劉季萍
摘 要:求助者張某,因與宿舍同學發(fā)生口角,產(chǎn)生負面情緒,并引發(fā)考試焦慮情緒和睡眠障礙,主動到校心理咨詢中心求助,根據(jù)來訪者的綜合情況評估為一般心理問題。通過合理情緒療法和放松訓練,張某情緒基本好轉,睡眠狀況有了較大改善,能正常生活學習,取得了較好的咨詢效果。
關鍵詞:一般心理問題;合理情緒療法;放松訓練;
一、一般資料
來訪者張某,女,17歲,出生于四川達州,在某職業(yè)學校學旅游專業(yè)。獨女,父母皆為普通工人,家庭經(jīng)濟條件一般。身高1.61m,體態(tài)正常,無重大軀體疾病歷史。性格內向、敏感,人際關系一般。經(jīng)調查,父母無人格障礙和其它神經(jīng)癥性障礙,家族無精神疾病病史。
二、主述和個人自述
1.主述:與寢室同學關系不良,學習狀態(tài)下降,焦慮、睡眠質量差有一個月。
2.個人自述:
這學期開學,覺得自己不能像以前一樣混日子,以前學習不認真,沒有考上好的高中,現(xiàn)在每年要花費父母很多錢,突然覺得自己要好好努力,尤其是準備第二年的成考,才能繼續(xù)升學,才對得起父母的期望。但是一個月前,因寢室同學在晚寢熄燈后在宿舍唱歌、玩鬧太過吵鬧,影響其正常的睡眠,言語干涉后,和寢室的同學大吵了一架,雖然沒有發(fā)生正面的肢體沖突,但在言語沖突中同學一句“看你那樣子也考不過成考”讓我非常難過,又非常生氣。隨后的一段時間,上課總是無法集中精力,成考復習完全沒辦法進行,內心無比焦急,晚上也睡不好。我覺得自己好無能,成考肯定考不過,那我的前途就完了。有時候想到父母那么辛苦,我覺得很對不起他們,就想哭,想家,家又那么遠?,F(xiàn)在一點盼頭都沒有,沒人可以傾訴,感覺非常痛苦。覺得自己很無用,這一個月都在痛苦中掙扎,我不能這么下去,但是又沒有辦法,真的是掙扎,不知道自己到底該怎么辦。
三、咨詢師觀察了解到的情況
1.咨詢師觀察到的情況
咨詢師觀察到求助者衣著整潔,外表干凈,性格內向,身體和智力均發(fā)育正常,談吐自如表達得當,語言表達流暢。情緒焦慮,面容憔悴,意識清楚,思維正常,無幻覺、妄想,無智能障礙,自知力完整,有明確的求助要求。在敘述自己的學習困擾和人際關系困擾時,眉頭緊鎖,表情痛苦,煩惱無奈,在敘述父母時,淚光閃爍,情緒激動。
2.咨詢師了解到的情況
求助者為獨生子女,母孕產(chǎn)期一切正常。開學學校體檢報告表明,身體無重大身體疾病,父母雙方家族無精神疾病、傳染性疾病歷史。學校朋友較少,平時跟同寢室關系一般,喜歡獨來獨往,在學校沒有什么朋友,參加社會活動不多。
四、心理測驗的結果與問題原因分析
1. SAS:標準分67分,按照中國常模的標準,為中度焦慮2. SDS:標準分51分,按照中國常模的標準,抑郁情緒不明顯3.問題原因分析(1)生物學因素:女性,17歲,無重大疾病。(2)社會性因素:家庭教育嚴格,期望高;和寢室同學關系發(fā)生口角有負面影響;遠離父母親人,平時朋友較少,缺乏社會支持系統(tǒng)的幫助。(3)心理因素:求助者對自己期望較高,焦慮程度高;因人際關系不良而對自己產(chǎn)生負面的評價,存在認知偏差;缺乏有效解決問題的行為模式;個性特征偏內向,缺少人際溝通。
五、評估與診斷
1.診斷結果:綜合求助者資料,進行對比分析,對該求助者初步判斷為一般心理問題。
六、咨詢目標的制定
根據(jù)上述評估與診斷,與張某協(xié)商后,確定如下咨詢目標:1.近期目標(具體目標)(1)改變該求助者的錯誤認知;(2)改善睡眠狀況;(3)增強解決問題的行為模式;(4) 改善人際關系。2.遠期目標(最終目標)在達到具體目標的基礎上,促進求助者構建合理的認知模式,學會自我心理調控,逐步完善其人格,促進求助者心理健康發(fā)展。
七、咨詢方案的制定
針對本案例,擬采用的咨詢方法為:合理情緒療法、放松訓練1.基本原理合理情緒療法旨在通過純理性的分析和邏輯思辨的途徑,改變求助者的非理性觀念,以幫助他解決情緒和行為上的問題。放松訓練是一種有意識地控制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動、降低喚醒水平、改善機體紊亂功能的心理咨詢與治療方法。2.向求助者明確雙方的責任、權利與義務3.咨詢時間每周1次,每次1小時左右,咨詢次數(shù)7-8次。4.咨詢收費,學校心理咨詢室,不收費。
八、咨詢過程
(一)第一階段 診斷評估與咨詢關系建立階段(1-2次)
1.目的:A.了解基本情況;B.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C.確定主要問題,做心理測試;D.探詢改變意愿;E.進行咨詢分析。2.方法:會談法、心理測驗、合理情緒療法3.過程:A.填寫咨詢記錄表,介紹咨詢中的有關事項與規(guī)則;B.通過攝入性談話收集信息,探詢求助者的心理矛盾及改變意愿并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培養(yǎng)的信任和理解的咨詢氛圍;C.求助者獨立完成焦慮自評量表、抑郁自評量表的測試; D.反饋心理測驗結果,并作出初步問題分析;E.與求助者協(xié)商,共同確定咨詢目標;F.簡單介紹合理情緒療法的基本理論模型(ABC模型);G.布置咨詢作業(yè)強化求助者對ABC之間關系的理解
(二)第二階段 心理咨詢幫助階段(3-6次)
目的:A.加深咨詢關系B.尋找和確認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C.幫助求助者領悟自己的問題與不合理信念的關系D.幫助求助者修正或放棄原有不合理信念E.幫助求助者學會放松訓練
方法:合理情緒療法、放松訓練、會談法.?過程:A.反饋咨詢作業(yè),與求助者討論;B.通過交談、啟發(fā)與引導,從過分概括化、絕對化要求等方面挖掘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a.我肯定考不過了,考不過我的前途就完了。b.我面臨的困境是別人造成的,我根本無法控制的;c我真的很無能,也沒有可以依靠的人,在學校很不愉快。C.針對上次列出的不合理信念,咨詢師與求助者進行商討與辯論,讓求助者分清合理與不合理信念,并幫助他學會以合理信念代替不合理信念,得出建設性的合理信念;a.付出總有回報,沒到最后一刻誰都不能說結果,我應該更努力。b.我是優(yōu)秀的,但不是任何事情都如我期待的一樣,我要學會接納她們的生活方式。c.對于我的困擾和問題,我要責任,需要我自己去想辦法解決;d.我不能依賴任何人,應該建立自己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D.布置作業(yè):多方面了解學習的意義,并認清考試目的與學習目的之間的關系;示范指導求助者學會放松訓練并要求每天訓練。
(三)第三階段 結束與鞏固階段(7-8次)
目的:A.鞏固咨詢效果B.結束咨詢?方法:會談法、心理測驗法?過程:A.反饋咨詢作業(yè):求助者也通過各種溝通和努力,解決了困擾焦慮的人際關系等問題,睡眠和學習狀態(tài)都得到較大改善。對學習目的有進一步的認識,引導其對考試和未來前途作出合理、正確的認知。B.在對求助者進行正面積極鼓勵的基礎上,進一步引導求助者將建立合理信念擴展到生活的其他領域中;C.心理測驗結果: SDS測驗標準分46分,SAS測驗標準分47分。結束咨詢。
九、咨詢效果評估
1.求助者的評估:通過咨詢,明晰了導致適應焦慮情緒的是不合理信念,焦慮情緒、睡眠質量明顯改善,與同學人際關系得到了改善,找回了學習自信。2.同學的評估:求助者能主動與同學溝通交流,融入寢室同學中,關系得到很大改善,自信開朗了。3.咨詢師的評估:進過8次咨詢,求助者情緒明顯改善,焦慮情緒基本消除,睡眠狀況有較大改善,學習自信心恢復,社會交往正常,溝通能力和主動性增強。咨詢的近期目標基本已經(jīng)達到,咨詢過程完成。4.心理測驗評估: SAS測驗標準分48分,SDS測驗標準分46分。結果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