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愛蓮
【摘 要】 分層教學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法,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得到應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分層教學以學生為主體,因材施教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素養(yǎng),逐步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本文從正確認識小學數學分層教學入手,分析了分層教學在小學數學教育中的實踐。
【關鍵詞】 小學數學;分層教學;應用實踐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人人都學有價值的數學,每個人都能得到必要的教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有不同的發(fā)展,要實現(xiàn)這一目標,就必須進行分層教學。分層教學是以學生的智力和學業(yè)成績?yōu)榛A的教學。它能夠減輕學生負擔,促進學習,使學生逐漸對數學感興趣,積極學習和提高數學知識儲備。
一、分層教學及發(fā)展
1. 分層教學概述。分層教學是以學生的知識、能力和潛能為基礎的將學生分成具有相似水平的小組,并對這些小組在教師適當的層次化策略和互動分析中逐漸得到發(fā)展和完善的教學方式。分層教學又可以稱為分組教學和能力分班。根據智力測驗成績和學業(yè)成績,將學生分為不同水平層次的小組。教師根據不同小組的實際水平進行教學。分層教學是一種適應性強的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它在目前大多數學科的教學中都有很好的應用,這也是它的一個特殊優(yōu)勢。
2. 分層教學的發(fā)展。分層教學已廣泛應用于教育教學的各個領域。隨著分層教學的相關教學成果的實現(xiàn),教育工作者對分層教學的疑慮逐漸消散。例如,大多數人對分層教學的水平層次區(qū)分的誤解,認為這與教育中的公平原則相悖。分層教學對于學生來說不是一個簡單的機械小組,而是一個科學的分類,這一特點也使分層教學得到了長期的發(fā)展,并越來越廣泛地應用于教育活動中。
二、分層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1. 合理分組。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分層教學的應用需要合理的分組,合理的分組是分層教學發(fā)揮實踐教學價值的前提。學生分組應遵循客觀性和科學性兩個基本原則。例如,當學生人數為36人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基本知識掌握水平和學習能力以及新知識掌握能力,性別和學習潛能分成4組。每個小組有9人,然后再開展具體的教學活動。
2. 注意選擇不同的內容。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分層教學時應注意不同教學內容的選擇,確定教學內容適合現(xiàn)階段各不同層次的學生學習。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掌握知識教授的進度。比較簡單的數學知識如知識記憶、公式應用等通過一般的教學方式就能完成教學。而在復雜程度較高的數學知識教學如圓的周長與面積的計算方面,則可以考慮運用分層教學的教學方法來進行講解。
3. 重視心理疏導。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的情感變化是教學方法應用的關鍵,小學生大多處于心理變化微妙的成長階段,對各種事情的感受、想法是非常敏感的,一旦分層教學不能得到正確的應用,就會導致成績好的學生出現(xiàn)自滿心理,成績不好的學生失去主動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性。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注意心理疏導在應用分層教學中的作用。教師應該時刻掌握學生的心理變化、學習方式的改變并及時對分組進行調整,只有這樣才可以真正發(fā)揮分組教學價值。
總之,分層教學是對小學數學教師的實踐能力要求較高的一種教學形式。作為一種教學方法,分層教學方法能夠積極為學生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因材施教,使學生在學習和發(fā)展中真正發(fā)揮個人的優(yōu)勢,對學生的發(fā)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分層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的合理運用,可以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為學生學習提供更加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
【參考文獻】
[1] 李敏華. 分層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 學周刊,2015(21).
[2] 吳曰民. 淺談分層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 新課程(小學),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