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忠平
摘 要:語文教師選擇恰當的教學語言,對構建生動活潑、富有人文氣息、自由而開放的語文課堂,提高語文教學有效性有著重要作用。文章從選擇旨在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對話式語言形式、選擇旨在促進學生理解文本的追問式語言形式、選擇旨在主題推動的文藝語言小結式語言形式三個方面,對語文課堂提高教學語言實效性的策略進行研究。
關鍵詞:語文課堂;教學語言;語言形式;教學方式
中圖分類號:G65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8)10-0027-01
有些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用語比較嚴謹,有些語文教師用語則較為隨意。不同的教師語言風格,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與思考習慣,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研究教師的教學語言,對構建生動活潑、富有人文氣息、自由而開放的語文課堂,提高語文教學有效性有著重要作用。
一、語文課堂教師教學語言使用存在的問題
當前,語文課堂教師語言的使用存在課堂語言風格缺少針對性,語文課堂“言”“神”分離,教師主導話語權,不重視傾聽學生的心聲等問題。一是課堂語言風格缺少針對性。大多數教師的語言風格較為單一,即用一種語言風格來講授所有知識,面對所有的學生。不管是散文、詩歌,還是小說、議論文,不管是課堂導入,還是課堂小結,教師的語言風格往往沒有什么變化,既沒有隨著文體性質發(fā)生變化,也沒有隨著課堂環(huán)節(jié)的推移發(fā)生改變。這種缺乏針對性的課堂語言風格,對于引導學生進入教師營造的課堂氛圍沒有多大幫助。二是語文課堂“言”“神”分離。所謂“言”就是教師的言語,所謂“神”即所教授知識應該具備的情感。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意境及氛圍的營造是很重要的,這往往關系到學生能否深入體會蘊含在文字里的情感。但部分語文教師不重視營造意境及氛圍,影響整堂課的教學效果。三是教師主導話語權,不重視傾聽學生的心聲。一堂好的語文課,應該給學生自由呼吸的空間,給學生時間自我思考,給學生機會去說出心中的想法。在課堂教學中,語文教師有時候需要放下話語主導權,用一種更加平和的方式去和學生對話,去傾聽學生內心的聲音。教學相長,有些時候教師也有不了解的知識,要讓學生幫忙。而學生的想法可能與教師的想法大相徑庭,如果教師不能放下“身段”,去了解學生真實的認知和感悟,還談什么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語文課堂提高教學語言實效性的策略
由于教師隊伍是由不同的個體組成的,教師語言風格也是千差萬別,大致可以分為激情、溫文爾雅、嚴謹、幽默,等等。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語文教師只有選擇恰當的語言形式,才能提高教學語言的實效性。
(1)選擇旨在引起學生課堂學習興趣的對話式語言形式。學生富于熱情,情感容易被激發(fā),但有的時候又顯得過于沖動,因此,教師激發(fā)學生對一堂課的學習興趣非常重要。學生對課堂的興趣和關注度,直接決定教師課堂教學的有效程度。以課堂導入為例,課堂的導入有很多風格,比如有些教師喜歡詩情畫意地進行導入,有些教師則喜歡用充滿人生哲理的話語進行導入。但長期的課堂教學實踐發(fā)現,導入最好還是返璞歸真,將對話這種平易近人的語言形式作為首選。
(2)選擇旨在促進學生理解文本的追問式語言形式。教師的語言不必全是平和的,平和是為了拉近和學生的距離,但有的時候教師的語言也需要一針見血,需要犀利。特別是涉及文本理解的時候,如果教師不能抓住有效的時機指出學生理解上的謬誤或者不足之處,那么學生對于整篇文章的解讀就會出現偏差。而有的時候,學生對于文本的理解還停留在比較膚淺的階段。以上種種情況,對于提高課堂有效性都構成極大的威脅。此時,教師需要追問,并且是有意識有目的地進行追問,幫助學生去思考、去整合,然后進行更深層次的分析與探究。
(3)選擇旨在主題推動的文藝語言小結式語言形式。對于教學一篇文章來說,沒有比幫助學生體悟文本、實現情感的升華更重要的事情。語文教學重在感受,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與文本作者產生情感共鳴,感知文本中的思想內涵,從而幫助學生在成長的道路上走得更穩(wěn)更好。因此,當設計主題推動的時候,教師可以采用文藝性的小結式語言形式,這種語言形式就好像一張長得有親和力的臉,能在瞬間贏得學生的喜愛。課堂環(huán)節(jié)進行到一定程度時,就需要一些點睛之筆。此時,每位語文教師都應該爭取成為語言運用藝術大師,將那字里行間的美麗圖景一一展現在學生眼前,用自己優(yōu)美恰當的語言帶領學生遨游在語文的廣闊天地之中,引導學生真切地感受富有人文氣息、自由而開放的意境,陶冶學生的思想情操。
三、結束語
總之,語文教師承擔著用語言文字觸及學生心靈、陶冶學生思想情操的任務。要完成這一任務,語文教師必須依賴課堂內的有效語言。這要求語文教師要巧妙地使用課堂語言,選擇恰當的語言形式,提高教學語言的實效性,爭取讓更多的學生無法忘記語言文字營造的如詩如畫的意境,讓更多的學生為深情的語言動容,讓更多的學生真正愛上語文這門學科。
參考文獻:
[1]段靜靜.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D].陜西師范大學,2013.
[2]戴鳳君.論中學語文教師的語言修養(yǎng)[J].成才之路,2012(25).
[3]何群華.論語文教學語言的自我錘煉[D].湖南師范大學,2011.
[4]陳小倩.中小學課堂教學語言的邏輯性研究[D].西南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