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逐步推行,學校和社會層面也越來越重視學生自身的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fā)展。語文課程不僅成為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身體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成為了培養(yǎng)學生完美人格的一個重要內容,因此,教師在對小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也必須采用相對人性化的教育,針對學生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練習,提高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本文以個性化的教育為基本點,分析進行個性化的教育對語文教學所帶來的優(yōu)勢,進而提出如何在小學語文素質教學中進行個性化的教育,為廣大教師提供幫助。
關鍵詞:小學語文;個性化教育;策略
一、 前言
目前在小學階段學生之間都充滿著競爭與壓力,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應該重視小學階段的語文素質的教育。在傳統(tǒng)的課程設置過程中,學校往往會忽視語文課程的重要性,進而忽視了學生自身的個性化的發(fā)展,也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當今是一個信息化的時代,因此自主創(chuàng)新顯得尤為重要,教育作為培育學生的重要途徑,因此也要求教育系統(tǒng)也要培育大批量的創(chuàng)新型的人才來適應現代社會的發(fā)展。為了適應社會的逐步發(fā)展,小學語文課堂也需要一場自上而下的改革。隨著改革的逐步擴新,新的課程要求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最終為社會的進步發(fā)展提供更多的優(yōu)秀的人才。
二、 進行個性化的教育的原因
(一) 符合學生的特征
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會發(fā)現學生之間是存在著個性的差異的。對于每個人,不管是先天因素所造成的個體差異,還是后天的成長中家庭教育以及學校教育所造成的個性差異,都會對學生產生相對較大的影響。這導致了學生在智力、興趣、性格、氣質以及學生風格上都產生了較大的差異。學生的學習不僅受到教學活動的影響,也會受到自身的因素的制約。這也就造成了有的學生學習效果好,有的學生教學效果差一點。因此,教師也必須了解學生的不同差異,并且根據學生的興趣來采取相應的適當的教學方法,從而來進行因材施教。這些差異雖然很難處理,但是需要教師來采取方法靈活地去處理各種各樣的情況。了解了學生的情況之后,可以幫助教師理解學生差異的原因,又可以幫助教師針對學生的情況進行有效的教學。
(二) 順應素質教育發(fā)展的需要
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要求,在小學的教學過程中要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進行個性化的教育。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為了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同時又鍛煉了自己的心理,塑造自己的頑強拼搏的心理,教師應該針對學生特點進行個性化的教育。在語文教學中,它能夠融匯不同的形式和內容的活動。因此,學生在語文項目的培訓過程中,應該通過自身的感悟以及自身的體驗,進行一系列的個性化的表現和創(chuàng)造,實現教育改革的目的,這也符合了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要求。
三、 在語文素質教育中實行個性化的教育的策略
(一) 對學生進行分層分組
在進行語文教學時,教師應該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學習的需要,針對每一個學生學習的基礎情況,把一個班的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可以對每個小組都起一個不同的名字,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最為重要的就是教師應該對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都有相對的清楚地了解,進而可以充分地調整小組的分配情況。并且課堂的教學目標要細化到每個學習小組以及每個學生,從而可以避免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時候存在一定的隨意性、單一性以及模糊性,使得教學目標能夠得到相對的明確化。
(二) 制定多層次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實施的時候所要遵循的方向以及教學活動結束后所達成的結果,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出發(fā)點和終點。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差異,所以教師在設定教學目標的時候也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目標。比如,教師在進行語文活動設計的時候,對學習基礎相對較好的同學可以制定一些加強型的訓練,而對那些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教師可制定一些針對性的教學目標,做一些基礎性的訓練,使得所有的學生都能夠在自己學習的基礎上得到相應的提升。
(三) 精心設計教學活動
教師應該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精心地設計適合每一個學生的教學活動。我們都知道這樣一個現象,對于同一個活動內容,有的學生完成活動任務的速度比較快,而有的學生的學習進度則相對較為緩慢。那些完成任務較為迅速的學生如果完成了活動任務則會無所事事,而那些完成活動任務較為緩慢的學生則花費很多時間來完成自己的任務,耽誤了學習進度。因此,教師非常有必要把學習進度較快的學生的這些空閑時間留下來,給他們設計一些新的教學活動。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速度,設計不同的教學活動,合理地運用時間。
(四) 用智慧和策略引導學生
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要運用智慧和策略。面對這個時代的小學生,他們大多數都接觸了許多新知識,如果教學方式過于固定化,只會增加學生的抵抗情緒。所以,教師在管理過程中,要更多地使用獎勵而不是處罰的方式來教育學生。同時,教師要盡量引導學生自己發(fā)現自己,自己改正自己,切實地處理好學校教育和學生自我教育的關系,使二者相得益彰,更有助于教師開展工作。只有教師能夠以有效合理的方式管理好學生,才能夠更好地進行對學生的教育工作。在管理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之間要相互尊重。傳統(tǒng)文化中把教師放在較為神圣的地位,這個想法是沒有問題的,但是新課程提出了一種新的教學理念,就是師生平等。當二者建立一種相對平等的關系的時候,這樣對于教師的教學和管理來說也是有很大的好處的。二者是一種以朋友的方式來進行交流,也因此,當學生出現問題的時候,也愿意積極主動地去和教師去溝通交流,從而,教師也更容易發(fā)現學生所遇到的難題,構建溫馨和諧的校園氛圍。
總之,教師作為一個教育者,有一定的責任也有一定的義務來認真地對待每一個學生,促進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得到個性發(fā)展。只要教師能夠采用恰當的方法來引導和教育學生,因材施教,就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郭金庫.淺談小學語文教育中對學生個性的培養(yǎng)[J].關愛明天,2015(11).
[2]劉玉紅.淺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3(48).
作者簡介:
徐述娟,甘肅省武威市,甘肅省古浪縣鄭家莊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