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巧芳
摘 要:閱讀教學是是語文教學的中心以及重心。落實學生在閱讀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是新課改的必然走向,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的重要一環(huán)。在閱讀教學中,必須將文本解讀與閱讀教學實踐相結(jié)合,將“人文性”與“工具性”相統(tǒng)一;將“主導性”與“主體性”相結(jié)合;將“解讀”與“感悟”融合。還閱讀權(quán)給學生,閱讀教學便會峰回路轉(zhuǎn),柳暗花明。
關鍵詞:語文閱讀教學 文本解讀 閱讀素質(zhì)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8)03-0062-01
閱讀教學是是語文教學的中心以及重心,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發(fā)揮好引導者的作用,將文本解讀與閱讀教學實踐相結(jié)合,將“人文性”與“工具性”相統(tǒng)一;將“主導性”與“主體性”相結(jié)合;將“解讀”與“感悟”融合。解讀式備課的“感知文本——理解文本——感悟文本——對話文本”四個階段是對教師自身成長地有效磨礪。下面,筆者針對如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促進學生發(fā)揮學習的主體作用,提高文學素養(yǎng),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1 文本的多主題探究法
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聯(lián)想、想象、情境再現(xiàn)、藝術的加工、補充,研究文學作品塑造的藝術形象和主題,具有積極的意義。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自我探究和領悟,不要過分注重對字、詞、句、段作孤立的分析和講解。我們要引導學生抓住文章的人物、情節(jié)、環(huán)境、結(jié)構(gòu)等細節(jié)描繪,進行深入研讀,當學生有了整體性地把握之后,就能達到從“點”的深化掌握,到“面”的深刻理解的目的了。香菱學詩是《紅樓夢》中的一個經(jīng)典片段,香菱是這樣讀詩的:“據(jù)我看來,詩的好處,有口里說不出來的意思,想去卻是逼真的。有似乎無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她把詩歌意象和自身的生活情感體驗有機結(jié)合,借助聯(lián)想、想像這兩個解讀詩歌的法寶,捕捉其中的空靈詩境。起初,學生對文本的解讀也許并不十分精當,但教師卻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筆者在教學文言文《庖丁解?!窌r,讓學生談讀后感受,除了養(yǎng)生外,庖丁解牛之道還能給人以哪些更具普通意義的啟示?有的學生悟出“反復實踐,不斷積累,就能認識和掌握事物的規(guī)律”,有的悟出“面對困難,不應逃避,應勇于面對”,有的悟出“要熱愛本職工作”,有的悟出“反復練習,就熟能生巧”,有的則悟出“做事要循序漸進,并努力抓住問題的關鍵”……可見,學生對《庖丁解?!愤@則寓言故事主旨的多角度地解析,有效培養(yǎng)了學生從不同角度發(fā)現(xiàn)、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2 文本的結(jié)構(gòu)分析法
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由點到面、由淺入深、由易而難,循序漸進賞析文本的能力,遵循著由“整體感知”到“理解體悟”、進而“實踐運用”的過程。教師引導學生細致閱讀,把握、理清文章的結(jié)構(gòu)層次,才能真正讀懂、理解文章。因此我在教學中常用:“感性認識→深刻理解→靈活運用”與“泛讀→精讀→研讀”的結(jié)構(gòu)分析法。
如,在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的閱讀教學中,可以要求學生認真預習課文,通過泛讀,整體把握文章的結(jié)構(gòu):(1)行蹤:出家門——去荷塘——觀荷塘——回家門;(2)情緒的變化:不寧靜——淡淡的喜悅——超脫——不寧靜;(3)深層結(jié)構(gòu):現(xiàn)實世界——荷月世界——理想世界——現(xiàn)實世界。
再通過“精讀”,使學生領悟到,本文是圍繞“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來選取和組織文章素材的。有的學生還能通過對文本具體分析來掌握《荷塘月色》刻畫景物及情景交融的寫法,體會文章的嚴謹結(jié)構(gòu),從而,理解作者創(chuàng)作背景和思想感情的普遍意義。我們還可以引導學生在文中找出反映作者思想發(fā)展變化的內(nèi)容,仔細閱讀,并切思考二個問題:(1)帶著滿腔的期待和淡淡的喜悅,朱自清來到了荷塘邊。他眼中的荷塘夜景又是怎樣一番景象呢?(2)荷塘月色如此迷人,那么朱自清是不是已經(jīng)完全擺脫了心靈的苦悶了呢?此時此刻的作者為什么會惦記著江南呢?
通過耐心細致地“研讀”后,再讓學生對比閱讀周邦彥的《蘇幕遮》,并且引導學生比較《荷塘月色》和《蘇幕遮》在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手法上的異同,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
3 文本語言的比較法
文本語言的比較法主要是先引導學生學習體悟文本的語言,然后揣摩借鑒作者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和表達方式,并且學會用自己的文字進行豐富多彩的描寫,用自己的清晰流暢、準確凝練語言進行表達,從而有效地戰(zhàn)時自己的思想觀點。在此過程當中,學生的體悟思考是關鍵。因為只有經(jīng)過積極主動的體悟思考,學生才能經(jīng)歷從掌握書本知識到用自己的語言表情達意的過程,從而有效提升自身的習作能力。
這一過程,常常依循“泛讀”——“體悟思考”——“分析、比較”——“寫作”的思路進行。其中比較、分析是最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是最終能否流利地“寫作”的重要途徑。
魯迅先生的《七律 無題(慣于長夜過春時)》中“眼看朋輩成新鬼”改“忍看朋輩成新鬼”,思想感情就起了變化?!把劭础?,是眼睜睜看著的意思,說的是無力救助;“忍看”,則飽含悲憤之情。告訴我們文字上的推敲實際上是思想感情的推敲,故推敲文章的語言有助于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和寫作習慣。
4 文本關照自身法
從閱讀中“向別人走去”到“向自己走來”,從作品中照見自己的影子,然后不斷完善自身。
學生要多讀名著,并撰寫讀書筆記。一位喜愛《少年維特之煩惱》的學生寫下了他的感悟:“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人生之路不可能處處平坦,鳥語花香。因此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遭遇坎坷和挫折。但我們不能像少年維特一樣采取逃避的態(tài)度。生活中,我們無法回避挫折,只能應對。即使失敗了,我們也可以理直氣壯的說:我面對了,我努力了!沒有什么可以讓我遺憾
的……
總之,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語文教學的重頭戲,也是難點。落實學生在閱讀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是新課改的必然走向,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的重要一環(huán)。還閱讀權(quán)給學生,閱讀教學便會峰回路轉(zhuǎn),柳暗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