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存賢
【摘 要】時代在發(fā)展,教育也不應止步不前。為了適應新時代的人才培養(yǎng)需要,我國的教育學家在經過對前沿理論的研究與探討后,提出了中國學生應具有的六大核心素養(yǎng)?!昂诵乃仞B(yǎng)”新型教育觀念的提出,意味著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的落幕,標志著新型教育時代的到來。將“核心素養(yǎng)”的教育理念落實到政治教學中時,可以細化為政治認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四個方面。教師所應做的,就是運用教學策略將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目標與實際教學過程完美融合,真正做到“潤物細無聲”。
【關鍵詞】高中政治 核心素養(yǎng) 教學設計
在教授《唯物辯證法的聯(lián)系觀》這一課時,教材中的知識較為抽象,在第一次教學中,學生無法深刻理解部分概念的基本含義。所以,在復習課的教學中,教師除了要強化學生對知識框架的記憶,更應注重學生對知識內容的理解,讓學生真正做到將知識轉變?yōu)閮仍冢⒛莒`活運用所學知識。
一、政治復習課中核心素養(yǎng)的滲透意義
1.幫助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
高中生正處在思想萌發(fā)期,情緒波動較大,容易受外界思想干擾。高中政治教學的核心素養(yǎng)之一就是通過文化知識的學習,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的政治認同感。結合傳統(tǒng)教學的弊端,可以得知,學生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只會將所學知識“生搬硬套”,并不能真正理解知識點的真正意義,自然也就體會不到教材想要向學生傳輸?shù)膬r值觀念。在國家提出“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理論后,教師通過學習先進的教學策略,真正將這一理論實踐于課堂,可以完成傳統(tǒng)教學力所不能及的任務。
2.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發(fā)展能力
“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理論中曾明確提到,要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參與能力。所謂的“社會參與”能力具體指學生的責任擔當感和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政治課堂會涉及很多時政話題,學生對于時政所持的態(tài)度和觀點直接反映了學生對于國家的認同感和自身的情感價值觀。在新式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注重對于文化知識的傳播,還要注重學生品德素養(yǎng)的塑造,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擔當感。通過在教學中融入合作教學等新式教學模式,將學習寓于生活,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
二、核心素養(yǎng)在實際教學中的應用
1.聯(lián)系生活實際,深化教學內容
教學創(chuàng)生于生活,教學的根本目標即是學生能將掌握的知識應用于生活。然而,在經過長期的社會發(fā)展后,教材中的部分概念知識變得言簡意賅,對于學生而言,過于晦澀、深奧,導致學生只能利用“死記硬背”的方式加強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記憶。經過長期的教學實踐,可以得出,“死記硬背”的教學方式不僅不能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還會因過于枯燥乏味,使學生喪失了對于學習的興趣。在實際教學中,為了突破這一教學瓶頸,教師可以借助生活實際,將概念性知識與生活實際緊密結合,將復雜的知識簡單化,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與理性精神。例如,在介紹聯(lián)系的客觀性時,“客觀性”的概念對于學生而言過于抽象,學生無法從書中理解到“客觀”的真正含義。這時,教師可以從學生熟悉的實事入手,通過列舉生活中的例子加深學生的理解。教師可以選取眾所周知的經典案例,讓學生進行自主分析。作為全世界人民都關心的時政熱點,“這些事件可以引起學生的探究興趣,在一定程度上也可反映學生的政治態(tài)度。通過分析實例,學生理解到人與自然客觀聯(lián)系的真正意義,同時也培養(yǎng)了客觀理性看待事情的能力,為理性精神的培植打下了基礎。
2.選取趣味案例,加強實際運用
政治教學的內容大多單調乏味,無法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致。教師在實際教學時,可以通過列舉較為趣味、新穎的案例來加深學生對重難點知識點的理解。與此同時,教師還可設置相應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將實踐與理論相結合,通過運用所學知識提高自身的公共參與能力,實現(xiàn)從“學”到“用”的升華。例如,在講解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相關知識時,如果沒有經過直觀呈現(xiàn),學生無法給予“創(chuàng)造性思維”一個準確的概念。此時,教師可以選取趣味性較強的案例,對創(chuàng)造性思維加以補充說明。教師可以通過講故事的形式,向學生表述“異想天開”的案例。在此案例中,家長與兒子共同摸魚,家長采取了不驚動魚的形式,只打到幾條魚;而兒子卻巧妙地利用了“魚怕聲響”的這一特點,通過投石子和挖深坑的方式,打到了多于家長幾倍的魚。在此案例中,通過將兒子“另辟蹊徑”的做法與家長“中規(guī)中矩”的做法相比對,學生對于創(chuàng)造性思維有了清晰的定義。同時,教師還可以設置一些創(chuàng)新小游戲,讓學生在積極參與的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造就自身的創(chuàng)新能力。
3.小組合作學習,探究教學難點
合作學習作為一種備受推崇的教學模式,在實際教學中成效顯著。同樣,在政治復習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這種教學方式幫助學生解決教學中的難點。通過同齡人間的相互合作,不僅可以幫助輕松學生理解知識盲點,還可培養(yǎng)學生之間的協(xié)作能力,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集體榮譽感[2]。例如,在講解關于“整體和部分的辯證關系”的知識點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組,并設置“探究三個和尚有水喝”的教學活動,要求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設計出能使三個和尚都有水喝的方案,并且將各組的成果展示給全班同學。通過設計,學生加深了對“整體與部分間是辯證統(tǒng)一的”知識點的理解,同時鍛煉了自身的鍛煉能力。在最終的成果展示階段,教師可以對好的設計方案加以表揚,對不好的設計方案指出其不足之處,并將知識點滲透入其中,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通曉辯證法的具體含義。
三、結語
核心素養(yǎng)教學理念的提出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它明確指出了學生立足于社會所必需的品德,包括批判質疑、實踐創(chuàng)新等。同時,不可否認的是,核心素養(yǎng)在順應時代大發(fā)展的同時,也向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要將“立德樹人”作為自己的終身目標,結合前沿教學理念,立志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新時代人才。
參考文獻
[1]李嵐. 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中的復習課教學設計[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6(11):24-27.
[2]繆國松. 基于五星教學法的高中政治課教學策略——以“辯證法的聯(lián)系觀”教學為例[J].時代教育,2018(2):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