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小學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經(jīng)逐步被取代,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所倡導的一種新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減輕教師負擔,還能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度。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
合作是人與人之間在共同活動中發(fā)生相互作用和聯(lián)系的基本方式,也是社會群體賴以生存、發(fā)展的必要條件,小學生同樣如此,也正是在相互合作與交流中能夠得到更好的發(fā)展。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性。小組合作學習能夠充分活躍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課堂教學更加充實和完善。
一、 問答式教學向合作探究式教學過渡的必要性
學生往往是在自己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和文化背景的基礎上進行新知識建構的,學生多方面的差異會導致對知識理解的側重點不同,而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則能夠使學生通過與同學之間的互動交流探究學習來實現(xiàn)優(yōu)勢互補,從而促進知識的有效建構。通過開展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探究能力,不僅減輕了學生的學習壓力,還能夠有效提高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更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從而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
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還體現(xiàn)在教師與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角色轉變。小組合作學習強化了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學生不再是一味地聽教師講授,而變?yōu)榛ブ⒒?、討論和探究的學習模式,學習任務也由個體化轉向了個體化與合作化相結合。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在教學活動中的參與度,同時還減輕了教師的教學負擔。
二、 合理分組,穩(wěn)固合作學習基礎
(一) 合理安排小組成員結構
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是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有所進步,任由學生隨意結組,對于學習往往不會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所以教師應在分組過程中做好精心安排。對于學習小組來說,每個同學都需要發(fā)揮出自己的作用,通常情況下,每個合作小組應是五個人左右,且需要囊括各個層次不同的學生,使小組結構多元化,充分體現(xiàn)小組合作學習的互補性。此外,還應發(fā)揮小組的集體作用,培養(yǎng)小組成員在日常學習過程中的良好學習習慣,最大程度發(fā)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 明確合作教學內容
在教學內容的選擇方面教師應當有自己的區(qū)分,哪些教學內容適合進行小組學習的教學模式,哪些內容又適合自主學習,哪些內容又可以進行兼容。小組學習任務的制定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有序地進行學習,也是教師對小組合作學習的一種有效的引導形式,合理安排教學內容才可以更好地開展小組合作教學。如在進行“圓柱與圓錐”的相關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實驗,探討圓錐的體積公式,每組分配一個圓柱和一個圓錐實驗杯,一瓶礦泉水,將圓錐裝滿水倒入圓柱體中,學生經(jīng)過合作實驗探究發(fā)現(xiàn)圓錐的體積等于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通過合理的教學內容安排,增加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三) 合理運用合作學習教學
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學生進行小組競賽的形式形成教學,也可以采用小組講課的方式展開課堂合作學習。如在進行“圖形的運動”一節(jié)時,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進行分配,每個小組負責一部分,小組內通過課下預習,再進行組內的任務分配來進行合作分工,有負責講解圖形運動概念的,還有負責制作圖形和搜集資料的,在講解過程中還可以通過其他小組進行補充來完善教學,通過合理的小組合作形式提高小組合作效率,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三、 教師積極參與,切實進行課堂合作學習的調控
新課程標準下倡導教師在教學過程與學生平等交流,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教師作為教學中學習的引導者和促進者,更應該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在學習中與學生共同進步,起到亦師亦友的作用。教師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中時,要鼓勵學生之一,強化學生交流探究,牢記自己只是小組中的一個參與者,切莫以傳授者的身份參與其中。如在進行“四邊形面積”的教學時,可以讓學生結組通過折紙的方式來進行探究,通過合作討論圖形的共同特點。教師在一旁進行適當?shù)囊龑?,使得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得到保障。
四、 合理評價,錦上添花
教師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時,要對學生的合作學習情況進行適當合理的評價,并要注重評價的多元化。首先要結合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來進行評價,其次是對于合作小組的集體評價和小組成員個人的評價,其中以小組合作表現(xiàn)為主要評價方面,因為合作探究學習主要是靠學生之間的互助互補來促進學習效率的提升,所以為了保障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還應根據(jù)小組中學困生的進步情況來予以積極評價,如此,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之間的團隊意識和個人責任感,合理有效的評價對于學生的發(fā)展有推波助瀾的作用。
綜上,小學數(shù)學教學需要教師根據(jù)教學內容以及基本學情來逐漸變換適合學生發(fā)展的學習方式和教學模式,在實際教學中,只有適合學生、促進學生有效進步的教學策略,沒有固定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張玉婷,高哲.小學數(shù)學小組合作學習常見問題及策略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7(17):118-119.
[2]范玉靜.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開展實踐[J].中國校外教育,2015(29):75.
作者簡介:
丘冬園,廣東省梅州市,蕉嶺縣友邦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