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英
【摘 要】小學語文的閱讀教材都是經過千挑萬選,提取出的契合小學生理解的閱讀精華,但小學生的認知淺薄,在閱讀中往往只能對字面含義進行初步的理解,閱讀中“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甚至由于文章的內容較為繁雜,篇幅較長,一些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較為消極,造成閱讀能力的停滯不前。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書可幫助學生逐漸累積文學素材,搭建文學的層次認知,是學生語文進步的基石。教師應改變傳統(tǒng)教學中照本宣科的模式,在課堂上予以學生自由的閱讀時間,自我闡述閱讀觀點,不斷獲得思維的啟發(fā)與心靈的指引,實現全面素質教育。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興趣培養(yǎng)
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師應根據不同能力階段學生的特征,對癥下藥導入閱讀的新鮮元素。單從教材的閱讀素材出發(fā)是不夠的,教師應結合教材內容拓展課外閱讀元素,以宏觀的角度拓展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在不同的閱讀種類中,感受大千世界的奇妙多姿,享受閱讀過程,并逐漸打消對閱讀的逆反情緒,教師應在閱讀中從旁輔助學生,由淺入深感受文本的內涵,領會閱讀中的意境美,從閱讀中掌握語文基礎、強化情感領悟、充實寫作素材,逐漸提高自身的文學水平。
一、激發(fā)閱讀好奇心理
小學生容易被新鮮的事物吸引,對于一些新奇有趣的閱讀材料,往往無需教師做過多的說明監(jiān)督,學生就能不由自主的被閱讀內容吸引,反之一些較為枯燥的閱讀內容或者學生不感興趣的文本,學生的閱讀興趣不高,閱讀的積極性較為滯后,教師應首當其沖了解學生喜歡哪一類閱讀內容,以此創(chuàng)建妙趣橫生的閱讀活動,避免教師單方面你的主觀臆測,造成學生的閱讀倦怠。講故事活動是誘導學生讀書的有效方式??擅績芍馨才乓淮伟嚓犝n舉行“故事會”,每位學生準備1~2個故事,輪流講,人人必講,這樣,學生為準備故事,必須搜集素材,有的從別人那里“取經”,但大多數同學會看一些童話、寓言故事方面的書,這極大地調動了學生閱讀的積極,學生書包中??梢姷健栋籽┕鳌?、《格林童話》等書籍,豐富了學生的頭腦。還有一個方法,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述一些生動、有趣的故事,但不要把故事講完,在學生急于想知道故事結局時,告訴學生這故事就在哪一本書中,鼓勵學生自己去閱讀。如我給學生講沈石溪的《駱駝王子》的故事,當講到駱駝王子受傷時,故意賣個關子讓學生猜,并告訴他們可以自己去看,效果果然不錯,大大地調動了學生的讀書熱情。許多學生把沈石溪的全套書都買了,一下課都在看,許多學生告訴我他們又看了《王妃黑葉猴》、《紅飄帶獅王》、《斑羚飛渡》、《一只獵雕的遭遇》……這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校園竟現讀書郎”,激起了學生閱讀的熱情和閱讀的渴望。
二、搜集層次閱讀材料
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閱讀理解能力不同,太過深奧的文章直截了當的鋪陳,學生理解起來容易產生認知誤區(qū),打擊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應搜集契合學生理解范疇的閱讀元素,促使學生飽含熱情參與閱讀。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中描寫劃火柴的場景“她又擦了一根,哧!火苗又竄了出來,發(fā)出亮亮的光?!边@些簡單的描寫都很適合小學生去學習。想象文并不限于童話,孩子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一些其他的書籍,女孩子會比較喜歡童話,而男生或許會比較喜歡冒險類的想象故事。如凡爾納的《海底兩萬里》、羅琳的《哈利波特》和鄭淵潔的《皮皮魯和魯西西》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三、預設閱讀爭論可能
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是“物我回響交流的過程”。由于各人經驗、體驗、思維方式等方面的差異,“對話”的結果必然也不會完全相同。那么這一過程正為預設爭論,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提供了可能。如教學《只有一個地球》這一課文時,課前預習時放手讓學生提出與教師、與教材不同的觀點質疑。在課堂上這樣問學生:“同學們非常認真地閱讀了《只有一個地球》這篇課文,也體會到了作者呼吁人們增強節(jié)約資源、保護地球的意識,而且談起環(huán)境保護,同學們都有親身感受。那么,你們在讀課文時有沒有與作者不同的想法?有沒有你想到而作者沒有想到的地方?”一個學生回答:“既然礦產資源是不能再生的,如果不加節(jié)制地開采,礦產資源就會越來越少。那么,有節(jié)制地開采,礦產資源不是照樣會越來越少嗎?我認為課文對這句話闡述得不夠清楚明白?!边€有的學生談出自己的看法:“我的家鄉(xiāng)環(huán)境的破壞就是因為過度開發(fā)礦產資源造成的。我覺得,課文應從過度開發(fā)礦產資源會造成森林、生物、大氣等再生資源破壞來說明環(huán)境保護的意義……”在展開爭論過程中,學生的思維不會受教材的限制,始終處于活躍的狀態(tài),預設爭論,悄然點燃閱讀之火。使他們產生強烈的閱讀欲望,這是產生閱讀興趣的原動力。有了這種原動力,其興趣才有持久性。
四、融入閱讀情感體驗
兒童的情感總是處于運動的狀態(tài),可以由生成――發(fā)展――穩(wěn)定;也可以由生成――淡化――泯滅。在學生初讀課文入情后,教師需倍加珍視,把握學生情感活動的脈搏,使其隨著閱讀過程的推進得到強化。只要教師巧妙地牽住學生的情感紐帶,引導學生去感受,去體驗,學生情感的波紋必然會慚慚地涌動起來。如教學《月光曲》中描寫《月光曲》的內容時,通過圖片、音樂引學生進入《月光曲》的意境,從而進行感悟、欣賞。再從貝多芬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走進茅屋彈奏――即興創(chuàng)作的情感變化中找出貝多芬創(chuàng)作的靈感和激情,使學生仿佛看到了,也仿佛聽到了,用整個心靈去感受美妙的《月光曲》,馳而神往,激起孩子極大的興奮,撥動他們的心弦。
五、結束語
總之,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核心。關注學生就應從關注他們的閱讀開始,讓小學的孩子們去閱讀中品味快樂,在博覽群書中感受人類文明的博大精深吧。
參考文獻
[1]謝幼如,吳利紅,黎慧娟,郭琳科,黃詠瑜,肖玲,楊陽. 智慧學習環(huán)境下小學語文閱讀課生成性教學路徑的探究[J]. 中國電化教育,2016,06:36-42.
[2]王志軍,溫小勇,施鵬華. 技術支持下思維可視化課堂的構建研究――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為例[J]. 中國電化教育,2015,06:116-121.
[3]陳于虹.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J]. 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3(15).
[4]陳雅彬.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激發(fā)文本閱讀興趣的有效途徑[J]. 學苑教育,2014(3):3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