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國榮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多媒體技術被廣泛應用到小學語文教學領域。多媒體作為教學的一種重要手段,能夠使教學課堂變得更加生動化與人性化,增強了師生之間的互動,極大地促進了教學環(huán)境與教學效率的提升。但是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多媒體的應用還存在著一些問題與不足,為此必須采取適當方式來提升多媒體的課堂使用效率,實現(xiàn)多媒體教學效果的最大化,根本上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品質。文章主要針對多媒體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進行論述,同時提出了一些具體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多媒體教學 小學語文教學 應用研究
多媒體教學技術能將動畫、聲音、視頻等方式引入到教學課堂中來,有利于豐富教學課堂,提高小學生的興趣。有利于小學生掌握語文知識點。因此,如何恰當?shù)氖褂枚嗝襟w教學技術,對于提高整個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有著重要的作用。如果在應用多媒體教學技術不得當,就會出現(xiàn)知識注重形式,沒有真正的實用價值,往往出現(xiàn)偏離教學需要的目的,使得多媒體變成了擺設,反而不能夠提高整個語文教學質量。
一、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只依靠粉筆和黑板進行知識傳輸,很難表現(xiàn)語文豐富的藝術文化。運用多媒體輔助語文教學,可以突破空間的限制,更好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所學內容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才會更加主動的對語文知識進行學習,通過多媒體,教師可以形象直觀的將書本表達的內容展現(xiàn)出來,使學生對書本描述的美理解。例如:在對《廬山云霧》進行學習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突破空間的限制,利用計算機等設備將多變的云霧,高聳的山峰在學生面前進行展現(xiàn),同時教師可以在優(yōu)美的背景音樂下進行恰到好處的解說,引導孩子積極的感受文字所描述的內容,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興趣。小學生對所學知識有求知心理,語文教師可以針對這一特點,在網(wǎng)上查找與廬山云霧相關的素材,供學生進行欣賞和學習,充分的滿足孩子求知欲望,提高教學質量。
二、通過多媒體技術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
小學語文教學的關鍵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想象能力,多媒體技術提供的信息特點是直觀、形象、真實,而這可以使學生收獲一些通過閱讀難以收獲的信息內容,進而使學生的表象累積豐富,讓學生可以進行大膽的聯(lián)想和想象,翱翔在探究知識的廣闊天空中。例如:教師在教授學生《觀潮》這一篇課文的時候,根據(jù)第四個自然段的內容,對有關的視頻以及畫面進行調取,要求學生觀察,且要求學生根據(jù)課文內容,對來潮時候的情景進行想象。如此,不但能夠使學生對詞語應用的靈活性、準確性、適當性進行把握,而且可以使學生更加有效地理解這一系列詞語的用法。與此同時,教師激勵學生充分地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提問學生:“倘若你是其中的一名觀潮人員,那么你會對潮水的奇特與壯麗進行怎樣的描述呢?”如此借助想象,有效地統(tǒng)一學習和應用課文知識,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學生在發(fā)揮自己想象力的基礎上,積極地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從而以此為契機實現(xiàn)了學生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三、多媒體的多種表現(xiàn)形式,有效提高學生表達能力
作文教學過程就是讓學生把收集的零散素材通過生動語言的形式表達出來。因此,一篇習作語言的運用與表達的精彩與否也是形成好習作的關鍵。我們可以恰當?shù)剡\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幫助學生寫出通順優(yōu)美的語言。例如:在進行作文教學時,讓學生對著畫面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說出來,學生在說時往往是語言不連貫,這時我們可通過組織學生討論,學生你一言我一語糾正補充,相互交流,取長補短。這樣學生就會很快形成較為連貫的語言。將抽象知識形象化,提高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多媒體教學手段可以將教學中抽象的知識形象化,使常規(guī)教學手段無法展現(xiàn)出來的東西栩栩如生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在大屏幕前,學生可以直接看到課文中出現(xiàn)的一些意象,從而更好理解。例如:在課文《富饒的西沙群島》時,本課時以欣賞和朗讀為主,通過直觀的課件,讓學生在觀看錄像和圖片的同時,感受到西沙群島的美麗風光和豐富的物產(chǎn)。對西沙群島有個深刻的印象。教學中,充分展現(xiàn)美的形象,努力做到語文美育具體化。
四、巧用課件、培養(yǎng)思維能力
隨著科學技術的高速發(fā)展,多媒體教學技術應用到教育中,將為教育帶來一場深刻的革命。多媒體教育技術的模擬功能,是較早開發(fā)和利用的一種輔助教學功能,特別是傳統(tǒng)的電教媒體所特有的。模擬教學模式,主要是利用現(xiàn)代教育媒體的模擬功能把抽象的概念,難以觀察清楚的現(xiàn)象,跨越時空的事物,不易實現(xiàn)的實驗通過動畫、錄像、投影的形式,進行信息處理和圖像輸出,在顯示屏幕上,進行微觀放大,宏觀縮小,動靜結合,圖文并茂,在短時間內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活動,使學生獲取動態(tài)信息,從而形成鮮明的感性認識,為進一步形成概念、上升為理性認識奠定基礎。同時降低了學生對知識理解的難度,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也有利于抽象思維能力的提高。例如:教學《烏鴉喝水》一課時,學生對烏鴉想出的辦法不容易理解,為什么它把小石子一顆一顆地放到瓶子里,就能喝到水了呢?教學時,我就根據(jù)各個教學重點環(huán)節(jié),利用錄像分別再現(xiàn)烏鴉到處找水,以及往瓶子里一顆一顆放小石子的情景。像這樣運用多媒體來展現(xiàn)其真實畫面,學生才有身臨其境之感,教學重難點的解決才有破竹之勢,學生的能力才能有更進一步提高。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改進與完善了小學語文教學模式,活躍了學生的思維意識,也使教學資源變得更加豐富,實現(xiàn)了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最終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當科學地應用多媒體技術,從而更加有效地服務于教學。
參考文獻
[1]索朗卓瑪.淺談多媒體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5(15):125-126.
[2]袁博.多媒體在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延邊大學,2016(13):45-46.
[3]熊敏.多媒體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探討[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8(04):25-26.
[4]張目.論多媒體輔助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小學語文教學資源網(wǎng),2015(04):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