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栓
摘 要:古希臘戲劇《美狄亞》表面上是一個殺子泄憤的故事,實際上體現了作家對理性和節(jié)制等倫理問題的思考。從文學倫理學批評的角度來看,美狄亞悲劇的根源在于她自然意志與自由意志的泛濫,推動她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倫理困境,最終在激情狀態(tài)之下做出了殺子的倫理選擇。通過美狄亞這一人物形象,歐里庇得斯警示雅典公民必須要有理性,學會節(jié)制,才能實現人與社會、人與人和人與自身的和諧。
關鍵詞:歐里庇得斯;《美狄亞》;自然意志;自由意志;理性意志
中圖分類號:I10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4437(2018)03-0064-04
《美狄亞》創(chuàng)作于公元前431年,一經問世,就在戲劇界產生了巨大的轟動。雖然時間已過去了兩千多年,但學術界對《美狄亞》的熱情依然不減。目前從知網上可以搜索到研究《美狄亞》的學術論文430多篇,關于這部作品的創(chuàng)作目的也是眾說紛紜。葉蓉的《美狄亞,對男權壓迫的絕望抗爭》從女性主義文學批評的視角,“剖析了她反抗男權壓迫的時代意義”[1];馬彰銘的《一幅私欲泛濫的社會圖景——歐里庇得斯<美狄亞>簡析》從社會歷史批評的角度,認為“在世界文學長廊里,最早而又異常洗練、鮮明、深刻地勾勒出這樣一幅可怕的圖景”[2];韓霞的《〈美狄亞〉的倫理懲罰探析》認為歐里庇得斯通過描寫美狄亞受到的倫理懲罰,表現“倫理秩序的維護對構建家庭和社會和諧的重要影響”[3];聶珍釗的《論希臘悲劇的復仇主題》從文學倫理學批評的角度切入,認為美狄亞殺子復仇揭示了“新的社會秩序和新的倫理道德關系所帶來的一系列社會問題”[4];陳進的《欲望與復仇:美狄亞原型在現代中國》運用比較文學流傳學的理論和方法,分析了這一原型對石評梅、歐陽予倩、田漢、曹禺、金庸等作家創(chuàng)作的影響,認為“美狄亞原型的嬗變和20世紀中國女性文學發(fā)展的聯(lián)系從未中斷過”[5] 。 除此之外,還運用精神分析、文化批評等視角對這部作品做了研究。
以上這些觀點都是很有啟發(fā)意義的。但從文學倫理學批評的角度來看,美狄亞悲劇的根源在于她自然意志與自由意志的泛濫,推動她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倫理困境,最終在激情狀態(tài)之下做出了殺子復仇的倫理選擇。通過美狄亞這一人物形象,歐里庇得斯讓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發(fā)現這部戲劇的教誨功能,警示雅典公民必須要有理性,學會節(jié)制,才能實現人與社會、人與人和人與自身的和諧。
一、倫理悲劇的起因:美狄亞自然意志與自由意志的泛濫
《美狄亞》這部戲劇敘述了女主人公殺死兩個親生兒子的悲慘故事。戲劇是以金色羊毛的傳說為楔子,講述了科爾基斯公主美狄亞愛上來此盜取金色羊毛的異域王子伊阿宋,并為了他殺害看守金色羊毛的蟒蛇和前來追捕他們的兄弟,把其尸體砍成幾段,父親因忙著收尸,從而躲過一劫,但美狄亞卻已經弒親,叛離祖國。之后美狄亞跟著伊阿宋來到伊奧爾科斯,她不滿佩利阿斯奪取本來屬于伊阿宋的王位,下定決心為其復仇。美狄亞利用巫術誘騙佩利阿斯的女兒們將父親活活殺死,佩利阿斯的兒子將夫妻二人放逐,夫婦來到科任托斯,并在此地快活地生活了幾年,生下兩個兒子。但好景不長,伊阿宋卻為了金錢和權勢欲與科任托斯公主成婚,并將他們母子三人驅趕出國,無處可去的美狄亞被伊阿宋拋妻棄子的始亂終棄的行為徹底激怒,最終展開瘋狂報復,先是使用計謀害死新娘,然后再殘忍地殺死了自己的兒子,讓伊阿宋一無所有,變成斷子絕孫之人,自己乘著飛龍?zhí)幼摺?/p>
造成美狄亞殺子悲劇的根源主要是其身上自然意志與自由意志的泛濫。“在文學作品中,由于每一個人都是善惡并存的生物體,因此人實際上就是一個斯芬克斯因子?!盵6]276美狄亞也是這樣一個文學形象,身上兼具人性因子與獸性因子,獸性因子的外在表現形式是自然意志與自由意志?!白匀灰庵局饕a生于人的動物性本能,如性欲、食欲等人的基本生理要求和心理動態(tài)?!盵6]42美狄亞愛上阿宋,正是她自然意志的體現。伊阿宋既是王子又長相英俊,美狄亞被深深吸引住。進一步說,這種自然意志在美狄亞身上表現出來的是女性對男性的愛慕之情,是人的一種本能反應和需求。美狄亞對自然情欲的渴望使她不惜代價滿足欲望。其實不管人還是動物都具有自然意志,它沒有好壞之分,也無道德之分,只是本能反應,與生俱來。
美狄亞放縱自然意志,不用理性去約束,任其自由發(fā)展,自然意志就會發(fā)展成自由意志,危害個人和社會,造成倫理道德喪失?!白杂梢庵臼侨说闹庇X的表現形式,其主要特點是人的活動不受某種固定的邏輯規(guī)則的約束。在文學作品中,自由意志容易擺脫理性意志的束縛,表現出非理性的傾向,往往導致的結果就是非善即惡?!盵6]282由于自由意志肆意生長,造成美狄亞的活動也脫離了社會規(guī)則束縛,表現出非理性傾向,觸犯了倫理禁忌,犯下了弒父弒親的倫理大罪。美狄亞愛上伊阿宋最初是因為其身上的自然意志作祟,并非真正愛情,而是一種本能欲求,更是強烈占有欲的驅使。在皮囊的誘惑下,加上缺乏理性意志控制,慢慢演變?yōu)閷τ谌怏w的沖動,變成自由意志。本來女子對男子的愛慕是所有男女間正常情感,從這一層面看,美狄亞追求自己的幸福沒有錯誤;從另一個層面看,美狄亞追求愛情的方式太過激進,背叛祖國與城邦,殺害自己親生弟兄,犯下了弒父和弒親的罪行。自然意志與自由意志一直在擴張,逐漸將美狄亞人性因子中的理性部分吞噬,蒙蔽其心靈,把自己推向罪惡深淵,成為一個心狠手辣,道德淪喪,失去人性的野蠻女子。
自然意志和自由意志都是非理性的,是人未能擺脫獸性的體現。美狄亞來自科爾基斯,在希臘人眼中,那是個野蠻地方,哪里能與文明和理性的希臘相比?!拔铱梢赃@樣證明:首先,你從那野蠻地方來到希臘居住,知道怎樣在公道與律條之下生活,不再講求暴力?!盵7]124公道與法律也是當時希臘社會對公民進行約束和管理的一種手段,社會的固定規(guī)則,在法律與公道之下,啟動自身理性部分,公民才能更好規(guī)范自身,塑造和諧美好社會。美狄亞一直生活在沒有法律條例的環(huán)境中,自然缺少對事物的正確認識與價值判斷,理性意志也難以得到開發(fā)。由此導致美狄亞缺少理性意志的約束,非理性意志泛濫,獸性大發(fā)。
自然意志與自由意志使得美狄亞與伊阿宋強行結合,造就了一樁沒有愛情的婚姻,婚姻中沾滿了鮮血,注定要成為悲劇。劇中歌隊唱到“愛情沒有節(jié)制,便不能給人以光榮和榮譽”[7]127,失去理性且無法自制的美狄亞已經失去往日的權力與光彩,被祖國、人民和家人唾棄?!拔覀兊纳钊鄙倭斯?jié)制便沒有益處,厄運發(fā)怒的時候,且會釀成莫大的災難呢?!盵7]112歐里庇得斯以第三人稱保姆的視角見證了美狄亞從人生頂端掉入谷底的悲劇轉型,又借助保姆的口吻道出節(jié)制對于生活的必要性,客觀的視角以及真實的口吻增加了戲劇的可信度,突出歐里庇得斯的創(chuàng)作重點——節(jié)制與理性?!耙驗榍楦袆龠^理智,我才背棄了我父親,背棄了家鄉(xiāng)。”[7]123美狄亞親口訴說自己弒親,背棄家庭是因為在感情上太過于沖動,被情感沖昏頭腦,理智被情感淹沒,才會釀成悲劇。
二、倫理悲劇的發(fā)展:觸犯禁忌后美狄亞的倫理困境
美狄亞在情欲控制之下殺害佩利阿斯,幫助丈夫復仇,這是美狄亞非理性的自由意志的體現。伊阿宋與佩利阿斯一家表面上是叔侄關系,但實際上在佩利阿斯奪取王位之后,他們又形成君臣關系。這種關系受到法律保護,也為社會倫理規(guī)范所管轄。當美狄亞與伊阿宋成婚后,佩利阿斯也是美狄亞的叔父和事實上的國王。雖說妻子幫助丈夫報仇符合作為一名妻子的倫理義務與責任,但是美狄亞殺害國王佩利阿斯激怒了民眾,難以得到社會認可。弒君違背了君臣倫理,美狄亞闖下大禍,所以她一家無法再在伊奧爾科斯有立足之地,也無法回到自己父親家中,可謂是有家難回。
伊阿宋醉心權欲與物欲,自由意志膨脹,將美狄亞進一步推向倫理困境,加劇了悲劇的發(fā)展。戲劇開篇就為觀眾介紹了伊阿宋盜取金色羊毛的初衷,根本不是為了愛情,而是為了王位?!白杂梢庵臼墙咏硇砸庵镜牟糠郑鐚δ撤N目的或要求的有意識追求?!盵6]42伊阿宋的自由意志表現為對權力的渴望和對財富的追求,渴望越強烈,自由意志就越強大,理性意志越弱小。“倘若命運不叫我成名,我就連我屋里的黃金都不想要了,我就連比奧爾甫斯所唱的還要甜蜜的歌也不想唱了?!盵7]124這段獨白清楚地表明伊阿宋的野心,也陳述了他背信棄義的原因。結婚前伊阿宋在叔父的逼迫之下不得不向現實妥協(xié),只有借助美狄亞的力量才能完成艱巨任務,重獲王位,現在又是在權力與物質的誘惑下拋妻棄子。
與美狄亞內心難以平息的憤恨相比,更可怕的是伊阿宋的欲望?!坝牟蛔灾票葢嵟牟蛔灾聘鼮榭稍?。”[6]111伊阿宋完全不顧夫妻倫理道德,不在乎家庭規(guī)范,果斷地拋妻棄子。他想要成為人上人,被人尊敬,被欲望充斥的伊阿宋已經失去理性,不在乎外界的眼光,不顧夫妻情義和父子血親,任由科任托斯國王驅逐母子三人,因為只有他們離開,伊阿宋才能沒有后顧之憂。拋妻棄子這一行為在社會集體倫理規(guī)范下是可恥的,他破壞了家庭和睦,夫妻和諧。伊阿宋的行為是非正義的,但在他看來,一切都是合理的?!白钜o是我們生活得像個樣子,不至于太窮困,——我知道誰都躲避窮人,不喜歡和他們接近?!盵7]125多么冠冕堂皇的理由!被欲望名利充斥頭腦的伊阿宋完全意識不到自己已經失去控制,成為自身欲望的奴隸。
美狄亞先是因為弒父弒親導致有家不能回,接著用計讓佩利阿斯慘死在自己女兒手上,也不能回到伊奧爾科斯,最后又謀殺國王與公主,也不能在科任托斯生活,倫理秩序混亂使得美狄亞身處倫理困境之中。美狄亞深陷倫理困境當中是因為她擾亂了社會秩序,破壞了人生存的理性空間。在斯芬克斯之謎中就為讀者揭示了人和動物本質上的區(qū)別,人比動物高貴就是憑借動物沒有的理性。動物界的生存法則是弱肉強食,用戰(zhàn)斗去解決一切問題。但人類卻不能如此,我們必須遵守相關的社會秩序,才能有條不紊地生活。而美狄亞在本質上把自己等同于動物,失去理性,蔑視社會規(guī)則,向社會倫理挑戰(zhàn),忘記了應該怎樣去做人?“倫理困境指文學文本中由于倫理混亂而給人物帶來的難以解決的矛盾與沖突。”[6]258克瑞昂逼迫他們母子三人,伊阿宋背信棄義,無情的國王與狠心的丈夫將美狄亞逼上絕路。在克瑞昂強大的權勢與渴望丈夫回心轉意的矛盾之中,矛盾不可調和導致悲劇程度上升,為美狄亞最后選擇殺子復仇埋下伏筆。
三、倫理悲劇的結局:殺子泄憤的倫理選擇
在自己報復的自由意志的驅使下,美狄亞利用兩個兒子毀掉了伊阿宋即將到手的婚姻與財富。面對無情的丈夫以及克瑞昂逼迫,美狄亞完全被激怒,仇恨與憤怒蒙蔽了雙眼,她要不惜一切代價去復仇。
“你們兩個該死的東西,一個懷恨的母親生出來的,快和你們的父親一同死掉,一家人死得干干凈凈?!盵7]112處于極度悲憤情感中的母親言辭無比激烈,開始咒罵孩子,拿孩子泄憤,希望兒子能與他們的父親一起死去,只因為在她看來他倆是伊阿宋的后代。美狄亞詛咒伊阿宋一家人死得干干凈凈,表明其內心對丈夫與孩子的極度仇恨,后來在與伊阿宋的對白當中,美狄亞大罵丈夫是壞東西,缺少丈夫氣。俗話說,有恨就有愛。美狄亞也同樣深深地愛著兩個兒子?!鞍?,哎!我的孩子,你們?yōu)槭裁茨眠@樣的眼睛望著我?為什么向我最后一笑?哎呀!我該怎么辦呢?朋友們,我如今看見他們這明亮的眼睛,我的心就軟了!”[7]141殺子前的這段話可以體會出一位母親對孩子的不舍之情和愛意。
在美狄亞的內心中,自由意志和理性意志在激烈地博弈。她被丈夫拋棄,在婚姻與愛情的盟誓中遭到伴侶背叛,遭遇極不公平。深陷困境的美狄亞面臨著艱難的選擇,一邊是伊阿宋的背信棄義、始亂終棄;另一邊又是兩個可愛的兒子。那么該如何選擇?難道不能有一個兩全之策,這個殺子情節(jié)的設置實際上也反映了歐里庇得斯的創(chuàng)作目的,借助血淋淋的事實來抨擊。美狄亞這個名字已經不再是簡單的人物名稱,它也為遭遇不公的女主人公美狄亞背上惡魔母親和棄婦的罪名。每個人都有喜怒哀樂和欲望,但如果一旦超越理性的界限,不能節(jié)制自身的行為,任其膨脹,必定會被情感吞沒,走向人生困境,深陷倫理困境的美狄亞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文中也說到,其實美狄亞完全可以在公主死后帶著兒子逃亡,文中交代殺子是為了不忍心看到兒子落入敵人手中,是美狄亞獨特的“母愛”。作為母親的美狄亞在殺子前的內心掙扎就是自由意志與理性意志搏斗的表現,“理性意志是理性發(fā)揮作用的體現,主要用來抑制或約束自由意志,使自由意志變得有理性”[6]253。在決定殺子前,美狄亞的母愛喚醒了沉睡狀態(tài)的理性意志,讓她認識到自己將要做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所有才會矛盾,猶豫不決?!拔业耐纯嘁呀浿品宋遥晃椰F在才覺得我要做的是一件多么可怕的罪行,我的憤怒已經戰(zhàn)勝了我的理智。”[6]142美狄亞的理性意志最終還是輸給了內心得仇恨,在非理智意志支配下選擇了殺子來突破困境,做出了倫理選擇。殺子讓伊阿宋變成無后之人,飽嘗痛苦,也避免孩子落入仇家。復仇欲讓美狄亞深陷泥潭,復仇的沖動與激情影響了她的判斷。
殺子泄憤的倫理選擇正是美狄亞非理性意志戰(zhàn)勝其理性意志的結果。人們常常說到虎毒不食子,就連毫無理性的動物都不會隨便殺子,何況是具備理性的人類,偏偏美狄亞走向極端,無視倫理禁忌,種下惡果。隨著矛盾愈演愈烈,深陷倫理困境的美狄亞做出了倫理選擇——殺子泄憤??巳鸢号c公主的死亡給了美狄亞極大的興奮,激起她下一步復仇的決心與欲望,那就是親手殺死兩個兒子,讓伊阿宋變成絕后之人。美狄亞選擇殺子的決定也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內心經歷了強烈的斗爭。美狄亞是斯芬克斯式人物,她身上也有著理性意志,自由意志和自然意志與理性意志發(fā)生搏斗在殺子這一環(huán)節(jié)被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
殺死了兩個孩子之后,她的理性意識開始回歸。讓美狄亞內心感到慚愧,人性此刻已經蘇醒,她要懺悔,她要贖罪。歐里庇得斯并沒有把美狄亞塑造成一位不可救藥的女性,人物內心也覺醒過。在她殺子之后,帶走兩個孩子的尸體,免遭敵人侮辱,面對伊阿宋的強烈斥責,她意識到自己已犯下不可饒恕的大罪?!拔疫€要規(guī)定日后在西緒福斯的土地上,舉行很隆重的典禮與祭禮,好贖我這兇殺的罪過。”[7]152這樣的情節(jié)設計反映了歐里庇得斯的樂觀意識,他對希臘重新恢復倫理秩序是充滿希望的。
四、結語
歐里庇得斯創(chuàng)作這部悲劇的目的不光是為了審美功能,而是希望實現文學的教誨功能。美狄亞、伊阿宋等人的悲慘命運,希望能對希臘人有警示作用,若是繼續(xù)向美狄亞和伊阿宋等人一樣,由于自由意志而失去理性,觸犯倫理禁忌,遲早有一天終究會自食惡果。如何去做人?不管是在遙遠的希臘還是眼下的今天永遠不會過時,在世風日下的時代,我們更需要思考這個問題。這部悲劇的創(chuàng)作目的既有對過去的總結,也有對外來的展望。其所影射現實的內容十分突出,把英雄時代拋棄妻子這個不成問題的問題提高到道德地位,呼吁人民向善、自律、自制,塑造和諧人生。
參考文獻:
[1]葉蓉.美狄亞,對男權壓迫的絕望抗爭[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06(01):30.
[2]馬彰銘.一幅私欲泛濫的社會圖景--歐里庇得斯《美狄亞》簡析[J].大同大學學報,2010,24(02):51.
[3]韓霞.《美狄亞》的倫理懲罰探析[J].商丘師范學院學報,2011(07):24.
[4]聶珍釗.論希臘悲劇的復仇主題[J].外國文學研究,2001(03):26.
[5]陳進.欲望與復仇--美狄亞原型在現代中國[J].大連海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0(04):115.
[6]聶珍釗.文學倫理學批評導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
[7]埃斯庫羅斯等.古希臘戲劇選[M].羅念生等,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