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和英
【摘要】在高中教育體制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學模式也發(fā)生了諸多變化。教師在設計、組織各項教學活動中應充分
尊重、凸顯小學生的主體地位,采用更科學、靈活的教學策略來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注重學生民族文化意識、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以此來對語文授課內容、環(huán)節(jié)與成功做出不斷優(yōu)化,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健康發(fā)展。
【關鍵詞】高中語文;人文精神;滲透問題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高中語文不論是對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還是多方面品質的培養(yǎng),都發(fā)揮著重要作用。高中生正處于學習的關鍵階段。在日常授課中,教師應重視人文精神教育的有效滲透,從整體上提高高中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幫助其樹立良好的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為此,教師應針對語文教學的現(xiàn)狀,積極探索人文精神的滲透策略。
一、更新教育理念
在素質教育理念不斷推行下,新課改也著重強調了教師在語文教學中不僅要為學生傳授更新穎、豐富且多樣化的知識與方法,更要重視語文課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協(xié)調統(tǒng)一。對此,在實際授課中,教師應突破傳統(tǒng)授課理念、模式的種種束縛,及時更新教育理念,注重人文思想在各項語文教學活動中的有效滲透,以此來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fā)展,促進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為此,在正式授課之前,教師要對語文教材進行深入鉆研,特別是一些優(yōu)秀的古代、現(xiàn)代詩作與文章。其中蘊含的深厚的文化內涵,教師應給予足夠重視和科學利用,將其用作人文精神滲透的重要素材,實現(xiàn)作品文化內涵、人文精神的有機整合,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從另一層面來加強對文學作品的理解,還能懂得從不同角度來分析、解決問題,讓學生在學習探究中受到文學作品中文化內涵、人文精神的熏陶,以此來促進高中生人文素質的全面提升,將人文精神教育的積極作用充分發(fā)揮出來。
二、挖掘人文精神
高中語文教材中的課文都是經(jīng)過精心挑選和編排的,其中蘊含的獨特教育價值是不容忽視的,不僅具有一定的學習價值,也有很高的教育意義。對此,在日常授課中,教師在實施語文教學之前,應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鉆研和充分把握,準確理解文中作者傳達出來的思想,做好備課工作。同時,還要將文中的人文思想羅列出來,制訂相應的教學計劃。比如,某教師在講解《沁園春·長沙》這首詩時,就引導學生深入探究、分析了毛澤東通過對長沙秋景的描繪,以及對青年時代革命斗爭生活的回憶,蔑視反動統(tǒng)治者、改造舊中國的豪情壯志,讓學生真正懂得關心國家大事。在進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三別》等詩詞的學習時,要著重引導學生懂得關心勞動人民疾苦,對杜甫憂國憂民的那種高尚境界做出深入領會,以此來取得理想的人文精神教育效果,優(yōu)化高中語文授課內容與環(huán)節(jié)。
三、豐富課堂活動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除了傳授豐富的知識外,學生自我動手、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也是至關重要的。對此,在實際授課中,教師就可以通過豐富課堂活動的構建來加強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高中語文教師應緊跟時代發(fā)展步伐,積極引用各種先進教學手段,運用靈活多樣的方式,在課堂教學中,將課文中的思想情感、情境展示出來,并給予學生一定的自由空間,讓學生運用自己擅長的方式去理解、感受作者呈現(xiàn)出的生活百態(tài)與思想情感。比如,教師在講解《竇娥冤》《哈姆雷特》等具有較強情節(jié)性的課文時,可以讓學生結合自身獨特的理解、興趣愛好,將其文章創(chuàng)編成話劇,在課堂上為大家表演。結束后,教師應針對學生的劇本創(chuàng)編、演藝編排以及實際表演等方面做出綜合評價指導。這樣不僅有助于活躍課堂教學氛圍,也能夠引導學生對人物性格做出深入理解,為人文精神的有效滲透提供契機,從整體上拓展學生的審美能力。又如,在學習《離騷》時,針對詩人表現(xiàn)出的強烈情感,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避免給學生的情緒帶來影響,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詩文改編成喜劇,這樣既可以讓學生更輕松、高效地理解文章,也能夠引導更多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各項課堂活動中,并讓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此外,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針對某篇文章中的某一觀點來開展辯論、小組合作討論等活動,以此來引導更多學生全身心參與其中,促進高中語文教學水平的不斷提升。
四、優(yōu)化人文評價,拓展教育空間
人文評價著重強調的是,教師應真正做到客觀、公正地看待每一位學生,且可以真正發(fā)現(xiàn)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盡可能多地鼓勵學生,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教師給予的關懷與信任,這樣既有助于學生自尊心的保護,也有助于良好師生關系的構建,全面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同時,通過教師給予的全面、客觀評價,學生也能夠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并將其視為優(yōu)秀榜樣,促進其人文精神的不斷增強。此外,作為一門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極強的課程,不能將學生的思維、能力局限于語文課堂上,要重視教育空間的拓展,引導學生多閱讀一些優(yōu)秀文學作品,以此來完善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與教育。
五、結語
綜上所述,高中生正處于學習、成長的關鍵階段,也是形成思想價值的重要時期。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通過加強人文精神教育的滲透,不論是對學生思想的引導還是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都能夠發(fā)揮出重要影響。廣大高中語文教師應給予足夠重視和有效落實,以此來將人文精神教育的積極作用充分發(fā)揮出來。
參考文獻
[1]李秋芳.植人文素養(yǎng),樹正確三觀——淺析高中語文教學的人文精神滲透問題[J].新課程(下),2017(1).
[2]徐麗.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淺談高中語文教學的人文精神滲透問題[J].中學教學參考,2016(36).
[3]梁海霞.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淺談高中語文教學的人文精神滲透問題[J].新課程(下),2015(6).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