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艷芳
[摘 要] 微課因為操作方便、演繹生動形象等優(yōu)勢,如今在中職院校計算機教學中大力推廣使用,尤其是在“IF 函數(shù)應用”案例演繹等方面,可以輔助學生在課前、課中、課后等不同階段進行個人計算機能力實踐檢驗。由此,決定在客觀闡述微課內涵和當前中職院校計算機教學狀況的基礎上,探討日后微課在中職院校計算機教學中的妥善應用策略,希望借此為社會培養(yǎng)出更多優(yōu)秀的計算機應用型人才。
[關 鍵 詞] 微課;中職院校;計算機教學;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30-0217-01
微課這類概念主要由學術專家胡鐵生在2010年正式提出,其由于擁有較強的針對性、操作工序流程簡易便利、目標明確等特征,開始在教育領域中大力推廣使用,如今已然成為課堂教學的主流方式。如微課程能夠輔助中職生開闊視野,隨后依照個人所需篩選重點課程內容,大幅度提升自主學習興趣和學習實效性等。至于微課究竟怎樣在現(xiàn)代中職院校計算機教學中妥善應用,相關細節(jié)將主要在后續(xù)加以延展。
一、微課的內涵
微課,實際上就是基于視頻等媒介進行知識點生動化演繹的方法,其在課堂中延續(xù)的時間通常維持在10分鐘以內,然而對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等,卻有著非凡的影響力。
二、現(xiàn)階段中職院校計算機教學的實際狀況
(一)生源質量欠佳,且學生彼此存在較大基礎差距
部分中職院校為了獲得更多的經(jīng)濟效益,往往會選擇進行擴大招生,具體方法就是持續(xù)降低招生門檻,令一些資質不佳的學生全面入學就讀。除此之外,由于國家大力倡導農(nóng)村戶口和家庭經(jīng)濟困難的學生免費就學等政策,也令批量化的有關學生開始報讀中職院校。而這部分學生通常會因為家庭拮據(jù)而很少觸碰到電腦,特別是在計算機應用基礎欠缺的狀況下,學習計算機課程可以說極為吃力。還有則是各類中職生彼此間基礎差距過大,實際教學期間,相同知識點、一樣的講解方式,一些基礎較差的學生就會自亂陣腳而無法跟上節(jié)奏,而某些基礎理想的學生則往往認為課程內容過于簡易。所以說,最終獲得的教學效果往往十分不理想。
(二)持續(xù)沿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造成理論和實踐的嚴重脫節(jié)
中職計算機課程長期沿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即預先講解理論和演繹重點,隨后鼓勵學生上機操作,整個過程師生之間缺少深入性的互動,難免會引發(fā)各式各樣的沖突問題。如部分學生理解理論內容,卻不能熟練操作;又如一些學生在上機環(huán)節(jié)中應付教師留的作業(yè),不能及時融合理論和實踐,最終亦難以確保熟練掌握關鍵知識點,更不能做到舉一反三。
(三)教學目標過分偏移,不足以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中職院校設置計算機課程的目標,就是方便學生日后進行考證,因此相關領導十分看重學生考證的通過率,在此期間,教師的教學目標也不免產(chǎn)生偏移現(xiàn)象,即將考證通過率作為重點目標。如在課堂教學中習慣于基于考綱展開授課活動,對學生能動性的培養(yǎng)則全然忽略。久而久之,中職生就難以結合已學理論來更好地分析、解決今后面對的各類計算機問題。
三、現(xiàn)代微課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微課教學模式的科學性規(guī)劃
1.教學內容方面。在中職計算機課程體系之中,進行Excel制作屬于一項基礎性內容,而當中的有關函數(shù)更是平常教學的難點和重點所在。
2.教學目標方面。在正式組織Excel相關函數(shù)教學活動時,教師有必要依次設置形象的問題情境,在確保吸納學生注意力之后,以判斷“完成真假值”為目標,分別透過邏輯等規(guī)律展開真假值計算,從而返回驗證各類結果。如設置學生獲取平均分≥85為優(yōu)秀,平均分≤59為不合格,至于維持在59~85分之間的則為良好,在這類問題情境的引導作用下,學生就會自然地形成對計算機課程的研究興趣,并在微課技術的輔助作用下更加靈活快速地掌握“IF邏輯函數(shù)”等關鍵知識點。
3.教學活動方面。實際配合微課技術展開中職計算機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考慮沿用驅動法和啟發(fā)法兩種方式,進一步引導學生進行實踐操作。這樣一來,他們就會快速理清“IF邏輯函數(shù)”當中各類參數(shù)具備的功能特征,進一步學會在日后學習、工作中加以熟練應用。
(二)微課教程的合理性制作
1.準備好必要的輔助工具和程序。在進行微課課程制作環(huán)節(jié)中,教師需要引入Microsoft的PPT程序和CamtasiaStudio 7視頻錄制軟件,至于相關輔助工具通常就是耳麥等基礎性設備。
2.精心地制作微課。即依照課程的重點和難點內容,進行和課題相關的材料收集整理,制作生動完整的PPT課件,隨后以教學方案內的內容為基礎,錄制微課件所需的腳本文字;經(jīng)過PPT課件界面成功打開之后,選擇和視頻錄制程序并行,同時戴上耳機等調節(jié)話筒音量和PPT界面。需要加以強調的是,在錄制視頻期間需同步進行生動性的演繹和講解,確保整個教學動態(tài)流程彰顯出應有的趣味性和生動性。
綜上所述,為了全面迎合新課改方針,適應當前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趨勢,選擇大力引入微課技術,顯得勢在必行。而隨著時間不斷推移,如今微課教學模式在我國教育領域中已然日漸成熟,不過還存在許多有待改進的部分。因此,希望日后相關教學人員能夠多多參考本文闡述的意見,并在不同階段結合個人實踐經(jīng)驗予以完善,久而久之,切實帶動我國計算機基礎教育事業(yè)的長效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魏日蘭.微課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7,20(12):84-89.
[2]褚迎紅.微課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8,23(11):104-111.
[3]杜偉克.關于微課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通訊世界,2018,12(2):7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