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榮華
[摘要] 目的 探討卒中單元護理管理在腦卒中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擇2015年5月—2018年5月該院收治的腦卒中患者82例,以隨機數(shù)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各41例。研究組采取卒中單元護理管理模式,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干預。評價兩組護理干預前與干預1個月后日常生活能力與情緒的變化。結果 干預后兩組Barthel指數(shù)高于干預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中研究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研究組SAS與SDS量表評分低于對照組與干預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卒中單元護理管理在腦卒中患者中具有顯著的應用效果,適于臨床推廣。
[關鍵詞] 卒中單元護理管理;腦卒中;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心理狀態(tài)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8)10(c)-0080-02
近年來,隨著醫(yī)療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與完善,腦卒中的死亡率也有所下降,但多數(shù)患者可遺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給其身心健康與生活質量帶來了巨大的影響[1]。卒中單元護理管理是一種新型的腦卒中護理管理模式,該模式將“以人為本”理念作為護理工作的核心,通過實施一系列的單元管理內容,繼而保證患者的身心康復效果[2-3]。2015年5月—2018年5月該院對41例腦卒中患者應用了卒中單元護理管理干預,臨床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該院收治的腦卒中患者82例,以隨機數(shù)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每組41例。對照組:男性21例,女性20例;年齡34~78歲,平均年齡(63.5±3.5)歲;腦卒中類型為腦出血15例,腦梗死26例;發(fā)病時間15~40 d,平均為(25.3±3.5)d。研究組:男性22例,女性19例;年齡36~78歲,平均年齡(63.4±2.8)歲;腦卒中類型為腦出血17例,腦梗死24例;發(fā)病時間15~40 d,平均為(25.5±3.8)d。兩組在性別、年齡、腦卒中類型與發(fā)病時間對比中,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該次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且患者家屬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①納入標準:符合第4屆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定的腦卒中診斷標準,且經影像學檢查證實;疾病已處于穩(wěn)定期,且存在肢體功能障礙。②排除標準:合并其他軀體功能疾??;臟器功能嚴重障礙;意識障礙或有精神疾病史。
1.3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干預,包括:遵醫(yī)囑對患者進行藥物治療;向患者與其家屬進行疾病健康教育,并通過耐心的安撫與解釋,引導患者積極面對疾??;輔助患者進行早期良肢臥位與肢體康復功能鍛煉等。研究組則采取卒中單元護理管理模式,具體方法如下。
1.3.1 護理人員管理單元 ①組建??乒芾硇〗M,成員包括神經科醫(yī)生1名、護士長1名、護理人員若干名。小組主要負責患者的??浦委?、護理、設計個性化康復護理內容等,并定期對治療、護理效果進行追蹤與完善。②根據(jù)患者的數(shù)量,配備充足的護理人員。要求護理人員具備豐富的專業(yè)知識與臨床經驗,并能夠合理應對突發(fā)事件。③完善各項卒中患者護理管理資料,例如:護理工作流程、不同護理人員的崗位職責、交接班制度、健康教育資料、心理護理資料、康復訓練方法等,以便為臨床護理工作提供有利的指導。④組織護理人員參加系統(tǒng)培訓工作,認真學習卒中患者護理知識,以及心理學干預方法,保證患者的身心康復效果。⑤要求護理人員詳細記錄每日的護理工作內容,護士長不定期進行監(jiān)督與抽查。
1.3.2 患者管理單元 患者入院早期,小組成員對其心理狀態(tài)、認知程度等基本情況進行評估,待其病情穩(wěn)定后說明護理工作的重要性、達到預期目標等,提高患者的依從性。同時,定期組織腦卒中健康宣教座談會,向患者與其家屬講解腦卒中急性期與恢復期的相關知識,例如:體位擺放、關節(jié)保護、肢體主被動運動、平衡訓練、語言訓練、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訓練、營養(yǎng)支持、吞咽方法、皮膚護理等。通過座談會為患友提供交流的平臺,以互相鼓勵的方式提高康復的信心。
1.4 觀察指標
①通過Barthel指數(shù)評價兩組護理干預前與干預1個月后日常生活能力的變化。Barthel指數(shù)共分為自理(11~15分)、稍微依賴(6~10分)、較大依賴(1~5分)與完全依賴(0分)4個等級,項目包括洗澡、進食、穿衣、修飾、控制小便、控制大便、床椅轉移、如廁、行走、上下樓梯。評分越高說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佳。②通過Zung編制的抑制自評量表(SAS)與焦慮自評量表(SDS)評價兩組護理干預前與干預1個月后的情緒變化。SAS量表主要反映焦慮主觀感受,包括15個正向評分與5個反向評分;SDS量表反映抑制主觀感受,包括10個正向評分,10個反應評分,SAS與SDS量表評分越高說明焦慮、抑郁情緒越重。
1.5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干預前兩組Barthel指數(shù)、SAS與SDS量表評分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Barthel指數(shù)高于干預前(P<0.05),其中研究組高于對照組(P<0.05);干預后研究組SAS與SDS量表評分低于對照組與干預前(P<0.05)。見表1。
3 討論
腦卒中屬于臨床常見的危急重癥之一,致殘率與死亡率極高[4-5]。目前,如何通過有效的康復護理措施提高腦卒中患者的生活能力,改善其不良情緒狀態(tài),確??祻唾|量已成為臨床護理學者關注的焦點[6]。
卒中單元護理管理是一種新型的管理模式,該模式從護理人員與患者雙方面著手,其中護理人員管理單元通過組建??乒芾硇〗M、完善人員配置、各項護理管理資料、培訓工作與護理文書等,使護理服務更具系統(tǒng)性與規(guī)范性。同時,卒中單元護理管理強調對卒中患者進行程序化與組織化的健康教育,患者管理單元中通過個體化康復教育與講座提高了他們對疾病的認知能力,繼而糾正錯誤認知,并以積極的心態(tài)配合各項護理工作[7-8] 。此外,卒中單元護理管理為患者獲取康復信息與患友交流提供了可靠的平臺,并構建起和諧的康復環(huán)境,改變傳統(tǒng)護患間被動治療的管理模式,使其以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疾病,繼而促進身心康復進展[9-10]。該文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研究組Barthel指數(shù)、SAS與SDS量表均優(yōu)于對照組與干預前(P<0.05)。結果可見,卒中單元護理管理能夠有效提高腦卒中的日常生活能力,糾正其不良情緒表現(xiàn),確??祻唾|量。
綜上所述,卒中單元護理管理在腦卒中患者中具有顯著的應用效果,可以有效保證患者的身心康復效果,適于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雷菊蕊,黎艷媚,游嘉琪,等.急性腦卒中患者急救中開展常規(guī)護理與三維護理管理模式的臨床價值研究[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8,8(8):173-175.
[2] 朱華鳳,張琦.基于微信平臺的延續(xù)性護理用于卒中后便秘的臨床體會[J].現(xiàn)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17,22(6):873-875.
[3] 陳煌,黎蔚華,羅青,等.腦卒中康復護理實施現(xiàn)狀及其影響因素的調查分析[J].護理管理雜志,2017,17(10):688-692.
[4] 崔海麗,顧宇丹.三維護理管理模式對急性腦卒中患者急救時間、治療效果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7,14(15):140-142.
[5] 張琰,劉文偉,周雅英,等.腦卒中伴吞咽障礙的康復護理研究新進展[J].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7,14(12):196-198.
[6] 陳鳳霞.流程管理對腦卒中患者社區(qū)護理質量控制的影響[J].中國城鄉(xiāng)企業(yè)衛(wèi)生,2017,32(4):115-116.
[7] 翁艷秋,陳文瑤,張玲娟.上海市老年醫(yī)療護理機構腦卒中康復現(xiàn)狀調查[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7,34(2):35-38.
[8] 丁光忠.早期護理康復訓練在腦卒中患者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5,12(32):73-74.
[9] 李金梅.加強急救護理管理對急診重癥腦卒中病人的影響[J].全科護理,2016,14(8):837-838.
[10] 陳華英,王惠平,戴余凡,等.腦卒中康復期患者護理等級細化標準及其臨床應用[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5,32(24):50-53.
(收稿日期:2018-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