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牧 鄭義宏 鄭 雯 唐春蕾
(大連市皮膚病醫(yī)院中醫(yī)皮膚科,遼寧 大連 116021)
白疕(銀屑?。┦瞧つw科常見頑疾,風熱型白疕多見于點滴型銀屑病進展期,若不能及時治愈可發(fā)展成為頑固的慢性斑塊型銀屑病,甚至演變成特殊的重癥銀屑病,因此在銀屑病初發(fā)時治療顯得尤為重要。我院中醫(yī)皮膚科采用銀翹散為主配合0.03%他克莫司軟膏治療風熱證白疕(進展期銀屑?。┦盏斤@著效果,現整理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全部66例來自于2017年1月—2017年6月大連市皮膚病醫(yī)院中醫(yī)皮膚科門診和病房,病情符合風熱1型白疕的診斷標準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yī)藥行業(yè)標準ZY/T 001.8-94)。按照隨機數字表法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3例。其中治療組男19例,女14例;年齡19~59歲,平均22.5歲;病程1~10 d。對照組男16例,女17例;年齡18~59歲,平均24.1歲;病程3~8 d。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及納入標準 (1) 診斷符合西醫(yī)點滴型銀屑病診斷標準。(2) 診斷符合風熱證白疕(銀屑病)的辨證標準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yī)藥行業(yè)標準ZY/T 001.8-94),癥見皮損鮮紅,皮疹不斷出現,紅斑增多,刮去鱗屑可見發(fā)亮薄膜,點狀出血,有同形反應。伴心煩口渴,大便干,尿黃。舌質紅,舌苔黃或膩,脈弦滑或數。(3) 年齡18~65歲。
1.3 排除標準 (1)尋常型銀屑病中非點滴型銀屑病的患者; (2)辨證不明確或不屬于風熱證白疕(銀屑?。┱撸?(3)妊娠或哺乳期婦女,或3個月內有生育計劃者; (4)近1月內服用糖皮質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劑類藥物及維甲酸類藥物,或2周內外用糖皮質激素制劑、維甲酸類藥物及維生素D3衍生制劑者; (5)合并有心血管、腦血管、肝、腎和造血系統(tǒng)等嚴重原發(fā)性疾病及精神病的患者; (6)正在參加其他藥物臨床試驗的患者; (7)不能配合治療或中途中斷治療的患者。
1.4 治療方法 治療組口服銀翹散(大連市皮膚病醫(yī)院自制,每日1包,分2次服用);對照組:口服復方甘草酸苷膠囊(濰坊中獅制藥有限公司生產,50 mg,每日3次口服)。2組患者均外用0.03%他克莫司軟膏(商品名普特彼,Astellas生產)日2次。2周為1個療程。
1.5 療效評價標準 根據銀屑病面積和嚴重程度指數(PASI評分) 標準進行皮損面積(%) 評分。治愈:PASI積分≥90%;顯效:PASI積分≥60%;有效:PASI積分≥25%;無效:PASI積分≤25%。有效率=(治愈率+顯效率)/總病例數×100%。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分析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2組總有效率、復發(fā)率的比較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組治療前后復發(fā)率比較 經過1個療程治療后,治療組復發(fā)率為9.09%,對照組復發(fā)率為33.33%,2組患者復發(fā)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治療前后復發(fā)率比較 [例(%)]
2.2 2組治療前后總有效率比較 經過1個療程治療后,治療組總有效率為100%,對照組總有效率為93.94%,2組患者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治療前后總有效率比較 [例(%)]
2.3 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治療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15.15%,對照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18.18%,2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0.05)。
表3 2組治療前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例(%)]
白疕(即銀屑病)為皮膚科多發(fā)性、難治性疾病,本病終身不愈、反復發(fā)作,給患者帶來巨大身心痛苦及經濟壓力[1]。其中風熱型白疕(即進展期銀屑病)為臨床中最常見類型,本型經積極治療可短期內痊愈,若失治誤治延治則可病情加重,甚至轉為重癥的紅皮型銀屑病[2]。研究表明,咽喉部鏈球菌感染是誘發(fā)風熱型白疕(即點滴型銀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具體表現在(1) 發(fā)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2)咽拭子培養(yǎng)有β溶血性鏈球菌生長;(3)鏈球菌血清學試驗抗體滴度升高4倍等[3]。中醫(yī)認為本病進展期多為實證,其病因病機是風濕熱邪外侵為誘因、熱勝阻絡而發(fā)斑,風盛肌膚而起癢并屑,風熱搏結氣血、蘊結成毒,熱毒侵襲肺系門戶而見咽喉紅腫疼痛。故初期治療應以疏風清熱為主[4]。銀翹散是中醫(yī)治療風熱表證的代表方劑,臨床應用以發(fā)熱,微惡寒,咽痛,口渴,脈浮數為辨證要點。其配伍特點有二:(1)辛涼之中佐助少量辛溫之晶,既有利于透邪,又不悖辛涼之旨;(2)疏散風邪與清熱解毒相配,故兼外散風熱、內清熱毒之效?,F代研究結果表明該方對多種病毒性、細菌性呼吸道感染以及許多其它急性感染性疾病的早期均有較好療效。原方出自《溫病條辨》一書,是清代吳瑭所著,《溫病條辨·上焦篇》第4條云:“太陰風溫、溫熱、瘟疫、冬溫初起……但惡熱,不惡寒而渴者,辛涼平劑銀翹散主之”;又說“本方謹遵《內經》‘風淫于內,治以辛涼,佐以苦甘;熱淫于內,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之訓;又宗喻嘉言芳香逐穢之說,用東垣清心涼膈散,辛涼苦甘,病初起,且去入里之黃芩,勿犯中焦;加銀花辛涼,芥穗芳香,散熱解毒,牛蒡子辛平潤肺,解熱散結,除風利咽,皆手太陰藥也?!朔街?,預護其虛,純然清肅上焦,不犯中下,無開門揖盜之弊,有清以去實之能,用之得法,自然奏效?!北痉接山疸y花30 g,連翹30 g,荊芥穗12 g,淡豆豉15 g,桔梗18 g,牛蒡子18 g,淡竹葉12 g,生甘草15 g,薄荷18 g組成,方中金銀花和連翹功可清熱解毒,其中金銀花擅宣散風熱,兼清解血毒,適用于各種熱癥如咽喉腫痛、血熱發(fā)斑等;連翹有“瘡家圣藥”之稱,能消腫散結、疏散風熱;淡豆豉入肺經 (肺主皮毛),其性涼辛散苦泄,能透散外邪、解肌發(fā)表,桔梗入肺經 (瀉肺金之熱毒),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之功效;牛蒡子、薄荷能疏散風熱,既可宣肺利咽散腫又可清熱解毒透疹;淡竹葉功擅清熱除煩、可引熱下行、使風熱之毒從小腸而出,甘草調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辛涼解表、清熱解毒、涼血消斑等功效?,F代醫(yī)學對銀翹散大量臨床觀察結果表明[5],本方能夠成功抑制鏈球菌等致病微生物,從而降低其作為超抗原對T淋巴細胞的活化作用,使得T細胞的皮膚“歸巢”及其誘發(fā)的炎癥細胞浸潤等銀屑病病理改變顯著減輕,從而達到顯著治療銀屑病的作用,與對照組比較,痊愈率高、復發(fā)率低,差異均具有顯著性意義。他克莫司是非塘皮質激素的新型強效大環(huán)內酯類免疫調節(jié)劑,具有相對分子質量小、皮膚滲透性好的特點,該藥可以通過與T淋巴細胞的胞質蛋白結合、抑制銀屑病皮損中巨噬細胞移動抑制因子的表達水平;同時又能抑制鈣調磷蛋白磷酸酶的磷酸酯酶活性,進而抑制多種細胞因子和炎癥介質的表達和釋放、產生強大的抗炎作用;此外它還可促進皮膚膠原的合成和皮膚屏障功能的恢復。因此該藥既可替代激素類制劑發(fā)揮顯著的抗炎作用,又避免了長期外用激素制劑引起的不良反應,在治療銀屑病方面作為短期或間歇性長期治療取得了顯著療效。我科的臨床觀察結果表明,銀翹散為主治療風熱證白疕總有效率高、復發(fā)率低、不良反應小,適合臨床推廣。
[1]王坤,姜云萍.自擬涼血消銀湯治療急性點滴型銀屑病臨床觀察[J].中醫(yī)臨床研究,2015(8):71-72.
[2]周冉,黃婉,劉愛民.劉愛民教授從風熱蘊毒入血論治療銀屑病經驗[J].中醫(yī)臨床研究,2016,8(7):65-66.
[3]陸家晴,于寧,易學梅.常年復發(fā)點滴型銀屑病與點滴型演變成斑塊型銀屑病患者的ASO滴度及TNF-含量測定的臨床價值[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6,25(24):2681-2683.
[4]北京中醫(yī)醫(yī)院.趙炳臨床經驗集南[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168.
[5]徐子涵,王光輝.銀翹散的臨床應用研究進展[J].黑龍江中醫(yī)藥,2013,42(6):50-51.
[6]高暉,陳敬,徐家淳.0.1%他克莫司軟膏對斑塊狀銀屑病皮損MIF表達的影響[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皮膚性病學雜志,2014,13(4):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