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生物學的教學工作以實驗為主,通過生物實驗教學,教師可使學生對生物學的相關知識點以及實驗方法有更深的掌握和了解。進行生物實驗教學,一方面可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探究能力得到培養(yǎng)和發(fā)展,讓他們獲得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還可使生物學科的教學質量得到提高。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高中生物實驗教學模式也隨之有了較大進步和發(fā)展,但依舊存在很多問題。本文從實際情況出發(fā)對高中生物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關的建議
關鍵詞:高中生物;實驗教學;能力
生物是一門實驗性科學,生物教學中的很多原理、結論都要通過實驗來進行論證或探究。因此,實驗教學在生物教學中有其重要的作用。
隨著課程改革不斷推進,各校都不斷加強了生物實驗室的硬件設施的建設,無論在設備上還是在管理上都在不斷地完善和提高。然而,在生物實驗教學的實施過程中,仍存在很多方面的問題,使生物實驗教學流于形式,不僅在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方面得不到提高,而且對于學生應試成績的提高幫助甚微,只是一種走過場,沒有真正發(fā)揮實驗教學的真正實效。其中主要的問題是教師的教學理念問題。
下面我們就來討論一下在高中生物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 教師在教學中忽視了學生對生物實驗的思考
有的教師認為實驗即實踐,在教學中一味地重視對學生操作技能的培養(yǎng),按教材內的實驗步驟及操作要領很認真很細致地進行,卻忽視了培養(yǎng)學生對實驗的思考能力。
實驗是了解、研究自然規(guī)律的重要方法,它的作用不只是為了獲取信息。應該讓學生在相關原理指導下進行,要學會把實驗獲得的信息演繹、歸納,只動手不動腦的實驗教學是不科學的。
2. 教師對實驗課的評價標準觀念陳舊
一節(jié)實驗課下來,我們的教師評價標準往往是有沒有達到預期的結果和結論,如果沒有,則認為這節(jié)課是失敗的,殊不知這失敗的實驗也能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及探究能力,是很好的反面教材。
培養(yǎng)逆向思路,提升解析水準。生物實驗常常偏重創(chuàng)設出來的結果,忽略流程要素。如果實驗失誤,也并不側重歸結得出潛在的成因。這種弊病根源,在于沒能接納逆向路徑下的新穎思維。提升實驗技能,應能培育新穎的逆向解析。透視實驗現象,歸結各類成因。應能鼓勵質疑,學著嘗試摸索。歸結失敗根源,后續(xù)實驗慎重規(guī)避,增添操作技能。
3. 教師忽視了實驗知識體系的構建
在理論知識的傳授中,許多教師都會很注重知識體系的構建,而在實驗教學往往忽視了實驗知識也存在一定的體系,只是單純地安排學生做某一實驗,缺少對實驗的歸類及實驗方法等方面的歸納總結。
4. 教師在實驗教學中缺乏對學生實驗設計能力的培養(yǎng)
在高考中實驗設計能力是學生難以攻克的一關,究其原因是教師在平時實驗教學中缺乏對學生實驗思路的培養(yǎng),而是到復習階段,通過一些題目不斷地加以強化,往往很難奏效,我們許多學生是在高三復習階段才知道實驗設計的幾個原則。
針對以上問題,本人有以下幾點建議。
1. 重視學生對生物實驗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
成功的完成一個實驗,不僅僅要有嫻熟的操作技能,而更重要的是材料、儀器、藥品的選擇,所以在實驗教學中不能單純的把材料、儀器、藥品準備好,然后按課本中的實驗步驟一步一步地完成,而應該在實驗前讓學生先討論選擇這些材料、用具或者藥品的依據何在,分析實驗中每個步驟的作用,每一個處理意義,甚至引導學生在教材的基礎上給予創(chuàng)新。生物實驗是探索性教學活動,探索始于問題,教師要能夠認識到發(fā)現問題的重要性。
2.通過設計矛盾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探究能力
矛盾性實驗所展示的現象與學生的經驗知識相悖,以及在不同情況下所出現的實驗結果相矛盾。設計矛盾性實驗,置學生于進退兩難之中,迫使學生通過積極的思考做出判斷,進而培養(yǎng)學生善于獨立思考問題和精細檢查思路的批判性思維、探究能力。
矛盾性實驗可以是實驗課上成功的一組與失敗的一組相互形成,也可以是老師精心設計的。
例如:在斐林試劑與雙縮脲試劑使用的時候,有的學生不注意分辨,就達不到預期結果,在比較過氧化氫酶和Fe3+的催化作用時使用同一支滴管,同樣使實驗不能達到預期結果,在該實驗中教師也可準備新鮮肝臟、冷凍肝臟、煮熟肝臟,讓它們之間彼此形成矛盾統(tǒng)一體。
3. 構建知識體系
學生的實驗水平達到一定程度后,要從實驗的分類和實驗的方法等方面對學過的實驗加以歸納、總結。我們可以把教材中的實驗進行歸類,如分為觀察類實驗、鑒定類實驗、調查類實驗、探究類實驗。一些常規(guī)實驗方法、技術、儀器的使用,制片技術,水浴加熱,讓學生回憶哪些實驗采用過,又有哪些實驗涉及變量的控制,還可以讓學生在實驗名稱、原理甚至目的的要求中找出共性,理清實驗設計實路。
4. 在實驗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設計能力
教師在實驗教學中應該對學生進行實驗思想的滲透,貫徹好實驗設計的對照原則、單一變量原則、等量原則、科學性原則、平行可重復性原則等,讓學生在實驗過程中體驗這些原則,形成認知,并完成認知的升華,即內化。
在實驗設計的步驟方面,可以從教材中的實驗步驟歸納出主要為三個步驟:分組、標記;處理;觀察。
其次,教師要能夠明確實驗目的、說明實驗需要解決的問題,指出實驗設計的關鍵點。教師要能夠說明實驗變量與反應變量之間的關系,指導學生設計對照實驗,教會學生正確觀察實驗結果與實驗變量的方法,詳細列出實驗所需的器材、材料及步驟,指導學生寫下實驗預測結果,詳細記錄實驗數據,等等。
其實,教材中的實驗就是很好的實驗設計題材,只要在教學中教師能夠充分的挖掘出來,學生的實驗設計、探究能力將會得到確實的提高,而不是通過題目來傳授實驗設計能力的。
生物實驗是高中生物教學中的重要內容,教師要充分利用好實驗教學情況,準確把握生物課在素質教育中的定位,著眼于使學生掌握生物實驗的方法,著眼于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不斷探究生物實驗,使我們的實驗教學生動活潑而且涌動創(chuàng)造激情,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提供有利條件。
作者簡介:嚴建銳,福建省漳州市,漳州市龍文區(qū)龍文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