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杰
【摘要】 目的 探討重型病毒性肝炎的臨床治療效果。方法 98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 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 每組49例。對照組患者予以恩替卡韋治療, 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血漿置換治療。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總膽紅素(TBIL)、白蛋白(ALB)、谷丙轉氨酶(ALT)、凝血酶原活動度(PTA)改善的狀況以及臨床治療效果。結果 治療前, 試驗組患者的TBIL為(274.3±130.2)μmol/L,
ALB為(30.2±18.1)g/L, ALT為(262.7±89.5)U/L, PTA為(46.52±11.03)%;對照組患者的TBIL為(275.1± 143.0)μmol/L, ALB為(30.2±18.5)g/L, ALT為(263.2±89.3)U/L, PTA為(45.52±11.03)%;兩組患者的TBIL、ALB、ALT、PTA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試驗組患者的TBIL為(78.2±48.2)μmol/L,
ALB為(38.2±16.2)g/L, ALT為(32.1±36.5)U/L, PTA為(70.35±10.92)%;對照組患者的TBIL為(98.1±
49.2)μmol/L, ALB為(31.8±15.1)g/L, ALT為(46.1±32.4)U/L, PTA為(65.92±10.33)%;治療后試驗組患者的TBIL、ALB、ALT、PTA水平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總有效率為93.88%, 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9.59%, 試驗組患者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重型病毒性肝炎采用恩替卡韋聯(lián)合血漿置換治療, 患者相關癥狀好轉明顯, 治療效果良好, 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關鍵詞】 重型病毒性肝炎;恩替卡韋;血漿置換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10.063
乙型肝炎(乙肝)一旦沒有采取及時、有效的治療, 則極有可能會進一步惡化, 即重型病毒性肝炎, 對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帶來較大影響。在慢性乙肝不斷損害下, 肝臟會逐漸向重癥病毒性肝炎進行發(fā)展, 進而引發(fā)肝硬化甚至肝癌[1, 2]。目前, 對于重癥病毒性肝炎的臨床治療, 一定要根據(jù)其發(fā)病機制采取對癥治療, 才可以取得顯著的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5年8月~2017年5月收治的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98例,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 每組49例。試驗組中女19例, 男30例, 年齡20~62歲, 平均年齡(40.2±7.3)歲。對照組中女15例, 男34例, 年齡21~63歲, 平均年齡(41.5±7.2)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療方法 對照組:運用恩替卡韋實施治療, 0.5 mg/d, 1次/d, 共6周的治療周期。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進行血漿置換治療, 采取IQ血液凈化儀以及MicroPES膜型血漿分離器, 血漿的總體置換量為2400~3000 ml/次。
1. 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TBIL、ALB、ALT、PTA改善狀況。
1. 4 療效判定標準[3] 顯效:全部消除了有關癥狀, 檢測結果正常;有效:一定程度上, 明顯改善了相關功能, 減輕了相關癥狀;無效:其各項指標沒有任何改善, 沒有恢復各項機體。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 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肝腎功能指標情況對比 治療前, 試驗組患者的TBIL為(274.3±130.2)μmol/L, ALB為(30.2±18.1)g/L, ALT為(262.7±89.5)U/L, PTA為(46.52±
11.03)%;對照組患者的TBIL為(275.1±143.0)μmol/L, ALB為(30.2± 18.5)g/L, ALT為(263.2±89.3)U/L, PTA為(45.52±
11.03)%;兩組患者的TBIL、ALB、ALT、PTA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試驗組患者的TBIL為(78.2±48.2)μmol/L, ALB為(38.2±16.2)g/L, ALT為(32.1±
36.5)U/L, PTA為(70.35±10.92)%;對照組患者的TBIL為(98.1±49.2)μmol/L, ALB為(31.8±15.1)g/L, ALT為(46.1±
32.4)U/L, PTA為(65.92±10.33)%;治療后試驗組患者的TBIL、ALB、ALT、PTA水平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 2 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對比 試驗組患者中顯效
28例、有效18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3.88%;對照組患者中, 顯效26例、有效13例、無效10例、總有效率為79.59%;試驗組患者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重型病毒性肝炎在臨床當中一種較為罕見的疾病, 其發(fā)病機制以及癥狀相對較為復雜, 至今尚無一個特效的臨床治療方法, 其發(fā)病率相對較低, 但死亡率較高, 對患者的生命安全帶來較大威脅[4]?,F(xiàn)如今, 臨床當中對重型病毒性肝炎的療法存在一定的差異, 同時治療效果也有所不同, 然而主要采取減少肝細胞壞死, 對肝細胞再生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使并發(fā)癥明顯降低為主[5]。根據(jù)相關研究表明[6], 恩替卡韋屬于一種鳥嘌呤核苷類似物, 對乙型肝炎病毒(HBV)多聚酶起到良好的抑制作用, 在磷酸化的作用之下可以產(chǎn)生活性的三磷酸鹽, 同時對病毒逆轉錄酶的活性給予有效抑制, 成為肝臟疾病醫(yī)療的一線藥物, 可以起到良好的抗病毒能力。根據(jù)相關研究表明[7], 對重型病毒性肝炎采取血漿置換治療, 可以使患者的肝腎功能得到明顯改善, 保證了患者的生命安全, 在治療過程當中, 不但可以將大分子蛋白結合毒素給予徹底清除, 補充凝血因子等相關生物活性物質(zhì), 將病毒給予有效殺滅, 同時可以有效控制病毒在肝臟當中的繁殖, 對肝臟功能的保護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結果顯示, 治療后, 試驗組患者的TBIL為(78.2±48.2)μmol/L,
ALB為(38.2±16.2)g/L, ATL為(32.1±36.5)U/L, PTA為(70.35±
10.92)%;對照組患者的TBIL為(98.1±49.2)μmol/L, ALB為
(31.8±15.1)g/L, ATL為(46.1±32.4)U/L, PTA為(65.92±10.33)%;治療后試驗組患者的TBIL、ALB、ATL、PTA水平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總有效率為93.88%, 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9.59%, 試驗組患者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同上述的相關報道具有一致性[8]。
綜上所述, 對重型病毒性肝炎采取恩替卡韋同血漿置換相互聯(lián)合進行治療, 有關癥狀可實現(xiàn)明顯好轉, 縮短臨床的療程, 在臨床當中得以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1] 黃建榮, 李蘭娟, 陳月美, 等. 人工肝支持系統(tǒng)治療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的臨床評價. 中華危重病急救醫(yī)學, 2001, 13(4):205-207.
[2] 石裕明, 劉惠媛. 重型病毒性肝炎并發(fā)自發(fā)性細菌性腹膜炎臨床分析──附180例報告. 新醫(yī)學, 2002, 33(8):458-460.
[3] 徐曉婧, 楊大國, 冉云, 等. 100例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醫(yī)證型及臨床特點分析. 山西中醫(yī)學院學報, 2010, 11(2):42-43.
[4] 周莉, 董培玲, 丁惠國, 等. 重組人生長激素聯(lián)合乳果糖治療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的療效分析. 中華急診醫(yī)學雜志, 2006, 15(5):422-425.
[5] 潘紅英, 童永喜, 婁國強, 等. N-乙酰半胱氨酸對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一氧化氮水平的影響. 中國現(xiàn)代應用藥學, 2004, 21(3):255-257.
[6] 張永紅, 梁駿, 王文龍, 等. 重型病毒性肝炎合并急性胰腺炎的臨床分析. 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 2004, 14(23):99-100.
[7] 汪有強, 甘先鋒, 王選俊, 等. 重型病毒性肝炎74例繼發(fā)感染模式及早期抗感染干預措施分析. 實用醫(yī)技雜志, 2006, 13(11):1937-1939.
[8] 韓國橋. 重型病毒性肝炎的臨床治療措施分析及預后觀察. 醫(yī)學理論與實踐, 2014(3):339-341.
[收稿日期:2017-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