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軍
教學目標是教學有效性的根本保障。新課程背景下的語文教學,要求老師根據語文教育的任務和學生的需求,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維整合的角度設計教學目標。具體到教學實踐中,就是把原來目標單一(只凸現(xiàn)知識與技能)的課堂轉變?yōu)槟繕硕嗑S(即上文提到的“三維”)的課堂。在某種意義上,這給我們一線教師帶來了理念與實踐操作的巨大挑戰(zhàn)。因為一般的教師目標設定比較隨意,只是在備課的時候草率地抄抄別人的教案,或者隨便定幾條。教學目標沒有任何指向性,教學目標中只有知識技能方面的體現(xiàn),并且在教學中“功利性”太強,一味追求知識點的落實,而忽略了語文“人文性”的體現(xiàn)。
鑒于以上思考,為了讓我們的教學更有效,筆者認為,我們在制定“三維目標”時,要處理好以下幾種關系。
一、處理好“三維目標”的部分與整體、“葉”與“根”之間的關系
三維目標達成過程中,課文本身和知識目標的達成是“根”,是“整體”;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是“葉”,是“部分”。在設置教學目標時,只有正確處理好部分與整體、“葉”與“根”之間的關系,才能使我們的語文課更有效、更有意義,我們在上課的過程中才更能得心應手。
【例1】《一滴眼淚換一滴水》教學目標:
1.了解小說故事情節(jié)。
2.學習對比來表現(xiàn)小說主題的方法。
3.把握小說的主題——了解人性的丑和惡。
上面這則案例,大致上按照“三維目標”來設置教學目標,但是仍然有所偏頗。這位老師的“知識和能力”目標很明確——他想通過小說中人物的對比、情節(jié)的初探,讓學生探究小說主題;“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也很明確——他想通過這篇小說讓學生了解人性的丑和惡。但是以上目標的實現(xiàn)卻只有只言片語——“學習對比”,這種分析很明顯是乏力的,因為在這篇小說中,承載小說人物形象和主題的除了人物的對比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語言。作者雨果擅長的就是使用藝術夸張手法和雕塑語言,而語言對于人物心理和小說主題的詮釋恰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所以,筆者認為,在“過程與方法”這個環(huán)節(jié)中要加入語言的品味和賞析,老師要引領學生品味小說中富有深意的語言,這樣才能將小說進行深入剖析,否者只能是“淺嘗輒止”。
二、處理好“顯”與“隱”、“短”與“長”的關系
在教學目標的三個維度中,知識與技能屬于顯性、短期目標;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則是隱性、長期的目標。語文本身具有它自己的特殊性——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tǒng)一體。三維目標很好地詮釋了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tǒng)一。這個目標的達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因為它是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所以我們上語文課,應充分考慮到語文課的延續(xù)性和學生個體的人文發(fā)展。
【例2】《西地平線上》教學目標:
1.能借助“三讀”(讀通、讀懂、讀好)進行自主學習,理解詞語,感受三次落日不同的美。
2.學生通過分組討論,通過體驗,從形式和內容兩方面欣賞寫景散文。
3.學生能夠學會感受自然美,提高審美品位,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朗誦習慣。
上面這個教學目標較好地把握了三維目標的設定,既有知識技能(理解詞語,感受三次落日不同的美),又注重過程方法(能借助“三讀”進行自主學習,通過體驗,從形式和內容兩方面),還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滲透(學會感受自然美,提高審美品位,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朗誦習慣)。
三、處理好單課教學目標與單元目標之間的關系
語文課堂教學不能太隨意,我們不能想到什么就教什么,更不能教什么就教什么。一個好的語文老師會把教學目標的基點對準語文課程目標的有效達成。
【例3】《品質》《老王》教學目標:
1.以人物為中心,通過對其個性與命運的關注,了解普通人在特定時代所表現(xiàn)出的人格追求。
2.通過獨立閱讀和思考,嘗試評價人物。
3.通過作品文字的品讀,獲得信息,有所感悟;培養(yǎng)學生表達時語言的準確性與技巧,提高鑒賞能力。
——摘自江蘇教育出版社 蘇教版《語文培訓手冊》
《品質》《老王》屬于“底層的光芒”板塊,這個板塊屬于“號角,為你而鳴”這個專題。這個專題在《浙江省普高新課程實驗·語文·學科教學指導意見》中指出:“本專題的主要學習方式是文本研習,圍繞‘人與社會的主題,引導學生在研習文本的過程中了解社會,感悟人生?!苯贪副容^好地闡釋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三維目標。目標中的“通過作品文字的品讀,獲得信息,有所感悟”“以人物為中心,通過對其個性與命運的關注,了解普通人在特定時代所表現(xiàn)出的人格追求”,引導學生通過自讀掌握文中的基本知識,然后以此為中心,讓學生“了解普通人在特定時代所表現(xiàn)出的人格追求”,目標中又夾雜著“獨立閱讀”等方法,讓學生去體認、感受文中底層人物身上的光芒。這樣的語文課教學目標貼近課程目標,正確處理了板塊與專題之間的關系,并非“坐井觀天”,而是以課文為核心,講述整個單元的主題,這樣的教學目標也為一堂高水準的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魏征在《諫太宗十思疏》中說道:“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安,臣雖下愚,知其不可。”這在某種意義對于明確我們語文課堂目標的地位很有指導意義:教學目標的設計不能天馬行空,亦不能人云亦云,在新課標下,我們應該結合自己對于三維目標的深入理解,以“知識與技能”目標為基礎,“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為滲透,處理好上述三個維度之間的三種關系,正確合理地制定每堂語文課的教學目標,這樣才能使我們的教學目標更有效,才能使我們的課堂更有效,才能使我們的教學更有意義和價值!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