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霞
對于文本來說,其基本組成要素是字詞句段篇。對于閱讀教學,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了解其內容,更要引導學生通過與文本、作者對話,真正讀懂文字背后所隱藏的情感。換句話說,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通過咀嚼字詞語句,乃至段落篇章,以期實現(xiàn)與課文的深度對話。下文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基礎上,談談閱讀教學中品析字詞語句乃至段落篇章的策略。
對于一篇課文來說,字詞語句,段落篇章,著力點很多,全面開花,一來時間不允許,二來重點不突出,三來易使學生分不清學習重點。因此最好的辦法就是借助一點突破,繼而以點帶面,推促整個閱讀教學渾然一體。其中抓關鍵字詞則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具體來說,關鍵字詞有可能出現(xiàn)在篇首中,或者突顯在題目中,甚至有可能隱藏在結尾中,等等。因而在閱讀教學中,需要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分析文本,挖掘關鍵字詞,繼而以其為抓手,推促學生明晰文體特征、把握文本主題、揭示文本思路。
如《給家鄉(xiāng)孩子的信》從文體來看,屬于書信體。因而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圍繞關鍵字“信”,繼而結合書信這一文體特征展開教學。具體來說,即從“收信人、信的內容、寫信人”等內容展開。另外,借助“信”,教師還應引導學生掌握其格式,理解其思路,繼而把握寫信人的思想感情,即巴金爺爺對家鄉(xiāng)孩子的喜愛。針對這一特殊文體,借助“信”這一關鍵字展開閱讀教學,不僅便于學生理解文體特征,還有助于學生整體把握文本內容,理解文本主題。
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弊プ£P鍵字詞則是對話的一種重要方式。比如教學《讀書莫放“攔路虎”》一課,教師可以扣住關鍵詞“攔路虎”展開教學,并層層推進,步步深入,引導學生先通過自主閱讀理解“攔路虎”的字面意思,接著引導學生通過討論分析在讀書過程中如遇到“攔路虎”繞著走的危害,接著引導概括對于“攔路虎”的策略。對于本課來說,只要學生理解了這一點,那么對文本主旨也基本上理解到位了。
教材中經常遇到一些篇幅較長的課文,讓學生直接閱讀文本效果不佳。較好的方法是通過緊扣關鍵字詞引導學生展開閱讀,有助于學生突破學習重點。比如教學《維生素C的故事》一課時,針對第2自然段,則可以圍繞中心句中的關鍵詞“艱苦”與“危險”展開教學,并結合文本中描述現(xiàn)象的詞語,即“渾身無力”“全身出血”等引導學生進行想象,學生就能體驗到當時海上生活的危險,繼而也能明白發(fā)現(xiàn)維生素C的重要意義。
對于閱讀教學來說,突破重點句段,不僅有助于學生理解重點字詞,而且還能實現(xiàn)與文本、作者的深度對話。從這一點來講,理解重點句段,對于閱讀教學來說,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段落是由句子組成的,因而要理解一段話,前提是要明白段落中句與句之間的關系。因而在閱讀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緊抓關鍵字詞,還要引導學生扣住重點句段進行分析,在推促學生理解文本內容的基礎上,還能習得表達技巧,以便真正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為其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創(chuàng)造條件。
要理解段落意思,前提是要引導學生梳理段落中句與句之間的關系。比如針對《美麗的南沙群島》一課,在學生初讀課文后,可以引導學生重點關注第2、第3自然段,并要求他們畫出相應中心句。對于第2自然段來說,教師可以通過提問引導學生理解該自然段中重點寫了什么,是怎樣具體描述的。通過反復誦讀,學生很快會明白這段話中的重要內容,即“海洋生物”“礦產資源”與“海洋動力”,接著再舉曾母暗沙這一例子來說明。通過這樣梳理段落中句與句之間的關系,學生不僅明白了段落內容,而且還進一步理解了“總分”的寫作技巧,為提高寫作水平奠定基礎。
除了段落結構外,對于段落中句與句之間的銜接方法,學生也需要有一定的理解。比如教學《特殊的葬禮》一課中第5自然段,教師則可以引導學生重點梳理段落中句與句之間的關系。經過討論分析,學生很快就會明白,塞特凱達斯瀑布逐步枯竭再也不見昔日的壯觀氣勢是因,而許多慕名而來的游客都失望地離去是果,最后引導學生借助關聯(lián)詞語重新組句,那么學生不僅從中學到了因果句式,而且其語言能力與概括能力都得到了相應提高。
有些段落中句與句表面上缺少相應關聯(lián),但如認真分析,則會發(fā)現(xiàn)這些句子之間不僅存在先后順序關系,而且還是圍繞一定的中心展開的。在《美麗的南沙群島》一文第2自然段中,在學生明白該段落重點是描述南沙群島是祖國巨大的藍色寶庫后,教師則可以趁機點撥,“海洋生物”“礦產資源”“海洋動力”這幾句之間的關系雖然相對松散,但都是圍繞“藍色寶庫”這一關鍵字詞展開描述的。通過這種方式剖析,學生對句與句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有了了解,同時其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都能得到進一步提高。
段落有其主旨,篇章同樣也有其主旨。因而對于不少課文來說,作者往往是按照一個關鍵字詞,或者一個重要句子,甚至一個重要段落來展開描述的。因而在具體教學中,教師需要借助相應媒介,比如題目、板書、插圖等,通過抓關鍵字詞,理順段落關系,繼而滲透篇章教學。這在一定程度上不僅契合課標理念,有助于學生整體理解文本,而且還能通過提綱挈領的方式,讓整個課堂教學渾然一體,便于生成精彩。
題目是文眼。作者在擬題過程中,一般都會精心構思、認真揣摩。因而從題目入手,更便于學生與作者進行對話。結合教材分析,有的題目點出了主要人物,有的題目則是高度概括了文本內容。因此,從題目入手進行導入,便于滲透篇章教學。比如教學《將相和》一課時,教師則可以引導學生分析題目:課文中“將”是誰?“相”是誰?“和”是講述的什么事?起因怎樣?過程怎樣?結果怎樣?對于學生來說,掌握了這些內容,其篇章學習自然也滲透其中。
對于教材來說,每一處存在都有編者的意圖。對于插圖來說,也是如此。研讀教材,發(fā)現(xiàn)課文中插圖甚多,不僅色彩鮮艷,還與課文主題契合度很高。因而針對插圖,只要運用得當,照樣能夠滲透篇章教學。比如《徐悲鴻勵志學畫》一文中有幅“奔馬圖”,教師可以從此切入,先通過多媒體呈現(xiàn)插圖,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感覺,接著引導學生對照課文找一找與插圖對應的句子,學生很快就會找到“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駿馬,日夜奔馳,勇往直前”這一句,再引導學生進一步分析:“徐悲鴻為什么要像駿馬一樣日夜奔馳?過程怎樣?結果怎樣?”這樣篇章教學也巧妙滲透其中。
板書,在課堂教學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板書,可以幫助學生掌握文本內容,滲透篇章教學。比如教學《泉城》一課,則可以借助板書呈現(xiàn)文本內容。具體來說可以分三列呈現(xiàn):第一列呈現(xiàn)題目,即泉城;第二列呈現(xiàn)泉名,即珍珠泉、五龍?zhí)?、黑虎泉、趵突泉;第三列呈現(xiàn)天下聞名。雖然板書簡單,卻點出了該課文的結構關系,即“總分總”。因而在具體教學中,借助板書,不僅有助于學生掌握文本內容,乃至文本結構,而且還能滲透篇章教學,為進一步提高閱讀水平與寫作能力打下基礎。
閱讀教學,教師應引導學生從字詞入手,到句段,再到篇章,循序漸進,這樣讓學生從語句到篇章,不僅能循序漸進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而且還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嚴謹認真的學習態(tài)度,為進一步學會學習、提高語文綜合素養(yǎng)創(chuàng)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