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思
美國課程研究專家格蘭特維金斯和杰伊麥克泰將理解分為6個維度。這六個維度為別是:解釋、釋義、應用、洞察、移情和自知。解釋是指學習者對某一問題進行正確、合理的論證和證明;釋義是通過有意義的闡述、敘述來揭示事物的意義,特別強調(diào)用自己的語言來講述與解釋;應用是指熟練的掌握概念、原理與技能,并把它們有效地應用于新的環(huán)境中或解決問題;洞察是指一種深刻的、具有批判性的觀點或見解;移情是指一種能夠深入體會他人情感或觀點的能力;自知是指一種認識到自己無知的智慧,能夠理智的認識到自己思維與行為模式的優(yōu)勢和局限性。①當前很多教師和研究者普遍有一種極端的傾向,他們把記憶和理解看作是相互對立的兩個方面。2實際上,記憶和理解并不對立,而是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研究表現(xiàn),“背誦”能高度集中學生對學習材料的注意,從而得到更好的理解。
在體育教學中,教學內(nèi)容常以教授運動技術為主,因為無論在何種體育教學思想指導下的何種教學形態(tài)中,運動技術都是體育教材中的主要部分。運動技術既是發(fā)展學生體能和促進學生生長發(fā)育的主要手段,也是養(yǎng)成教育(文化傳遞、道德教育、情感教育、社會性培養(yǎng))所不可缺少的媒介體。也就是說,排除運動技術教學來考慮體育教學過程是不現(xiàn)實的也是不可能的。但問題的實質(zhì)是我國的技能教學把本應是育人的運動技術當成是體育教育目的本身,是“為教技術而教技術”。于是其教學過程也就成為一種“以掌握技術為前提,以形成記憶和重復練習為手段”的教學過程,并且把這一過程幾乎貫徹到所有的體育運動項目教學中。
1.從教程的結(jié)構(gòu)來看,由于在教學過程的開始部分沒有構(gòu)成教育的思維動機和思維線索,在教程進行的時空上也沒有設立與學習思維相關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如:教師引導、學生個人和群體的探索、小組討論、聯(lián)想、評價、歸納等),這樣的教程結(jié)構(gòu)顯然缺乏學生自我目標提出和目標追求的動力機制,教學環(huán)節(jié)也顯然是完全由教師一方來設計的(如:重量輕質(zhì),重示范輕觀察,重講解輕提問,重被動管理輕主動探索等傾向)??梢钥闯鲞@是一個在教學效果上偏重“會”而忽略“懂”的,重教師主動教授而輕視學生主動學習的教學過程。
2.由于在教程的開始部分沒有固定的“引導式學習”的內(nèi)容,可以看出這一教學過程是以“教學內(nèi)容講解~分解教學內(nèi)容~反復訓練教學”的遞進式教學程序進行的,因此它不同于“領會教學”所必須的“引導教學~完整教學~分解教學~完整教學”的教學過程。因此,可以看出這一教程的指向是正規(guī)的技能學習,而忽視學生對于運動和其樂趣進行初步的體驗,忽視讓學生在分解學習技術之前對運動進行整體的感知。
3.從教程進行和內(nèi)容結(jié)構(gòu)來看,教學過程是以“準備活動~基本部分~結(jié)束部分”為順序進行的,運動技術教學貫穿其教學過程中。“課課練”內(nèi)容無論在內(nèi)容上還是在過程的內(nèi)在結(jié)構(gòu)上并無需必要的聯(lián)系。又由于兩者在運動負荷方面的結(jié)合顯然無法忽視,因此可以斷定這個教學過程是以運動技能形成規(guī)律和身體活動(運動負荷的安排)的規(guī)律為主線來進行設計的。
在評定體育舞蹈的注意要求方面,有許多有用的信息需要處理。在刺激辨別階段,感知需要對音樂、節(jié)奏、技術動作、雙人配合、風格把握、速度和力量等。在反應設計階段包括組織、協(xié)調(diào)、精確適時的身體肌肉控制,以此創(chuàng)造一個能夠順利完成所選組合動作。憑一個新手的能力在學習過程中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順利的處理所有的信息是不可能的。因此,在學習的最初階段,教師最關鍵的是要減少他們的注意需要,使注意需要達到學生能適度操作的水平。
1.首先取決于動作的難易的性質(zhì),有些動作的難易是動作本身帶來的,實質(zhì)上是該動作與人的正常動作的相似程度所決定的。如體操中的滾翻比空翻更接近生活中的動作,因此滾翻就較容易學,這時動作的難易是相對客觀的,因此也是難以逾越的。而體育舞蹈的難易則是由于自身身體能力和把握舞蹈風格特點,如組合動作的難易程度,身體在音樂節(jié)奏中的靜止與爆發(fā),肌肉在快速運動中的收縮與舒張等,改變一下這些因素就可以使體育舞蹈的難度相差甚遠,因此兒童也可以把體育舞蹈跳的很好很漂亮。
2.有些運動的“會”與“不會”是截然分開的,如游泳、滑冰。這些項目由于“不會”的限制,在學習和練習時多需要用不屬于這個運動的其他運動來進行教學。如學游泳時的陸上練習和帶漂練習。但體育舞蹈沒有嚴格的“會”與“不會”,因為體育舞蹈偏向藝術,所以更多的是“好”與“不好”的區(qū)別,因此,在教學中就需要許多的輔助練習,更有必要的細化的教學步驟,分解各個動作,把握相同動作在不同音樂中不同情緒的表達的分解練習。
3.有些運動的教學需對整體有個認識,如在體育舞蹈隊列舞中,一開始就應培養(yǎng)整體的團隊意識,需要對比賽所需的技術進行全面的理解,而這些意識和理解需要開始就培養(yǎng)。
注釋:
①格蘭特維金斯,杰伊麥克泰.通過設計促進理解[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