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紅
(商丘工學院 基礎(chǔ)教學部,河南 商丘 476000)
河南是中華民族與華夏文明的發(fā)源地,文物古跡眾多,旅游資源豐富。據(jù)統(tǒng)計,截至2017年,河南有世界文化遺產(chǎn)6項25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58處,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13處,但部分景區(qū)的對外宣傳,尤其是針對入境游客的景區(qū)標識系統(tǒng)的英文翻譯,存在著大量錯拼、誤譯、漏譯等現(xiàn)象。作為景區(qū)建設(shè)的軟件部分,公示語翻譯是發(fā)展旅游業(y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隨著各地旅游度假區(qū)的整合、改善、創(chuàng)新,為了吸引更多的國際游客, 景區(qū)公示語翻譯應當受到更多關(guān)注。
公示語是指公開面對公眾的告示、指示、提示或警示及與其相關(guān)的信息,是一種常見于受眾生活中的特殊文體。公示語應用得最為廣泛的地方是:公共設(shè)施、公共機構(gòu)、區(qū)域名稱、旅游景點、軍警重地、生產(chǎn)基地以及其他易招致危險的場所,或者是某些需要公示職務(wù)、職稱的場所等,分為指示性公示語、提示性公示語、限制性公示語和強制性公示語四類[1]。公示語多使用簡潔的表達形式傳達出明確的內(nèi)容。由于公示語具有“內(nèi)容廣泛,一定的規(guī)范性和標準型,且受時間和空間限制,不便于讀者詳思細解”的特點。因此,好的公示語的譯語應該具備如下三個特點:信息保真度高,與目標語表達習慣一致,符合目標語讀者的思維方式。
“公示語”一詞首次出現(xiàn)在2002 年《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第5期發(fā)表署名為“北竹、單愛民”的“談英語公示用語的語言特點與漢英翻譯”一文中[2],十幾年來逐漸成為翻譯研究的熱門話題。在“公示語翻譯研究十年綜述”一文中,鄒彥群等人對歷年來針對公示語翻譯發(fā)表的文章進行歸納總結(jié),發(fā)現(xiàn)針對公示語翻譯,我們沒有統(tǒng)一的翻譯理論作指導,現(xiàn)有公示語翻譯要求也不統(tǒng)一,翻譯質(zhì)量亟待提高[3]。
我國雖為翻譯大國,但絕非翻譯強國,主要原因是當前從事翻譯工作人員專業(yè)水平參差不齊,部分翻譯公司對待翻譯問題敷衍了事,翻譯使用單位也不負責任。上述情況的存在,嚴重影響了我國的翻譯水平,低劣的翻譯作品不僅讓人不知所云,甚至影響我國的國際形象,特別是在公示語翻譯上,問題表現(xiàn)得尤其突出, 主要包括翻譯人員的專業(yè)水平過低,職業(yè)道德不高;使用譯文的管理者馬虎行事,不懂外語[4]。這些都是直接影響到公示語翻譯質(zhì)量的關(guān)鍵因素。
我國的公示語翻譯的治理和整頓已成為翻譯界的嚴峻課題。過去,由于對公示語翻譯重視不夠,缺乏深入研究,導致我國的公示語漢英翻譯存在沒有統(tǒng)一的規(guī)范和標準等諸多問題。 除此之外, 大量有中國特色和濃厚地方文化色彩的公示語的翻譯尚需斟酌。為了提高我國的國際文化影響力,把中國特色展示給世界,并且給國際友人提供一個良好的旅游環(huán)境和氛圍, 必須加大公示語翻譯的研究,提高公示語翻譯的水平。
通過對河南某些景區(qū)進行實地考察,作者從收集的資料中,總結(jié)歸納出以下幾類錯誤。
1.拼寫錯誤
拼寫錯誤是最常見的一種, 通常是由于混淆了相似字母、漏寫字母, 或顛倒字母順序等原因造成的。
例如,游客休息設(shè)施:“Tourusts’ Lounge” 中“Tourust”應為“Tourist”。 外來車輛嚴禁駛?cè)耄骸癗o entry for venhicle” 中“venhicle”應為“vehicle”。 在景區(qū)內(nèi)二次消費 請索取報銷憑證:“In the scenin area of secondary consumer.Please requested recipet vouchet”中“scenin”應為“scenic”, “recipet vouchet”應為“receipt voucher ”。
2.大小寫錯誤
英語公示語在書寫上可以全部(或?qū)⑿枰獜娬{(diào)的部分)大寫,或?qū)嵲~的首字母大寫,句末常不用標點符號。不規(guī)范的公示語不僅影響美觀,更有可能會引起信息誤導。
如,游客大廳開水供應:“Hot water Supply at Tourist Hall”中實詞“water”也應大寫;再如,滑索下站:“The Bottom Of The Cableway”中虛詞“of ”“the”都不應該大寫。
3.連字符錯用
連字符是用于一個合成詞的兩部分之間的或一個單詞的字節(jié)之間的一種標點符號,尤其是一行或一段結(jié)束時用,或者連接兩個詞重新組合形成復合詞并有新意義。標識語中連字符錯用,主要體現(xiàn)在不該有連字符的地方出現(xiàn)連字符,或是在構(gòu)成復合詞時連字符后使用復數(shù)。例如,觀光車:Sight-seeing Bus 應為“Sightseeing Bus”,群瀑溝:Multi-waterfalls channel 應為“Multi-waterfall Channel”。
4.地點名詞不統(tǒng)一
地點是重要的旅游信息,地點名詞的翻譯,多用音譯和意譯相結(jié)合的方法,音譯使用的漢語拼音,首字母應大寫,其余均小寫,雙音節(jié)和多音節(jié)詞連在一起拼寫為宜,且同一景區(qū)內(nèi)翻譯只需采用一種形式。例如,天壺瀑布:“Tian Hu waterfall”中“Tian Hu”不應分開,“天界山”可以直接翻譯為“Tianjie Mountain”而不用寫為“Boundary Mountain”?!吧徎ǘ础北环g為“Lotus flower Cave” 和“Lotus Cave”兩種形式,給游客帶來了混亂和迷惑。
5.慣用語不規(guī)范
慣用語為國際上通用的標識語,有標準的翻譯形式。慣用語亂譯表示不考證國際通用慣用語而借用漢語表達或者其他英文表達。例如,“公用衛(wèi)生間:Public washroom”應為“Toilet”,“男/女衛(wèi)生間”不應為“Male/ Female toilet”而應為“Gentlemen/ Ladies” 或者 “Men/ Women”, “問詢服務(wù)”不應為“Inquiry service”而為“Information”, “票務(wù)服務(wù)” “Ticketing service” 中Ticket為名詞,且應為“Ticket Service”。
景區(qū)公示語常有英漢交雜,或者全部漢語的情況,機器翻譯的痕跡明顯,有些譯文不知所云。如,暖翁石:“Warm WengShi”,翻譯時前半部分是英語,后半部分是漢語,正確的譯法應為:Nuanweng Stone。再如,潭深水涼請勿游泳:Tan Shenshui cool do not swim,“Tan Shenshui”為漢語拼音,應改為:Do not swim in the deep water。又如,“竹筍生命請愛惜,君子仁厚養(yǎng)正氣”:“Good use of bamboo life.The gentleman how vital qi”,正氣被翻譯成“vital qi”, “小草微微笑,請您走便道”翻譯為“Apc Micro smile, please follow the sidewalk”中“Apc Micro”不知所云。
通過考察各處景區(qū)發(fā)現(xiàn),現(xiàn)存最大問題之一便是中式思維太明顯,很多翻譯還只是按照絕對的字對字的翻譯,因此翻譯出的公示語冗長且不明所以。例如,“ 青青籬笆很可愛,請您不要去破壞”翻譯成為“Green fences lovely please don’t go to destruction”,又如“此處易崩塌 請勿靠近”為 “Easy to collapse here Do not close”,“水深四米,請勿戲水4m deep water.No playing with water”。
戴宗顯、呂和發(fā)認為,功能對等,情景相同,對象一致,目標明確,轉(zhuǎn)換對應是公示語漢英翻譯所應遵循的一般標準[5]。羅選民教授也撰文寫道:“規(guī)約性涉及到了公示語翻譯的規(guī)則文體,尤其是特定表達方式或特定場所、地名的翻譯。由于歷史沿革和語言、文化習慣,很多公示語的翻譯都已約定俗成,不能隨意變更,否則會產(chǎn)生歧義?!盵6]盡管當前多數(shù)公示語已經(jīng)有了對應的標準英文譯本,但隨著具體語境的改變,可以作適當調(diào)整,用言簡意賅的語言使公示語更加符合國外游客的意識形態(tài)。
目的論是功能派翻譯理論中最重要的理論,最早由德國的Vermeer提出,該理論認為,翻譯是以原文為基礎(chǔ)的有目的的行為,這一行為必須經(jīng)過協(xié)商來完成;翻譯必須遵循一系列法則,其中目的法則居于首位。也就是說,譯文取決于翻譯的目的(目的性法則)。翻譯的目的不同,翻譯時所采取的策略、方法也不同。此外,翻譯還須遵循“語內(nèi)連貫法則(連貫性法則)”和“語際連貫法則(忠實性法則)”。前者指譯文必須內(nèi)部連貫,在譯文接受者看來是可理解的,后者指譯文與原文之間也應該有連貫性。這三條原則提出后,評判翻譯的標準不再是“對等”,而是譯本實現(xiàn)預期目標的“充分性”。譯文取決于翻譯的目的,譯者應該根據(jù)不同的翻譯目的采用相應的翻譯策略,而且有權(quán)根據(jù)翻譯目的決定原文的哪些內(nèi)容可以保留,哪些需要調(diào)整修改。具有意動效果與“言后之力”是公示語的主要目的,也就是說公示語傳達的信息要被受示人理解并有所行動[6]。公示語翻譯不一定要保持文本之間的對等,但是必須保證源語與譯語在目的和功能方面的對應,因此目的論對公示語翻譯有較好的指導作用。
連貫性法則要求譯文必須內(nèi)部連貫,在譯文接受者看來是可理解的。這一法則告訴我們,譯文是一個相對獨立的語篇,必須連貫通順。上文所指出的“拼寫錯誤”“連字符使用有誤”“互譯亂譯”都違背了這一法則。如果譯文不能做到連貫通順,則表達信息的功能就無法實現(xiàn)。
游客休息設(shè)施:“Tourusts’ Lounge” 中“Tourust”應該為“tourist”.外來車輛嚴禁駛?cè)耄骸癗o entry for venhicle”中“venhicle”應為“vehicle”.
觀光車:Sight-seeing Bus 應為“Sightseeing Bus”,群瀑溝:Multi-waterfalls channel 應為“Multi-waterfall Channel”。
潭深水涼請勿游泳:Tan Shenshui cool do not swim,“Tan Shenshui”為漢語拼音,應改為:Do not swim in the deep water或 No swimming in deep water。
忠實性法則要求譯文與原文之間也應該有連貫性。在翻譯的時候,譯者不能隨心所欲,譯文翻譯的再優(yōu)美,如果不與原文對應也起不到應有的效果。
“不可回收物”不應是Organism而是Non-recyclable;“請勿在吊橋上搖晃、監(jiān)護好老人和小孩” 不應是Do not shake in the suspension bridge, care “good” old man and child,而應翻譯為:Do not play on the suspension bridge; take care of the old and the young;“云峰畫廊”被譯成了Gallery in the Cloud Top,但此處的“畫廊”并不是指收藏、陳列或銷售美術(shù)作品的場所,而是觀景臺,所以應改為Yunfeng Viewing Platforms。
目的性法則是指翻譯策略取決于翻譯的目的,強調(diào)翻譯的“充分性”而不是“對等”。標識語要求簡潔明了突出主題,漢語思維多婉轉(zhuǎn)提示,且傾向于使用古詩詞或者對仗句式突出一種意境;而英式思維多直截了當,用言簡意賅的語言突出主題。公示語翻譯的終極目的就是給國外游客提供信息、指點說明,因此,翻譯時不能按照中國人的思維習慣進行翻譯,而應該制定符合國外游客思維的公示語。這就要求標識語譯者要采用英式思維,避免直接翻譯帶來的晦澀難懂?!?青青籬笆很可愛,請您不要去破壞”則應翻譯為“Please do not damage the lovely green fence”?!按颂幰妆浪?請勿靠近”應為 “Danger! Keep Off”?!八钏拿?,請勿戲水”中“水深四米”無須翻譯,只需譯為“No Paddling”。
如果某一標識國外沒有相對應的表述,則應該明確表達信息,例如,“兒童標高線”被翻譯成了Elevation Line of Children,這種譯法會讓國外游客不知所云,如果進一步解釋說明,翻譯成“Free for children less than 1.4m”就比較容易理解了。
良好的國際語言環(huán)境是建設(shè)國際化的大都市、真正做到與國際接軌的前提條件。在這樣一種大環(huán)境中, 加強公示語翻譯的研究和采取切實有力的措施來治理和改善公示語翻譯的質(zhì)量, 是宣傳我國文化和提高我國國際水平的重要渠道。作為譯者, 首先要提高個人的專業(yè)水平,認真探討公示語的語言特點、功能意義, 分析漢英公示語的文化差異。其次要提高自己的職業(yè)道德水準和跨文化交際意識。翻譯并不是簡單的字對字的翻譯,也不是很多人認為的會外語就能翻譯,而是需要扎實的基本功,深厚的文化功底和對中外文化差異的了解。只有把國外友人的文化習俗和中國傳統(tǒng)特色相結(jié)合,才能制定出高水平的公示語翻譯。作為公示語使用者的旅游單位更要有責任感,在譯文的采納上精益求精。作為社會更要提高對公示語的重視程度,制定公示語翻譯公約,規(guī)范公示語翻譯市場。只有這樣,才能凈化我國的公示語語言環(huán)境,讓公示語翻譯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