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貴
摘 要:隨著時代和社會的發(fā)展,越來越重視小學班主任的教學管理工作的發(fā)展。由于小學生的年齡的特性,小學是啟蒙的重要時期,因此小學班主任的教學管理工作起著重要作用,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和促進學生有效地學習具有基礎建設的意義。因此,班主任應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管理方式和模式,革新教學管理理念,不斷地貫徹落實小學素質(zhì)教育的工作,從根本上開展小學班主任教學管理工作,為小學生的啟蒙教育打下堅實基礎,實現(xiàn)良好的預期教學管理工作目標。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教學管理;開展;方式方法
小學是學生從懵懂的幼兒到懂事的青少年的重要時期,也是培養(yǎng)孩子各方面素質(zhì)的基礎時期,小學教師是孩子的嚴格意義上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最為重要的老師。而小學班主任又是小學教師中較為特殊的一個教師群體,他們不光需要教導學生書本上的知識,而且還肩負著管理班集體、全面教育學生的重任。小學生剛剛步入受教育階段,無論從心智、素質(zhì)等方面都比其他階段的學生更加難以管理。所以當好小學班主任,管理好小學班集體既是重任也是難關。
一、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
(1)班主任獨攬大權(quán)現(xiàn)在較普遍的是班主任獨攬班級,班主任辛辛苦苦管理班級,耐心教育一個個學生,累著,苦著,然而自愿的、主動的要求當班主任的老師,為數(shù)不多,究其原因為多方面的,其中的重要原因是班主任管理班級的觀念與方法陳舊,為此,我認為當前的班主任工作必須先改變思想,以適應時代的要求。
(2)忽視學生的自主性,缺乏民主審視目前小學班級管理模式,由于種種原因,特別是在陳舊落后的教育觀念思想的影響下,基本上未能擺脫以班主任為中心的管理方式。具體表現(xiàn)為:缺乏民主,班級的事情一切都由教師說了算,學生僅僅作為被管理者;管理機制成人化、機械化,很少考慮每一個學生在班級管理中的主體地位、作用和需要;班級管理的目的是為了維持正常秩序,忽視了學生發(fā)展的需要。因而,班集體缺乏個性和活力,學生在班級生活中處于被動地位,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受到壓抑,個性被抹殺。
(3)在班級管理中,忽視個性教育,方法和手段缺乏創(chuàng)新和獨特性。我們的教育對象是活生生的人,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特點,只是“一刀切”、“大統(tǒng)一”,則會使人的個性被壓抑,每個學生的長處得不到發(fā)揚,短處得不到糾正;個體得不到關注,班集體意識也會隨之淡漠,人心散漫。在各種班級活動中缺乏生動、有效的方法,應該創(chuàng)新性的開展管理活動。
二、小學班主任管理的措施
1.班主任要有一顆平等的心,要有愛心。在小學階段,班主任往往是學生心目中最完美的榜樣,老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以及處理班級事務的一些方法,都會對學生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因此,班主任對每位同學要平等對待,尤其對優(yōu)生和學困生更要平等對待,讓他們覺得老師對每位學生都公平。同時,班主任要有一顆愛心,用愛澆灌心靈之花,只有愛學生,才能得到學生的尊重和愛,更要關愛那些被遺忘的學困生,用愛激發(fā)他們的上進動力,讓他們努力學習,展示自我。我班以前有一位學生在各方面表現(xiàn)極差,尤其是個人衛(wèi)生更差,通過觀察了解到,該生一是懶,二是父母關心不夠。對此我先讓他到我的辦公室去自己洗手臉,又通過聯(lián)系家長,教育他改正缺點,努力學習。經(jīng)過半學期的悉心教育,現(xiàn)在,他各方面表現(xiàn)十分出色,還擔任檢查班級中學生個人衛(wèi)生的職務。這樣,使一名后進生轉(zhuǎn)化為優(yōu)生,是師愛轉(zhuǎn)化了他。因此作為班主任不僅要有一顆平等的心,更要有愛心。
2.加強對班干部的培養(yǎng)。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是班集體建設的核心力量。選好班干部關系到本班的班風與學風,班干部對班集體有著“以點帶面”和“以面帶面”的作用。選的班干部應具有較強的號召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當然,對班干部的選拔和任用,都要按公開、公平的原則,由學生自薦,讓學生充分展現(xiàn)自己,獲選的同學再由班主任任命。班干選好了,班主任須精心培養(yǎng)。首先要在班上大力宣傳、表揚班干部們的優(yōu)點和先進事跡,確定他們的地位,幫他們樹立威信,以便給班干們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很好地配合班主任工作。其次,要鼓勵班干們大膽工作,在指導他們工作方法的同時,要嚴格要求干部個人在知識、能力上都要有更大的進步,在紀律上以身作則,力求從各個方面給全班起模范帶頭作用,做到“以點帶面”;再次,培養(yǎng)干部團結(jié)協(xié)作的精神,要能夠通過他們干部這個小集體來建立、正確、健全的輿論,帶動整個班集體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形成集體的組織性、紀律性和進取心,從而達到“以面帶面”的效果。
3.完善班級管理評價體系。在對小學生的班級管理中,對小學生的評價是制約和引導小學生的行為走向的重要因素。如小學生在亂丟垃圾后,教師進行了嚴厲批評,這就是以一種嚴厲的否定性評價,并給予了這種不合適的行為予以負面強化,小學生下次就會注意不再亂丟垃圾。而班級管理中班主任應注意不要刻意將個體的一時行為過早進行長期負面評價,如批評某學生是一個沒有出息的學生,這種長期負面性評價會讓學生無法有動力來改變自己的行為。同學之間的比較評價要弱化負面比較,強化互補性比較評價,側(cè)重比較兩個同學相互學習的優(yōu)點,避免用一個學生的優(yōu)點比較評價另一個學生的缺點。
4.班主任要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zhì)。第一,班主任要有高度的敬業(yè)精神。班主任要有職業(yè)責任感,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自己的目標。第二,班主任要接受培訓和繼續(xù)教育。班主任要不斷學習新的管理理論、知識和技能,主要有組織管理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和協(xié)調(diào)能力。班主任要善于整合各種管理資源,為班級管理服務。
參考文獻:
[1] 魏純.淺談如何開展小學班主任工作[J].新課程學習(小學),2009年2期.
[2] 王希淑.新課程背景下小學班主任工作策略探析[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1年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