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菊
邳州市福州路小學 江蘇徐州 221000
英語是小學階段的一門重要學科,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以及學習習慣,影響著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提高。如何優(yōu)化教學策略,搞好英語課堂教學?筆者現(xiàn)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自己一點粗淺的認識。
英語課堂上,教師應重視對學生閱讀學習的評價、指導與鼓勵。為此,教師要真正關注學生的理解過程,掌握學生的閱讀方法、習慣及思維方式上的特點或存在的問題,并給予適時的評價與指導,做到以評價激發(fā)閱讀熱情,促進學生發(fā)展。下面是筆者曾經(jīng)教過的牛津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 5 0n the farm的教學片段——筆者首先教授了visit the farm,pick apples,taste fruits,milk cows,water trees.pull up carrots,collecteggs及過去式,并適時進行了總結、歸納,之后引導學生開展對文本的閱讀、學習。筆者運用課件呈現(xiàn)日歷,教學NationalDayholiday。筆者創(chuàng)設情境并提出相關問題:“Itwas the National Day holiday last week.Helen and Nancy are talking about it.Watch the cartoon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1)Who goes to school early?(2)Where does Helen meet Nancy?”學生觀察漫畫,跟著錄音讀課文,之后回答問題。接下來,筆者布置了新的任務:“Let's find more about their holiday.Watch and judge:(1)Nancy watched a film on Wednesday.(2)Nancy liked the funny cartoon.(3)Helen visited a park on Monday and Tuesday.(4)Helen visited the farm with her family.學生看動畫片,判斷句子正誤。之后,根據(jù)課文內容完成相關表格。
在開展閱讀教學活動之前,筆者就向學生呈現(xiàn)了本課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布置了三種不同的任務,從而給學生確定了每一階段的閱讀目的及運用的方法。首先,筆者要求學生快速閱讀課文,帶著“who”、where”和“what”三個問題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內容,初步把握課文的脈絡;在此基礎上,學生帶著自己的推測去理解課文大意并去判斷正誤,借此促使學生對文章的內容、結構和作者的寫作意圖獲取一個整體印象。這樣設計與開展教學活動的目的,是將文字閱讀變?yōu)橛∽C活動。最后,運用填表的方式進一步促使學生立足于課文的細節(jié)來準確地把握文章內容。這樣設計與開展教學活動,指導與評價工作到位,能夠引發(fā)學生閱讀與思考的熱情,從而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鍛煉與提升。
小學生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針對這一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英語課堂上教師要盡可能地運用圖片、音像、道具、游戲、歌謠等媒介開展直觀性與情境性教學,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閱讀、思考、交流的熱情。比如,教學牛津小學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 7 A busy day這一內容,筆者指導學生學習half,quarter,past,to等單詞。筆者運用課前準備的教具鐘,以“What's the time?It's…”的句型指導學生學習含有past和to的表示時間的詞組。在學生已掌握時間表達法的基礎上,筆者將教具鐘撥到相應的鐘點并說“It's half past six.It's time to get up.”再將鐘撥到 6:45,問學生:“What time is it?”引導學生回答:“It'saquarterto seven.”之后,筆者說“Yes,it's time for breakfast.Let's have breakfast.”引出“What time is it?It's time for…”的句型。之后,筆者畫出簡筆畫,指導學生開展聽說活動;同時,筆者還進行示范發(fā)音,學生傾聽、模仿、跟讀。
這樣組織開展教學活動,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在創(chuàng)設的直觀情境中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地學習時間的表達方式:half,quarter,past,to.筆者利用教具鐘進行演示教學,通過撥動指針來引導學生學會表達時間的方法。時間的“英式表達法”對小學生來說屬于難點,為讓學生理解并熟練掌握,筆者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采用多種直觀手段輔助教學。比如,在教學活動中,筆者在黑板上畫兩面鐘,一面對比教學“half,quarter”,一面對比教學“past,to”,將“past,to”標在鐘的兩側。這樣對比鮮明,學生很快懂得了時間小于或等于一半時用“past”,時間超過一半時用“to”。這樣設計教學活動強化了學生的認識,體現(xiàn)了教學的靈活性與創(chuàng)造性。由此可見,課堂教學中教師選擇一些操作起來簡便易行的直觀手段來輔助教學,可以大大提高聽說讀寫的效率。
有效的小學英語課堂提問要體現(xiàn)“四性”,即指向性、層次性、實際性和開放性。為此,教師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設計問題,要瞄準重點,體現(xiàn)本課時的語言知識點;提出的問題既要能夠讓尖子生經(jīng)過獨立思考解答出來,也要讓中等生及后進生經(jīng)過老師的點撥后也能獲得較好的領悟;同時,還要注重教學內容的延伸與拓展,能夠跟學生現(xiàn)實生活相聯(lián)系,為學生創(chuàng)設語言實踐的機會。
比如,教學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8Acamping trip某節(jié)內容——T:Whatfooddoyou like,boy?S1:Ilikeapple.T:Oh,you like apples.筆者通過正確的話語給學生作示范,巧妙地提醒了學生的錯誤。Do you like apples,girl?S2……上述教學活動中,筆者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正視并關注生生之間存在的差異,能夠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教學過程中針對Sl口語表達中存在的語法錯誤,執(zhí)教者能夠借助正確的示范適時地給學生糾正。面對S2沒能領悟Whatelse do you like這個提問,筆者采用了學生易于理解的提問。當發(fā)現(xiàn) S3聽到問題時表現(xiàn)得很緊張時,筆者者用 Can you sing?Canyou dance?這兩個問題進行舉例和提示;而S4對提出的問題能夠流利回答,面對這樣一位基礎較為扎實的學生,執(zhí)教者繼續(xù)追問,促使會話向深度發(fā)展。
綜上所述,小學英語教學務必遵循兒童語言的習得規(guī)律來設計教學活動。教師要努力優(yōu)化教學策略,擺脫母語的“羈絆”,采取靈活多樣的教法,創(chuàng)設良好的交流情境,著力搞好閱讀與聽說教學,促進學生理解與運用英語語言,提高學生英語綜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