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芳軍
摘要:當下中國愈發(fā)重視素質(zhì)教育,音樂教育和德育作為素質(zhì)教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理應受到音樂教育者的關注。音樂教育者要緊隨教育潮流,做好科學地將德育滲透入音樂教學的工作。本文圍繞高中音樂教育中德育的滲透的主題,闡述了德育滲透高中音樂教學的意義,從學生,教師和社會這三個角度分析了目前我國高中音樂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從課堂和教學工作者兩個方面提出了利用德育滲透解決這些問題的策略。
關鍵詞:高中;音樂教育;德育
引言:
廣義上的音樂教育通常被定義為學校按計劃進行的利用音樂影響學生的思想品質(zhì)、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提高學生的技能的滿足一定社會需求的音樂教育。對于德育,大眾通常將其理解為社會,學校,家庭及各種組織對社會成員施加的影響其思想道德的活動。高中階段是學生成長成才的關鍵階段,在此階段德育和音樂教育的利德利智的有機結(jié)合能夠在中學生全面發(fā)展方面發(fā)揮重大作用。因此,把德育滲透入音樂教育中,不僅與高中生的全面發(fā)展有緊密聯(lián)系,也符合當下素質(zhì)教育的時代潮流。
一、當下高中音樂教育現(xiàn)狀分析
1、學生角度
1.1課堂
一方面,高中生對音樂教材缺乏興趣,對音樂課堂缺乏熱情,往往陽奉陰違地在音樂課堂上做與音樂學科無關之事。另一方面,在某些素質(zhì)教育欠發(fā)達地區(qū),時有發(fā)生音樂學科的課時被其他學科取代的情況。
1.2課業(yè)負擔
我國高中生絕大部分有沉重的學習負擔,尤其是面臨高考大關的高中生。高考科目的課業(yè)壓力使高中生精疲力竭,無暇他顧,一定程度上減少了他們在作為非主科目的音樂課上投入的精力。
2、教師角度
2.1教學方法
許多高中音樂教師墨守陳規(guī),缺乏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的主動性。以典型的“填鴨式”教學為例,教師只照本宣科,向?qū)W生灌輸音樂知識和音樂技能,無法形成良好的課堂氛圍,不能引導學生充分理解并掌握音樂知識。一些脫離學生生活的音樂知識更是讓學生對音樂課敬而遠之。
2.2教學內(nèi)容
目前高中音樂課堂普遍側(cè)重于音樂技能和音樂知識的傳授,往往忽略學生情感體驗的需求,品格和個性的塑造,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2.3教育理念
大部分教師沒有更新教學理念,缺乏在音樂課堂中滲透德育的改革創(chuàng)新意識,沒有達到知識技能,思維品格,價值觀培養(yǎng)這三者的平衡。
3.社會角度
對于高中音樂課堂,社會存在嚴重的刻板印象,認為音樂課堂影響學習,浪費時間。許多家長和學生沒有認識到音樂課堂的有益之處,對音樂課堂持消極態(tài)度。甚至一些學校和老師也不能積極地支持中學音樂教育。唯高考論思想占主導的群體更是視音樂課堂為洪水猛獸,避之不及。因此,在音樂教育中滲透德育有助于改變大眾對音樂課的負面觀點。
二、如何在高中音樂教育中滲透德育
1.音樂教育
1.1課堂設計滲透德育
教師應該豐富音樂知識的呈現(xiàn)形式,聯(lián)系實際,激發(fā)學生上音樂課的興趣和探索音樂知識的熱情。在音樂課入課方面,就可以采取導言入課、故事入課、詩詞入課、圖畫入課這四種入課設計。以著名的《黃河大合唱》為例,在欣賞此音樂作品時,首先讓學生齊誦唐人詩句:“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再引入導言,點明這是一首依托黃河譜寫的中華兒女保衛(wèi)祖國母親的贊歌,同時展示數(shù)張黃河河水波濤洶涌,奔騰流淌的圖片。這種形式的入課有利于課堂起始渾雄壯闊的氣氛的營造、學生心中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之情的萌生、學生注意力的集中和興趣的激發(fā)和學生對于音樂背景知識的深入了解。該多維結(jié)合的模式不僅能成功地傳授音樂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更能有機地融合音樂教育和德育,使其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1.2課外活動滲透德育
高中階段的青少年具有喜動,好樂,求美,期望參與集體活動,渴望表現(xiàn)自身能力的特點。音樂課外項目是高中音樂教育的另一個重要部分,學校和教師應組織開展符合高中生特點的、形式多樣的、多姿多彩的音樂課余活動。學校和教師可以組織合唱團和樂團。通過合唱團與樂團的訓練和演出活動,學生在習得相應的音樂技能的同時,還能讓學生享受到整體聲音相互配合所具有的美感,體會到團結(jié)和協(xié)調(diào)的作用,從而讓學生意識到部分屬于整體,部分服從整體,最后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主義感和團隊合作精神。此外合唱團與樂團的嚴格要求和刻苦訓練也會使學生樹立吃苦耐勞,堅持不懈,立志成才的觀念。
2.教師素質(zhì)滲透德育
音樂教師身兼音樂教育的光榮使命和傳播音樂知識的重擔,必須以身作則,具備出色的工作能力和高尚的情操,才能在音樂教學過程中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因此,一個合格的音樂教師,需要有淵博的知識,崇高的理想、腳踏實地的實干精神和改革創(chuàng)新的時代精神,才能在孜孜不倦的鉆研后,理解透徹音樂教材,科學滲透德育內(nèi)容。唯有這樣的音樂教師,才能循循善誘,寓教于樂,充當學生的指路明燈。
3.音樂教學工作者應向社會展示德育滲透音樂教育的實踐成果,讓社會了解融合德育的音樂教育能夠發(fā)揮培養(yǎng)學生良好行為習慣,樹立正確三觀的作用,打破社會賦予音樂教育的陳舊枷鎖。
三、結(jié)束語
綜上所述,目前我國高中音樂教育存在學生對待課堂態(tài)度消極,高中音樂教學模式僵化,社會重視程度低的問題。音樂教育者需要以增強學生綜合素質(zhì)為教學目的,把握德育滲透音樂教育的特點,提升自己的專業(yè)技能,開展豐富多彩的音樂德育實踐,借助音樂教育繪聲繪色的音樂力量,在學生心中播下真善美的種子,于無形中發(fā)展學生的德育素質(zhì)。
參考文獻:
[1]李卉嫻.潤物無聲的高中音樂德育[J].陜西教育(教學),2016,(9):20.
[2]楊家偉.高中音樂教學德育滲透方法初探[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5,(10):243-243.
[3]崔英紅.高中音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散文百家(下),2015,(4):42-42.
[4]任建萍.德"如影隨形",育"潤物無聲"——高中音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研究[J].北方音樂,2017,(14):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