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承宗 陳科偉
摘要:在刑事訴訟案件當中,證人的證詞是審理過程中最常見的證據(jù)之一,同時也是法律認可的法定證據(jù)之一。證人能夠按照法律作出真實的證詞,能夠保證司法機關高效的審理案件,保證最終審理結果的公平與正義。在實際的案件審理過程中,證人出庭作證的難度越來越大,這也是刑事訴訟案件審理過程中最大的障礙。文章針對刑事訴訟案件證人作證難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刑事訴訟案件;證人作證;問題分析;解決措施
一、 刑事案件中證人作證難的問題分析
1. 缺少完善的證人保護體系
現(xiàn)階段,我國對證人的保護體系相對不成熟,證人為了保障自身的安全和合法利益不愿意出庭作證。刑法中的第四十九條對我國的證人出庭作證做出規(guī)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以及公安機關應當保障證人及其親屬的安全,任何對證人及其親屬造成生命財產威脅的打擊報復等,符合犯罪行為的都應該依照法律追究其刑事責任,沒有達到刑事責任標準的也應當按照相應的法律,采取相應的治安管理懲罰。但是這項規(guī)定并沒有做出非常具體的保障措施,同時也沒有明確劃分各個部門對證人的保護措施和保護時間,對證人保護的預防能力相對較弱。在司法的具體實施過程中,作證的證人經(jīng)常會受到嫌疑人的打擊和報復。例如,家居貴州的肖景明曾經(jīng)為一起刑事案件作證,但是在此之后,屢屢遭到報復,原本安穩(wěn)的生活也不復存在,為了躲避打擊報復,全家人不得不經(jīng)常更換住宿地點,流亡在外。并且,在有些案件查處比較遲緩導致喪失了最佳時機或者是查處結果過輕的情況下,會對證人作證的積極性有一定的挫傷。
2. 傳統(tǒng)文化對證人作證有一定的影響
在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一直都是中庸、隱忍、退讓占據(jù)上風,這就使得許多證人有種厭惡訴訟、厭惡舉證的心理;“以和為貴”的社會大文化促使人們息事寧人、相安無事為最好,在訴訟過程中就容易形成拒絕作證以此來明哲保身、不得罪正在訴訟的雙方的心理。我國是個講究人情的國家,在社會交際中,人情往來、人際關系十分重要。證人在犯罪案件中往往與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都有一定的人情關系,或是親友或是熟人或是同事,更甚者可能與案件本身還有關聯(lián),因此,許多證人不愿意去作證,不想破壞自己與他人的情分,還可能出現(xiàn)為了保住與嫌疑人的人情而去作偽證的現(xiàn)象。
3. 對證人缺乏足夠的經(jīng)濟補償
證人作證會存在一定的風險,特別是出庭作證,對其工作、生活、人身權益等都會有影響,證人作證請假時工資獎金等都會減少,在出庭作證時,證人的交通、食宿等都需要一筆資金,尤其是偏遠地區(qū)或者居住地點離需要出庭作證的地點距離較遠時,損失和支出都會更多。法律中并沒有明確規(guī)定出這些損失應該由哪一方來承擔、具體怎么承擔,對證人缺乏足夠的經(jīng)濟補償,導致很多證人不愿意出庭作證,覺得是一種經(jīng)濟上的浪費。
4. 法律沒有明確規(guī)定拒絕作證的后果,證人可隨意不做證
我國訴訟刑法中規(guī)定知道案件情況的人都有作證的義務,但是并沒有明確規(guī)定證人拒絕履行此義務需要承擔什么后果。我國沒有強制性規(guī)定在刑事訴訟中證人必須作證,證人不做也沒有什么明確的法律責任或者法律制裁等,證人可以隨意拒絕作證。法律的不規(guī)范不明確也在很大程度上放縱證人不作證的行為。
二、 對解決證人作證難問題的建議
如何處理證人作證難問題是當務之急,同時也是非常棘手的問題,它需要從觀念、文化以及制度保障等多個方面處理,特別需要注意的是要立足于證人的角度,加強對證人的鼓勵,同時還應該適當采取強制性的措施,最大限度地調動證人的責任感和意識,創(chuàng)建出立于證人可信賴的保障體系。
1. 創(chuàng)建完善的證人保護體系
任何法律制度都不能強迫證人違背自身意愿出庭作證,同時還包括證人出庭作證之后合法權益和人身安全受到侵害袖手旁觀的舉措。利用各種有效的措施保證證人的安全是法院的職責和義務。由此可見,保護證人的安全能夠加快刑事訴訟案件處理的效率。世界上大多數(shù)的國家都為證人的合法權益保障作出獨立的保障制度以及專門的保護機構。例如:在2003年聯(lián)合國制定的反腐敗公約中明確指出,每一個締約國都應該盡其所能采取合適的手段,為證人及其親屬提供所需的安全保障,避免其在作證之后受到威脅和打擊報復。我國相關部門也已經(jīng)認識到保障證人人身安全的重要性,制定有關保護證人人身安全的舉措,加大對有關部門的監(jiān)管,逐步完善證人出庭作證制度。一方面需要創(chuàng)建獨立的證人保護機關,明確劃分各個部門應該在何時對證人實施保護。另一方面,嚴格落實對證人的保護措施,指定的保護措施需要具有可操作性。
2. 切實落實證人應享受的經(jīng)濟補償權利
機遇社會的公平原則,對證人出庭作證給予適當?shù)难a助能夠激勵證人出庭作證,同時能夠保障證人出庭作證義務的實現(xiàn)。大多數(shù)的國家法律中都有明確規(guī)定,證人出庭作證具有津貼和住宿等費用的補貼。我們在這一方面可以借鑒國外的成功經(jīng)驗,對于這部分補貼的來源可以按照案件的類型,公訴案件向國家財政申請,自訴案件則由案件的敗方支付。
3. 加大對證人拒絕出庭作證的懲罰措施
一些證人沒有正當理由,但是又拒絕出庭作證的證人,一些國家通過立法給予其懲罰,例如:罰款或者暫時的拘留。針對一些特大的刑事案件,證人拒絕出庭作證的將會作為刑事案件對其進行懲戒。
三、 結束語
證人出庭作證難問題是當前刑事案件的審理過程中最關鍵的環(huán)節(jié),通過鼓勵為主強制為輔的措施保障,使證人積極主動地履行出庭作證的義務。
參考文獻:
[1]劉鑫,萬志堯.論我國刑事訴訟中證人作證方式的本土理性與改良[J].海峽法學,2010,12(03):113-120.[2017-10-09].
[2]王舜.論專家證人制度在我國刑事訴訟中的構建[D].復旦大學,2010.
[3]余為青,孟慶保.對我國刑事訴訟中證人作證問題的思考[J].江西社會科學,2002,(09):149-151.[2017-10-09].
作者簡介:
劉承宗,湖南省株洲市,湖南省株洲縣人民檢察院;
陳科偉,湖南省湘潭市,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區(qū)人民檢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