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江梅 王羿 梁子聰 劉運麟 朱勝章
【摘要】目的:觀察牛王刺(CD)水提液對CIA誘導大鼠Treg/Th17細胞平衡的影響,探討牛王刺抗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的作用機制。方法:CIA誘導建立關節(jié)炎模型,將50只SD大鼠隨機分為正常組,模型組,陽性組,牛王刺水提液低、高劑量組,采用ELISA法檢測各組血清11-1 β、IL-6及TNF-α含量,Western Bolt法檢測大鼠滑膜11-1 β,IL-6,TNF-α,IL-17,ROR v t,F(xiàn)oxp3的蛋白表達水平。結果:與正常組比較,CIA誘導模型組大鼠血清中11-1 β、IL-6及TNF-α水平顯著增高(P<0.01),滑膜中11-1 β,IL-6,TNF-α,IL-17,ROR V t的蛋白表達水平顯著升高(P<0.01),而Foxp3的蛋白表達水平顯著下降(P<0.01);與模型組比較,牛王刺治療組的血清中11-1 β、IL-6及TNF-α水平明顯下降(P<0.05),滑膜中11-1 β,IL-6,TNF-α,IL-17,ROR v t的蛋白表達水平明顯下降(P<0.0 5),F(xiàn)oxp3的蛋白表達水平明顯上升(P<0.0 5),高劑量組尤為明顯。結論:牛王刺可調節(jié)CIA誘導關節(jié)炎大鼠Treg/Th17細胞平衡,抑制炎性細胞因子生成,這可能是牛王刺抗RA的治療作用機制之一。
【關鍵詞】牛王刺;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Treg細胞:TH17細胞;平衡
類風濕關節(jié)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種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致殘率高,其病因、發(fā)病機制尚不清楚[1]。眾多研究認為RA的發(fā)病與體內免疫學紊亂密切相關,其中Treg/Th17細胞平衡是近年研究RA發(fā)病的焦點之一。Th17是產生重要的致炎性細胞因子IL-17的關鍵效應細胞,促進RA的發(fā)生和發(fā)展。而Treg細胞可抑制T細胞抗原呈遞,減少炎性細胞產生,延緩或抑制RA病程進展[2]。
目前,RA在臨床上沒有較好的根治方案,大部分治療藥物效果不理想,副作用較大。研發(fā)療效確切,毒副作用小的抗RA藥物仍是今后研究的重要方向。我國民間使用植物藥治療RA具有悠久的歷史,但許多藥物的作用機制尚不明確。牛王刺為豆科植物云實Caesalpinia decapetala( Roth.)的干燥根,常被土家族民間醫(yī)師用于治療RA。前期研究己證實牛王刺(CD)能提高大鼠痛閾,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抑制炎性腫脹[3]。為更好挖掘、開發(fā)民族藥物資源,探討其治療RA的作用機制,本研究通過建立CIA大鼠模型,觀察牛王刺對Treg/Th17細胞平衡的影響,為其治療RA提供實驗依據。
1 材料
1.1 實驗動物
Wistar大鼠50只,清潔級,雌雄各半,由重慶第三軍醫(yī)大學實驗動物中心提供,動物許可證號:SCXK(渝)2012-0003。體重平均為(150±3 0)g,在清潔級實驗室適應性飼養(yǎng)1周。
1.2 試劑及儀器
牛王刺飲片購于黔南州百姓人連鎖大藥房,由黔南州中醫(yī)醫(yī)院胡建山教授鑒定為云實Caesalpinia decapetala (Roth.)的干燥根。雷公藤多苷片(tripterygiumglycoside,TG)購于貴州漢方制藥有限公司。牛II型膠原蛋白和弗氏完全佐劑(Chondrex公司),IL-1β、IL-6、TNF-αELISA試劑盒(上海江萊生物科技公司)。RORt、Foxp3抗體(Sigma公司),IL-17、β-actin抗體、二抗、DAB顯色試劑盒(武漢博士德生物工程公司)。Leica全封閉式組織脫水機(型號ASP 300 S)、Leica全自動輪轉式切片機(型號RM 2265)、Thermo公司酶標儀(型號MultiskanGO)、Eppendorf臺式高速冷凍離心機(型號5427 R)、上海安亭科學儀器廠恒溫箱(型號DDIL-5),其他常用生化試劑為國產分析純。
2 方法
2.1 牛王刺水提液的制備
將牛王刺飲片烘干、磨粉,加純凈水煎煮2小時后過濾,再加純凈水煎煮l小時后過濾,合并煎液,濃縮得到牛王刺水提濃縮液(約每克相當于l克原藥)。冷藏備用。
2.2 CIA的制備、模型建立與評價
CIA配制[4]:牛Ⅱ型膠原溶解在0.05mol·L-1的醋酸中,配制成2g·L-1的膠原溶液,4℃過夜。次日冰浴條件下,滴加等體積CFA,混合、震蕩充分乳化成CIA(終濃度為lg.L-1)。大鼠建模:常規(guī)消毒后,予O.lmL的CIA在大鼠尾根部周圍作皮內注射,l周后按同法再次加強注射。模型判斷標準[5]:用關節(jié)炎指數(AD作為判斷標準。按大鼠關節(jié)腫脹程度分0~Ⅳ級。0級:足趾無紅腫,0分;I級:足趾關節(jié)稍腫,1分;Ⅱ級:小趾關節(jié)及足趾關節(jié)腫脹,2分;III級:踝關節(jié)以下足趾腫脹,3分;Ⅳ級:包括踝關節(jié)在內的全部足趾腫脹,4分。AI值一四肢關節(jié)腫脹等級評分之和(單肢最高4分,總分為16分)。AI值≥4分的可認定造模成功,<4分的大鼠將從實驗中剔除。本實驗所有造模大鼠均造模成功。
2.3 動物分組及處理
50只Wistar大鼠被隨機分成5組,分別為正常對照組、模型組、陽性對照組、牛王刺低劑量組、牛王刺高劑量組,每組均為10只。正常對照組不作任何處理,余組均作CIA注射造模。造模后第10天開始藥物治療,陽性對照組給予雷公藤多苷(25mg.kg-1),牛王刺用量參考前期動物實驗劑量吲,分別以50mg.kg-1和lOOmg·kg-1作為低劑量組和高劑量組,正常對照組和模型組分別給予等體積雙蒸水ig,所有大鼠按照l mL·100 g-1g給藥,1次/日。
2.4 觀察指標
2.4.1 ELISA法測定血清IL-1β,IL-6,TNF-α含量
灌胃治療31d后,斷頭處死大鼠取血,腹腔靜脈穿刺取得血液標本后以4 000 r.mm_1離心,取血清部分,按說明書操作采用ELISA法測定血清中IL-1β、IL-6、TNF-α的含量。
2.4.2 Westem blot法檢測滑膜組織IL - 17,RORγt,F(xiàn)oxp3的蛋白表達水平
處死大鼠后,取下大鼠踝關節(jié)滑膜組織,裂解后提取總蛋白,BCA法檢測蛋白含量,上樣量為30μg/孔,PCR儀100℃變性5min,獲得蛋白樣本,進行SDS-PAGE凝膠電泳,電壓80V電泳30 min,待Marker條帶跑出后,將電壓調成120 V繼續(xù)電泳90 min,見溴酚藍到達理想位置時中止電泳,將凝膠電轉至PVDF膜上,以5%脫脂奶粉溶液37℃封閉2h,加一抗4℃孵育過夜。TBST洗滌5minx3次,加二抗,37℃孵育1h,再次洗膜,ECL發(fā)光顯影,成像,獲取條帶圖像,用QuantityOne軟件進行蛋白條帶灰度分析。以p-actin作為內參對照,求出蛋白相對表達量,每個樣本重復3次。
2.4.3 數據統(tǒng)計
應用SPSS 22.0軟件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One-Way ANOVA分析。方差齊時,組間兩兩比較采用LSD-t檢驗;方差不齊時,則采用非參數檢驗。P<0.05時,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 結果
3.1 血清11-1 β,IL-6,TNF-α含量比較
由圖l可知,與正常對照組比較,CIA造模各組大鼠血清IL-1β,IL-6及TNF-α的含量顯著升高(P<0.01)。TG組、CD-L組及CD-H組大鼠血清IL-1β,IL-6及TNF-α的含量均低于模型組(P<0.05)。CD-H組大鼠血清IL-6、TNF-a的含量低于TG組(P<0.05)。
3.2 滑膜IL - 17,RORγt,F(xiàn)oxp3的蛋白表達水平比較
由圖2可知,與正常對照組比較,CIA造模大鼠關節(jié)滑膜中IL - 17,ROR帷的蛋白表達水平顯著升高(P<0.01),而Foxp3的蛋白表達水平顯著下降(P<0.01)。與模型組相比,TG組、CD-L組及CD-H組大鼠滑膜中IL-17,RORt的蛋白表達水平均明顯降低(P<0.05),F(xiàn)oxp3的蛋白表達水平明顯上升(P<0.05)。CD-H組大鼠滑膜中RORγt的蛋白表達水平低于TG組(P<0.05)。
4 討論
RA的病變是以關節(jié)滑膜損傷、軟骨和骨破壞為主,免疫失衡引起損傷性細胞因子大量釋放是其病變的主要環(huán)節(jié)。11117細胞的促炎作用與Treg細胞的抑炎作用及其調節(jié)失衡在RA發(fā)病過程中占重要地位。11117細胞(T-helper 17 cells)是CD4+T細胞家族中的一個新的亞群,IL-17是其分泌的主要炎性因子,具有較強的炎性反應介導能力,與多種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發(fā)病相關。IL-17是一種重要的炎性因子,在RA患者血清及關節(jié)液中含量明顯高于正?;颊撸苷T導IL-1β、IL-6及TNF-α等細胞因子表達,促進關節(jié)滑膜增生,抑制軟骨修復,加速骨質破壞。臨床及實驗研究表明,Treg細胞(regulatory T cells)的數量及功能異常與RA發(fā)生密切相關。Treg細胞可以釋放白介素-10(IL-IO)、轉化生長因子一β (TGF-β)等細胞因子,抑制T淋巴細胞傳遞抗原,從而發(fā)揮免疫調節(jié)功能,抗衡Th17細胞及其介導的促炎作用。同時,TGF-β單獨或協(xié)同IL-10作用,促進叉頭狀轉錄因子P3 (Foxp3)表達,增強Treg細胞活性,抑制Th17細胞分化。Treg細胞還可以通過SATA5通路降低RORγt的表達,發(fā)揮抑制Th17細胞活性的作用。
Treg/Th17細胞平衡成為近年來抗RA藥物的切入點。實驗證明,TNF-α/IL-17雙抗(anti-TNF-α/IL-17 antibodies)可以抑制關節(jié)炎大鼠細胞因子、趨化因子和基質酶反應,保護軟組織,恢復骨代謝平衡。GRIM-19基因的生物抑制劑通過抑制CIA大鼠11117細胞分化,增加Treg細胞的表達,從而減少IL-1β、IL-6、TNF-α,IL-17等細胞因子的表達,達到治療RA的目的。在中醫(yī)藥研究方面,雷公藤多苷、人參皂苷均可上調膠原誘導關節(jié)炎大鼠外周血Treg細胞表達,降低血清IL-17含量,恢復Treg/Th17細胞平衡,發(fā)揮抗RA的作用。李凝等認為青藤堿可能通過抑制RA患者外周血Th17細胞生成,增加Treg細胞數量,產生RA的治療作用。朱陽春等報道,補腎通督膠囊可以明顯降低RA患者外周血IL-17含量,上調血清TGF-β、IL-IO含量,使Th17/Treg水平下降,緩解RA患者的臨床癥狀。
牛王刺具有祛風除濕,散瘀止痛,解毒消腫功效,是土家族醫(yī)師常用于治療RA的經驗藥物,也被現(xiàn)代藥理實驗證實具有抗炎、鎮(zhèn)痛的作用。進一步的藥理作用研究,有助于揭示牛王刺對RA的治療作用機制,為RA患者提供更多元化的用藥選擇。本研究結果顯示,牛王刺水提物能顯著降低CIA大鼠血清IL-1β、IL-6及TNF-a含量,亦能顯著下調關節(jié)滑膜中IL-1β、IL-6、TNF-α、IL-17,ROR丫t的蛋白表達水平,以及上調Foxp3的蛋白表達水平。這提示其作用機制可能與提高Treg細胞的數量,上調Foxp3及降低RORγt的表達,從而抑制Th17細胞分化以及其介導的IL-1β、IL-6、TNF-α、IL-17等細胞因子釋放有關。結果表明,通過恢復Th17/Treg細胞平衡,抑制CIA大鼠滑膜細胞增生,減輕軟骨和骨破壞,延緩病程進展。
綜上所述,本研究證實牛王刺可能通過調節(jié)Th17/Treg細胞平衡,減輕炎癥反應對關節(jié)滑膜與軟骨、骨的損害,而產生治療RA的作用。但自身免疫疾病是多種炎性因子共同參與的,并與多條信號通路互聯(lián)相關,要清晰揭示牛王刺治療RA的作用機制尚需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Bellucci E,Terenzi R,La PagliaG M, et al. One year in review2016: pathogenesis of theumatoidarthritis[j]. Clinica l&ExperimentalRheumatology,2016,34(05):793.
[2]董興高,牛王刺抗炎作用的實驗研究[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12,21(04):48+50.
[3]張瑩,周小莉.Th17/Treg平衡在類風濕關節(jié)炎發(fā)病和治療中的意義[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5,12 (24):48-52.
[4]胡吳斌,胡玲,唐照亮等,類風濕關節(jié)炎實驗動物模型研究與評述[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1,31(09):1290-1294.
[5]梁秀軍,孫同友,董文娟等,穿山龍總皂苷對膠原性關節(jié)炎大鼠炎性細胞因子的影響[J].時珍國醫(yī)國藥,2013,24 (03): 522-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