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學俊
摘要:目的 觀察和分析中醫(yī)中藥治療月經后期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符合診斷標準的60例月經后期患者,隨機將其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0例,對照組只用西藥補佳樂和黃體酮膠丸調理月經周期,治療組根據(jù)中醫(yī)辯證分型治療。結果 對照組總有效率為90.00%,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6.00%(P<0.05)。結論 中醫(yī)辯證治療月經后期效果好,不易復發(fā),不良反應少。
關鍵詞:中醫(yī);月經后期;補佳樂;黃體酮膠丸
中圖分類號:R2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959(2017)26-0095-02
月經后期是指月經周期延后7 d以上,甚至3~5個月一行者,稱為月經后期[1]。隨著現(xiàn)代生活的節(jié)奏加快,工作壓力的增加以及生活環(huán)境和飲食結構的改變,本病的發(fā)生越來越多,呈逐年上升趨勢,給患者及家庭帶來很大壓力,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及身心健康。本病若伴經量過少,不積極進行治療??砂l(fā)展為閉經,甚至發(fā)生不孕。因此,及時有效的治療尤為臨床醫(yī)生所關注[2]。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12月在我院門診婦科進行診斷和治療的月經后期患者60例,其中已婚40例,未婚20例,年齡20~45歲,平均年齡(34.0±5.6)歲,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對照組30例,年齡20~44歲,平均年齡(34.1±2.4)歲;治療組30例,年齡21~45歲,平均年齡(34.2±2.6)歲。兩組在年齡、癥狀、病程等方面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納入與排除標準
1.2.1納入標準 診斷標準依據(jù)《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3]中月經后期的診斷標準:月經周期錯后7 d以上,甚至3~5個月一行的患者,并連續(xù)出現(xiàn)2個月經周期以上。辯證分型按照《中醫(yī)婦科學》中月經后期進行辯證分型。將符合診斷標準且精神正常并能很好配合的患者納入研究。
1.2.2排除標準 ①存在子宮肌瘤或垂體腫瘤等器質性疾病而導致的月經后期患者;②存在精神疾病病史的患者;③月經初潮<2年或年齡>45歲及存在更年期癥狀者;④哺乳期或妊娠期等不符合診斷標準的患者;⑤存在肝腎等其他器質性疾病及有藥物過敏史的患者。
1.3方法
1.3.1 對照組 補佳樂片與黃體酮共用調經 補佳樂1 mg/次·d,連服21 d,服至第12 d加黃體酮100 mg/次,2次/d,共用10 d,停藥后3~7 d月經來潮,此為調理一個月經周期。
1.3.2 治療組 通過辨證與辨病相結合對局部和整體進行調節(jié):首先將患者的一個月經周期分為經后期(經凈后1 w)、經前期(經前1 w)經間期和月經期。按中醫(yī)補瀉原則總的說來經后期以補為主,此期經血剛過,血??仗?,胞宮行其“藏精氣而不瀉”的機能,故滋陰補腎填精養(yǎng)血,促進卵泡成熟;經前期以瀉為主,此期血海充盈,故活血行氣,促進月經來潮;經間期則調暢氣機,疏肝健脾活血化瘀通絡以助氣血生發(fā)之氣。經期子宮內膜脫落,胞宮氣血下注,故以通為主,和血調經,祛瘀生新。其次治療上再根據(jù)辯證,辨其寒熱虛實,酌情用藥。腎虛者用當歸地黃飲加減,血虛者用大補元煎加減,腎藏精,精生血,精血同源,上述二證常兼見,可兩方同用加減化裁。脾虛者用歸脾湯加減,血瘀者用血府逐瘀湯加減,氣滯者用烏藥湯加減每收良效,血寒者又分為實寒和虛寒,虛寒者用《金匱》溫經湯扶陽祛寒,實寒者則用《婦人大全良方》之溫經湯以達到溫經散寒調經的目的。不同病人體質不同,在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以及對藥物的敏感性有所不同[4],在月經周期調節(jié)過程時隨證加減:若患者兼有乳房脹痛可加柴胡輔以白芍疏肝解郁;經行小腹冷痛者著加桂枝、艾葉、香附、小茴香以溫經散寒;經血偏少者著加制首烏、三七、雞血藤等養(yǎng)血活血;血不養(yǎng)心失眠者著加遠志、棗仁、合歡皮、丹參等寧心安神;食欲不振、便溏者著加白術、當歸、茯苓、山藥等健脾益氣止瀉;大便秘結者加柏子仁、郁李仁以潤腸通便。
1.4療效判定標準[5]
治愈:患者治療后月經周期、經期、經量均恢復正常且其他癥狀均消失3個月以上;顯效:月經周期及經期、經量接近正常,其他癥狀減輕;有效:患者月經周期、經量和其他癥狀都得到改善但小于3個月;無效:治療后患者月經周期、經量及經期及全身癥狀均無變化。
1.5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11.5統(tǒng)計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 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癥狀比較
與同組相比較,治療前后在月經周期、月經量、色、質及腰酸腹痛等臨床癥狀顯著改善(P<0.05);與對照組比較,治療組在月經周期、量、色、質及腰酸腹痛等癥狀改善也很明顯(P<0.05),說明中醫(yī)辯證治療月經后期效果好,見表1。
2.2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組的治愈率和總有效率分別為70.00%和96.00%,分別明顯高于對照組的46.70%和90.00%,見表2。
3討論
月經后期是女性的常見病、多發(fā)病,本病首見于《金匱要略·婦人雜病脈證并治》謂“至期不來”?!兜は姆āD人》中記載:“血虛”、“血熱”、“痰多”均可導致月經后期的發(fā)生?!镀諠臼路健D人諸疾》言:“陰氣乘陽則胞寒氣冷,血不運行,故令乍少而在月后”。指出了外寒傷陽,胞寒氣冷,血不運行可致月經后期。近年來隨著中醫(yī)藥研究的不斷深入,又有新的看法,柳永霞[6]等采用臨床流行病學橫斷面調查的方法,對502例月經后期患者進行問卷調查和證型的頻數(shù)統(tǒng)計,結果顯示本病以虛證為主,兼有虛實夾雜,肝脾腎三臟功能失調在本病的發(fā)生中起重要作用。
月經周期之所以能有規(guī)律的進行,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西醫(yī)學認為月經周期是在下丘腦-垂體-卵巢-子宮生殖軸的相互調節(jié),以月經來潮為標志的一次卵泡發(fā)育、成熟、排出的過程。而祖國醫(yī)學的思想孕育于《內經》,如《素問·上古天真論》云:“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月事以時下.....”發(fā)揮于《傷寒》和《金匱要略》,逐漸形成了腎-天癸-沖任-胞宮的概念,并以此為基礎,將月經周期分為月經期、黃體期、排卵期、卵泡期[7]四個時期。這四個時期具有相應的氣血盈虧、陰陽消長的生理特征。張慶文[8]教授著眼于經前期和經后期分別給予活血、補腎等治療,使患者的癥狀明顯改善。冬春兩季,天氣寒冷,患病較多[9],馮雙雙[10]用溫經攝血湯聯(lián)合隔姜灸治療虛寒型月經后期患者,臨床效果滿意。
現(xiàn)代醫(yī)學治療上主要以小劑量的雌、孕激素序貫周期療法為主,即在使用小劑量的雌激素刺激垂體前葉促性腺激素分泌,促使子宮內膜的周期性增生,同時在一定量的孕激素的共同作用下,使子宮內膜、陰道上皮、宮頸呈周期性的變化,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11]。但這種激素療法,所帶來的不良反應較多,且存在較高的復發(fā)率?!氨孀C論治”是中醫(yī)學的核心與精髓,“方從法出,法隨證立”,從整體觀念入手,結合周期療法,臨床上治療月經后期效果甚好,值得一提。
參考文獻:
[1]張玉珍.中醫(yī)婦科學 [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16:77-83.
[2]祝麗娜,張燕,羅曉雪,等.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月經后期臨床觀察[J].四川中醫(yī),2015,33(1):110-112.
[3]鄭筱英.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試行).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12.
[4]王琳琳.在校女大學生月經后期與中醫(yī)體質及相關因素調查分析[D].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2013.
[5]謝幸,茍文麗.婦產科學[M].第8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3:122-125.
[6]柳永霞,馬惠榮,杜惠蘭.月經后期中醫(yī)證型分布臨床流行病學調查[J].陜西中醫(yī)學院學報,2010,33(4):32-34.
[7]余潔瓊,朱美,陳林興.陳林興教授治療月經后期初探[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16,25(6):73-74.
[8]任小芳,謝潔潔,張慶文.張慶文教授分期療法治療月經后期經驗總結[J].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2016,12(21):99-100.
[9]何芳.不同季節(jié)月經后期證型分布規(guī)律的初步研究[D].成都中醫(yī)藥大學,2016.
[10]馮雙雙,馬睿杰,盛吉蒞,等.溫經攝血湯聯(lián)合隔姜灸治療虛寒型月經后期25例臨床觀察[J].甘肅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6,33(1):64-67.
[11]索素蘭.大補元煎聯(lián)合西藥治療腎虛型月經后期10例[J].中醫(yī)研究,2016,29(3):28-30.
編輯/李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