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琳,周謐,楚楚
(1.南通市食品藥品監(jiān)督檢驗中心,江蘇 南通 226006;2.浙江工業(yè)大學 藥學院,浙江 杭州 310032)
女萎為毛茛科植物女萎ClematisapiifoliaDC.的干燥地上部分,生于海拔150~1000 m的山野林邊。在我國分布于江蘇南部、浙江、安徽大別山以南、江西、福建,朝鮮、日本亦有產(chǎn)出[1]。女萎始載于《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2],列為草部上品。唐《新修本草》中將女萎列為草部中品,謂:“其葉似白蘞,蔓生,花白,子細。荊襄之間名為女萎,亦名蔓楚”[3]。女萎具有舒筋活血、祛風止痛、消食止痢、利尿的功效,用于筋骨疼痛、牙痛、喉痛、瀉痢脫肛、驚癇寒熱、妊婦浮腫[4]。女萎藥材為《江蘇省中藥材標準》1989版收載品種,是江蘇省習慣用藥。原有的標準檢驗項目較少,不能科學評價和全面控制女萎的質(zhì)量。為了完善該標準,提高藥材質(zhì)量,保證中醫(yī)臨床用藥的安全有效,本實驗對5批不同產(chǎn)地女萎的藥材性狀、顯微特征、薄層鑒別及各項檢查進行了深入研究,完善了女萎的質(zhì)量控制方法,為女萎藥材質(zhì)量標準的提高提供參考。
奧林巴斯BX51光學顯微鏡(日本Olympus 公司);BT125D電子天平(德國賽多利斯公司);CAMAG ATS4全自動點樣儀(瑞士CAMAG公司);ZF-7型暗箱三用紫外線分析儀(上海嘉鵬科技有限公司);UN55通用烘箱(德國Memmert公司);M110馬弗爐(美國Thermofisher公司)。
槲皮素對照品(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批號:100081-200907,使用前不需干燥處理,供HPLC法測定用,按C15H10O7計,純度為96.5%);硅膠G預制板(德國Merck公司);水為超純水,其余試劑均為分析純。
5批女萎樣品均收集自產(chǎn)地,經(jīng)江蘇省食品藥品監(jiān)督檢驗研究院胡浩彬主任中藥師鑒定為毛茛科植物女萎ClematisapiifoliaDC.的地上部分,晾干,樣品信息見表1。
表1 采集的女萎樣品信息表
老莖呈類方形,嫩莖呈類圓形,長達數(shù)米,直徑1~5 mm。表面灰綠色或棕綠色,通常有6條較明顯的縱棱,被白色柔毛;質(zhì)脆易斷,斷面不平坦,木部黃白色,可見多數(shù)細導管孔,髓部疏松。葉對生,為三出復葉,葉片多皺縮破碎;完整葉片展平后呈卵形或?qū)捖研危斏∪~片較兩側(cè)小葉片大,通常有不明顯的3淺裂,邊緣有缺刻狀粗鋸齒,暗綠色,兩面有短白毛。總?cè)~柄長2~9 cm,常扭曲。有的帶有花果。氣微,味微苦、澀。
粉末灰綠色。葉上表皮細胞表面觀呈類多角形或不規(guī)則形,垂周壁微彎曲或較平直;下表皮細胞垂周壁波狀彎曲,氣孔不定式,副衛(wèi)細胞4~6個。非腺毛多見,單細胞,長約170~520 μm,壁較厚,基部略膨大。螺紋導管及具緣紋孔導管多見。花粉粒淡黃色,呈類圓形,直徑18~25 μm,外壁表面有細顆粒狀雕紋,具3個萌發(fā)孔。結(jié)果見圖1。
注:A.葉上表皮細胞;B.葉下表皮細胞;C.非腺毛;D.花粉粒;E.螺紋導管;F.具緣紋孔導管。圖1 女萎粉末顯微特征圖
取本品粉末1 g,加80%甲醇50 mL,加熱回流1 h,放冷,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水-乙醚(1∶1)混合溶液60 mL使溶解,靜置分層,棄去乙醚液,水液加乙醚提取2次,每次20 mL,棄去乙醚液,水液加鹽酸5 mL,置水浴中水解1 h,取出,迅速冷卻,用乙醚提取2次,每次20 mL,合并乙醚液,用水30 mL洗滌,棄去水液,乙醚液揮干,殘渣加甲醇1 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取槲皮素對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 mL含1 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年版四部通則502)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及對照品溶液各5 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酸(25∶20∶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3%三氯化鋁乙醇溶液,在105 ℃加熱數(shù)分鐘,置紫外光燈(365 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見圖2。
注:S.槲皮素;1~5.女萎供試品。圖2 女萎薄層色譜圖(12 ℃,相對濕度:50%)
按《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年版四部通則對5批樣品進行水分、總灰分和浸出物測定,結(jié)果見表2。
表2 不同批次女萎水分、總灰分和浸出物的測定結(jié)果(n=2) %
實驗研究中,對不同提取方式(鹽酸水解后乙酸乙酯萃取、甲醇提取后鹽酸水解)進行了考察,確定了最佳樣品前處理方法。經(jīng)考察,供試品溶液在24 h內(nèi)穩(wěn)定,所得薄層色譜斑點清晰、一致。
另對不同展開系統(tǒng)[甲苯-乙酸乙酯-甲酸(25∶20∶1)、甲苯-乙酸乙酯-甲酸(5∶2∶1)的上層溶液、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酸(7∶5∶0.8)]、不同薄層板(默克硅膠G薄層板、自制硅膠G薄層板)等薄層色譜條件進行考察,結(jié)果表明,按上述2.3項下描述的薄層色譜條件實驗,分離效果佳,重現(xiàn)性好,斑點顯色穩(wěn)定、清晰一致。本實驗還考察了不同溫、濕度條件(10 ℃,相對濕度:70%;19℃,相對濕度:70%;19 ℃,相對濕度:20%)的展開效果,結(jié)果表明本薄層實驗的耐藥性很好。
文獻調(diào)研表明,女萎化學成分報道較少,僅《中藥大辭典》第二版中簡要提及到根含乙酰齊墩果酸(acetyl oleanolic acid)、齊墩果酸(oleanolic acid)、常春藤皂苷元(hederagenin)、豆甾醇(stigmast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等成分,花、葉含槲皮素(quercetin)、山柰酚(kaempferol)等黃酮類化合物[5]。另含棕櫚酸、植醇、9(Z),12(Z)-十八碳二烯酸、亞麻酸等揮發(fā)性成分[6]。綜合上述化學成分的特性,建立浸出物檢查項作為控制藥品質(zhì)量的指標之一。本實驗考察了不同浸出方法(熱浸法、冷浸法)、不同溶劑(水、乙醇),結(jié)果表明各種溶劑采用熱浸法浸出量均高于冷浸法,水和乙醇兩種溶劑熱浸法的浸出量無明顯差異,但考慮到女萎有效化學成分的特性,因此,確定以乙醇為溶劑,采用熱浸法測定女萎的浸出物。
[1] 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志:第28卷[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0:193.
[2] 孫星衍,孫馮翼.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M].輯佚本.太原:山西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1991:14-15.
[3] 蘇敬.新修本草[M].輯復本.合肥:安徽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1981:225.
[4] 江蘇省衛(wèi)生廳.江蘇省中藥材標準[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1989:96.
[5] 南京中醫(yī)藥大學.中藥大辭典:上冊[M].2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2006:320-321.
[6] 宋龍,張雯,吳靳榮,等.女萎揮發(fā)油成分分析[J].上海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6,20(4):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