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朱熹從事出版業(yè)原因新探

    2018-03-08 03:34:35金雷磊
    武夷學院學報 2018年4期
    關鍵詞:出版家朱熹書籍

    金雷磊

    (三明學院 文化傳播學院,福建 三明 365004)

    朱熹是南宋著名出版家,擁有自己的出版機構,往往親自出版書籍。一生出版了很多圖書,既有自己著作,也有他人作品。出版的書籍有:“四經”(《周易》《尚書》《詩經》《左傳》)“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裨正書》《禮書》《近思錄》《楚辭協(xié)韻》《鄉(xiāng)儀》《家儀》《稽古錄》《南軒集》《玉瀾集》《韋齋集》《四書章句集注》《論孟精義》。就目力所及,學界關于朱熹出版的研究論文不多①,論著更是沒有。關于朱熹從事出版原因的分析,更是零散,往往一筆帶過。這就為系統(tǒng)總結朱熹為何從事出版活動,留下了豐富的想象和研究空間。本文通過對朱熹書信等原始資料的爬梳,對朱熹出版原因作一探討。

    一、朱熹為何從事出版的代表性觀點

    學術界關于朱熹從事出版事業(yè)的原因分析,歸納起來,主要有兩種代表性的觀點:

    其一,朱熹生活比較貧困,出版書籍為了解決自己的經濟困難問題。李致忠認為:“困窘的生活,逼得朱熹不得不走當?shù)乇娙酥\生之同路,這就是出版圖書,盈利以自給。”[1]方彥壽認為,南宋乾道間,朱熹“奉祠家居,僅領半俸”,生活陷入困境,“為擺脫窘境,使其學術研究能夠順利進行,……從事圖書印賣的商業(yè)活動。試圖以此維持生計,彌補其俸祿之不足?!保?]可見,朱熹生活困難,急需用錢。想要賺錢的動力,刺激著朱熹從事出版圖書活動。艾·朗諾甚至認為,“朱熹自己其實處在一個很矛盾的地位。他批評書本泛濫引起的讀書習慣,但是他自己也刻印書籍,這為他帶來了客觀的收入”,“朱熹處在一個印刷業(yè)突飛猛進的轉折時代,從他身上我們可以看到當時士人對這些變化所懷有的根深蒂固的疑慮,但是他又是無法避免地卷入了這項新技術之中”。[3]艾·朗諾看到了朱熹從事出版贏利的目的,又指出了朱熹為代表的南宋士人從事出版活動的矛盾心理。

    其二,朱熹出版圖書,是為了保護版權?!氨苊庾约褐鞅粍e人盜印出版?!保?]朱熹著作廣受士子歡迎,有些書籍尚未編輯完善,就被書坊竊去私自出版,在書籍市場上售賣和流傳。比如他的《論語集注》《孟子集注》《伊洛淵源錄》《周易本義》等書就是如此。朱熹在建陽崇化創(chuàng)立了自己的書籍出版機構,即同文書院,專門用來刊刻書籍。“同文書院的開設,則保護了自己的知識產權?!保?]“在商品經濟異常發(fā)達的環(huán)境中,朱熹樹立起強烈的版權意識,并為維護自己的權益努力斗爭?!保?]“在自己的著作特別是一些重要著作未定稿就接二連三地被人竊刊的情況下,只有自己先行刊刻出版才能保證質量和占領市場”[5],“占領市場”實際上就是一種版權保護意識。

    二、朱熹從事出版業(yè)原因新探

    朱熹從事出版,除了賺錢補貼家用,保護自己著作版權等原因外,通過細讀文本,發(fā)現(xiàn)還有其它一些原因,現(xiàn)歸納如下:

    第一,追求質量。朱熹一向對書坊商業(yè)出版印象不佳,認為書坊書商為了盈利,只求數(shù)量,不求質量,經常對此大加詬病。如他在寫給呂祖謙的信中,就書坊出版活動相關事宜詢問呂祖謙:

    《易傳》六冊,今作書讬劉衢州達左右。此書今數(shù)處有本,但皆不甚精。此本讎正稍精矣,須更得一言喻書肆,令仔細依此謄寫,勘覆數(shù)四為佳。曲折數(shù)條,別紙具之。或老兄能自為一讀,尤善也。前書所稟語錄,渠若欲之,令來取尤幸。近世道學衰息,售偽假真之說肆行而莫之禁。比見婺中所刻無垢《日新》之書,尤誕幻無根,甚可怪也。己事未明,無力可救,但竊恐懼而已。不知老兄以為如何?因書幸語及。[6]

    呂祖謙雕印程頤《易傳》一書時,朱熹反復比較市場上普遍流行眾本優(yōu)劣后,才最終選擇質量稍精之本作為底本。并且要求書坊書商,認真校對。此書出版后,并沒有丟下此書不管,仍然仔細校勘,發(fā)現(xiàn)了些許錯訛。于是,又令呂祖謙改正。朱熹把出版工作當作一項嚴肅的事業(yè)來對待,慎之又慎,出版態(tài)度嚴謹。只有這樣,才能從內容到形式上,充分保證所刻書籍的質量。

    第二,重建信任。隨著印刷術的不斷進步和發(fā)展,圖書出版已經成為文化傳播的主要方式。市場上書籍數(shù)量、種類越來越多,知識和信息的獲取變得相對容易。與此同時,書籍增多也造成了一定的負面現(xiàn)象,即士子不讀書、不問學的情況,也隨之出現(xiàn)。這些印刷文字和書籍,??辈痪|量低劣,影響讀者心目當中的光輝形象。朱熹針對學術氛圍不濃,學術出版不嚴謹,圖書市場粗制濫造的情況展開了批評:

    大抵近世諸公知濂溪甚淺,如呂氏《童蒙訓》記其嘗著《通書》,而曰用意高遠。夫《通書》太極之說,所以明天理之根源,究萬物之終始,豈用意而為之?又何高下遠近之可道哉?近林黃中自九江寄其所撰祠堂記文,極論“濂”字偏旁,以為害道,尤可駭嘆。而《通書》之后,次序不倫,載蒲宗孟碣銘全文,為害又甚。以書曉之,度未易入。見謀于此別為敘次而刊之,恐卻不難辦也。《舂陵記》文亦不可解,此道之衰,未有甚于今日,奈何奈何?。?]

    朱熹認為,《通書》作為太極之說,可以明天理、究萬物,并不能僅僅用“用意高遠”“高下遠近”來簡單評價。林黃中祠堂記文“以為害道”。“蒲宗孟碣銘全文,為害又甚。”“《舂陵記》文亦不可解?!毕襁@些書籍和文章,想要刊刻出版非常容易,只是內容和質量上不過關,會影響讀者閱讀,給讀者造成不好影響。之所以會有這種評價,既與時人讀書不精、用心不專有關,又與印刷術普及之后,圖書出版變得相對快捷、容易有關。圖書出版變得快捷和容易,那么,圖書在刊刻質量方面就得不到充分保證。為了方便讀者閱讀,建立讀者對圖書質量的認同,恢復讀者對圖書媒介的信任,朱熹選擇自己出版書籍。

    第三,傳播道學。隨著印刷術的發(fā)明和逐漸完善,書籍傳播作為古代大眾傳播方式,其優(yōu)勢越來越加明顯。“關于朱熹的出版工作……今天已經難以知曉朱熹當年的心態(tài)究竟為何,不過從他本人的執(zhí)著態(tài)度來看,印刷術似乎確實像一把利器,賦予了朱熹構建思想體系的強大力量?!保?]書籍傳播相比口頭傳播而言,克服了口頭傳播轉瞬即逝的缺陷,能夠跨越時空距離,把知識通過黑紙白字永遠保存下來。朱熹把圖書作為當時主要的傳播媒介,積極從事圖書出版活動。把“有補世教”“傳之來裔”作為其編輯出版活動的價值追求。[9]正是在這一更高價值追求的目標之下,朱熹出版了許多道學和儒學書籍,傳播道德性命之說等理學思想。朱熹所到做官之地,出版道學方面圖書,通過圖書媒介傳播道學思想,其作用已經大大超過了對出版事業(yè)發(fā)展所起的作用。

    三、朱熹出版精神對當今出版的借鑒

    朱熹出版活動主要集中在福建建陽和漳州等地,外省則在江西、湖南、浙江等省。朱熹幾乎每到一地做官,都會從事圖書出版活動。正是朱熹的不斷帶動,朱熹弟子也在各地從事出版活動。②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朱子及其門人出版特色。通過出版活動,對當?shù)氐某霭鏄I(yè)起到了促進作用?!八ㄖ祆洌┑目虝鴮枙划a生了一般刻書家所無法產生的巨大推動作用?!保?]

    朱熹一絲不茍、嚴謹負責的出版精神,值得提倡。比如,他在寫給汪尚書的信中,就某一附錄是否合刻問題,與其討論:“如其有征,即合刻之程書本卷之后。若其尚在疑信之間,則亦不必傳也。”[7]從其討論來看,朱熹十分注意史料的真實性和文章的質量,即使是合刻在書籍后面的一篇附錄,也是嚴格把關,做到精益求精。若是文獻無征,則“不必傳”。顯然,朱熹是把圖書作為一種傳播媒介來看待,代表著宋代理學型士大夫的媒介觀,具備了明確的出版與傳播思想。再如,朱熹在《與張欽夫別紙》中道:

    侯子《論語》抄畢內上。其間誤字顯然者,已輒為正之矣。但其語時有不瑩,豈其不長于文字而然耶?抑別有以也?頃在豫章,見阜卿所傳語錄,有尹和靖所稱伊川語云,侯師正議論只好隔壁聽。詳味此言,以驗此書,竊謂其學大抵明白勁正,而無深潛縝密、沈浸濃郁之味,故于精微曲折之際不免疏略,時有罅縫。不得于言而求諸心,乃其所見所存有此氣象,非但文字之疵也??裢m爾,輕議前輩,可謂不韙,然亦講學之一端,所不得避。不審高明以為如何?人回卻望批誨,幸甚幸甚。[10]

    從朱熹的描述中看,朱熹既校正誤字,又細查語句。而且在此基礎上,究通義理??芍^認真至極。是把考據(jù)與義理結合較好的一位理學家。朱熹還指出,隨便議論、批評前輩,做法不對,但對學問而言,又是不可避免。正是由于朱熹本人的率先踐行與不斷提倡,朱熹學術水平不斷精進。朱熹錢穆認為,在中國歷史上,除了孔子和朱子,再無第三人可與倫比??鬃娱_創(chuàng)儒學,朱子則集儒學之大成。“自有朱子,而后孔子以下之儒學,乃重獲新生機,發(fā)揮新精神,直迄于今”,“朱子不僅欲創(chuàng)造出一番新經學,實欲發(fā)展出一番新理學。經學與理學相結合,又增之以百家文史之學?!手^朱子乃是孔子以下集儒學之大成,其言決非過夸而逾量”。[11]

    總之,朱熹作為一個出版家,在自己從事出版的系列實踐活動中,形成了豐富而又獨具體系的出版思想。這些出版實踐活動與出版思想的史料,大多保留在與其友人書信當中。比如,朱熹寫給劉季章的信中,討論書籍出版問題:“鄉(xiāng)日石刻及今所刊三冊,勸其且急收藏,不可印出。鄉(xiāng)后或欲更為此舉,千萬痛止之也。”[12]在這里,所刊三冊,指的是《朱熹文集》。朱熹勸告劉季章收藏其刻印的三冊圖書③,不要另行雕印。他在與友人通信當中,經常就圖書出版、版本得失等問題進行交流和討論,這些書信材料非常珍貴,為我們探究朱熹為何從事出版事業(yè),留下了豐富的第一手史料。

    注釋:

    ① 以“朱熹出版”為主題詞,在中國知網上搜索,論文有:李士金的《論朱熹作為出版家的精神境界》(《編輯學刊》2009年第5期),林振禮的《朱熹:作為編輯出版家的評價》(《河南師范大學學報》2005年第4期),方彥壽的《朱熹:一位特殊的出版家》(《福建日報》2017年6月6日)等。

    ② 林振禮對朱熹門人在福建、江西、浙江、湖北、廣東、廣西、安徽、四川、湖南等地的出版情況做了詳細的梳理。具體參見林振禮的《朱熹:作為編輯出版家的評價》(《河南師范大學學報》2005年第4期,第181頁)。

    ③ 尹波、郭齊通過分析《答劉季章》和《答王晉輔》等書信,認為,《朱熹文集》在慶元四年,門人王峴嘗請刻于廬陵?!巴鯈s很可能已將《文集》鏤板。若如此,則此為慶元間廬陵本也?!眳⒁娬撐摹吨祆湮募姹驹戳骺肌罚ā段髂厦褡宕髮W學報》2004年第 3期)。

    [1]李致忠.中國出版通史:宋遼西夏金元卷[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08:111,180,111-112.

    [2]方彥壽.朱熹:一位特殊的出版家[N].福建日報,2017-06-06(12).

    [3]艾·朗諾.書籍的流通如何影響宋代文人對文本的觀念[C]//沈松勤.第四屆宋代文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6:112.

    [4]朱迎平.南宋文人參與刻書活動初探[C]//鄧喬彬.第五屆宋代文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9:20.

    [5]謝水順,李珽.福建古代刻書[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85,85.

    [6]朱熹.答呂伯恭[M]//曾棗莊,劉琳.全宋文(第245冊).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6:159.

    [7]朱熹.與汪尚書[M]//曾棗莊,劉琳.全宋文(第245冊).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6:48,54.

    [8]王志毅.文化生意:印刷與出版史札記[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5:7-8.

    [9]林振禮.朱熹:作為編輯出版家的評價[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2005(4):180.

    [10]朱熹.與張欽夫別紙[M]//曾棗莊,劉琳.全宋文(第245冊).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6:54-55.

    [11]錢穆.朱子學提綱[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14:1,34.

    [12]朱熹.答劉季章書[M]//曾棗莊,劉琳.全宋文(第245冊).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6:30-31.

    猜你喜歡
    出版家朱熹書籍
    魯迅與“書籍代購”
    編輯思想體系培養(yǎng)的六要素——以出版家岑桑的編輯思想為例
    新聞傳播(2018年4期)2018-12-07 01:09:28
    YAU’S UNIFORMIZATION CONJECTURE FOR MANIFOLDS WITH NON-MAXIMAL VOLUME GROWTH?
    AOS在書籍編寫的應用
    書籍
    新產經(2018年6期)2018-07-04 00:39:24
    武夷山
    EnglishReadingTeachingBasedonSchemaTheory
    出版家、理想主義及其他——讀《邵洵美:出版界的堂吉訶德》隨感
    書籍是如何改變我們的
    “朱子深衣”與朱熹
    海峽姐妹(2016年4期)2016-02-27 15:18:14
    英山县| 崇文区| 云安县| 上蔡县| 云梦县| 临安市| 三河市| 治多县| 武邑县| 宁蒗| 锦屏县| 莒南县| 巫溪县| 莫力| 赣榆县| 临武县| 屏东县| 亚东县| 高台县| 内江市| 怀来县| 长葛市| 永平县| 辽中县| 太湖县| 香港 | 安义县| 区。| 临高县| 永登县| 镇沅| 福安市| 安乡县| 陵水| 虹口区| 赤水市| 长海县| 长寿区| 县级市| 南漳县| 若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