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 昭,奚 煒,劉 晶
(三峽大學人民醫(yī)院·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湖北 宜昌 443000)
中藥注射劑為中藥的新劑型,與傳統(tǒng)劑型相比,生物利用度高,作用迅速,在急癥、重癥治療方面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1]。由于療效肯定,中藥注射劑使用量逐漸增加,其安全問題的報道也隨之增多。截至2012年,中藥注射劑引起的不良反應的占中藥不良反應的80%,且藥害事件影響逐步升級[2],如茵梔黃注射液引起不良反應3例,刺五加注射導致死亡1例[3];因魚腥草過敏導致10余例患者死亡,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總局當即停止7種魚腥草系列注射劑的使用[4]。這些事件引起了人們對中藥注射劑使用安全的關注和質(zhì)疑。中藥注射劑頻發(fā)的不良反應除與藥物自身和制劑因素有關外,也與臨床的不合理使用密切相關,如超劑量使用活血化瘀類注射劑會引起凝血酶原增加和出血[5],某些藥物給藥過快易引起靜脈炎等不良反應。臨床藥師醫(yī)囑審核和用藥干預過程中亦發(fā)現(xiàn)類似現(xiàn)象。為此,本研究中對某院2016年中藥注射劑使用情況進行回顧性分析,為臨床合理用藥提供參考?,F(xiàn)報道如下。
從某院醫(yī)院信息管理系統(tǒng)(HIS)中提取2016年中藥注射劑應用數(shù)據(jù),包括藥品名稱、規(guī)格、用量、銷售金額等。調(diào)查的中藥注射劑均以批準文號“國藥準字Z”為界定依據(jù),藥品分類參照《湖北省基本醫(y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2010年版)》。以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推薦的限定日劑量(DDD)、用藥頻度(DDDs)、日均費用(DDC)作為評價指標。其中,DDD值以(2010年版)《中國藥典·臨床用藥須知》和藥品說明書推薦的平均日劑量,并結合我院臨床用藥習慣確定;DDDs=藥品消耗量/藥品DDD值,對于一品多規(guī)的中藥注射劑,將各自DDDs相加取總和,DDDs越大,表明該藥品臨床使用傾向性越大;藥物利用指數(shù)(DUI)=用藥金額排序/DDDs排序,可反映用藥金額與用藥頻度是否同步,其值接近1.0時表明同步性良好;DDC=藥品銷售金額/藥品DDDs,DDC代表藥品的使用成本,表示患者應用該藥品的日均費用。
該院2016年藥品銷售總金額為25 034.82萬元,其中中藥注射液為 1 852.30萬元(7.40%),且住院患者的銷售金額(1 754.53萬元)顯著高于門診患者(97.77萬元)。中藥注射劑共 20個品種 25個規(guī)格,其中祛瘀劑品種和規(guī)格最多,其次為抗腫瘤藥與腫瘤輔助用藥。各類中藥注射劑銷售金額及構成比見表1。
門診中藥注射劑中喜炎平注射液、痰熱清注射液、復方麝香注射液和醒腦靜注射液的銷售金額與DDDs均居前列,且前三者 DUI均為1.00,DDC均在百元以下,臨床選擇傾向較大;醒腦靜注射液DUI為0.50,同步性較差。住院中藥注射劑銷售金額和DDDs前10位中,祛瘀劑占6位,其中注射用血栓通銷售金額最高,注射用丹參DDDs最大;DDC在百元以下的有11種,百元以上的有9種;用藥金額與DDDs同步性總體較好,多數(shù)品種 DUI接近 1.00,亦有少數(shù)小于 1.00。詳見表2和表3。
中藥注射劑在該院各臨床科室均廣泛使用。神經(jīng)內(nèi)科與內(nèi)分泌科中藥注射劑的銷售金額居前兩位,可能與醒腦靜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和注射用血栓通等藥物在該科使用的數(shù)量大、日均費用高有關;康復腫瘤病區(qū)使用品種數(shù)最多,兒科僅限2個品種;內(nèi)分泌科與骨科中藥注射液的DDDs位居前列。詳見表4。
表1 各類中藥注射劑銷售金額及構成比
表2 門診中藥注射劑單品種使用情況
表3 住院患者中藥注射劑單品種使用情況
心腦血管疾病和腫瘤疾病是影響人類健康的兩大元兇,西藥已不能滿足患者治病的需求,臨床大都采取中西藥聯(lián)合治療的方式,該院祛瘀劑、抗腫瘤藥及腫瘤輔助用藥在各類中藥注射劑的使用中占主要地位,與文獻[6]的報道一致。
表4 臨床科室/病區(qū)中藥注射劑使用情況
祛瘀劑多以丹參、三七、銀杏等為主要活性成分,該院以丹參為活性成分的注射劑品種有注射用丹參、丹參注射液、冠心寧注射液,以及西藥類別的丹參川芎嗪注射液、參芎葡萄糖注射液,品種繁多,但功效作用相似,給臨床應用帶來困擾[7]。注射用血栓通與注射用血塞通,活性成分均為三七總皂苷,前者日均費用高,使用頻度大,同步性差;注射用丹參同步性雖好,但同類品種丹參注射液日均費用更低廉,不過臨床較少選擇后者,說明臨床用藥更傾向選擇同一大類下高價藥品,導致次均費用高的藥品使用比例偏高[8],與利益驅(qū)使關系很大。隨著抗菌藥物的嚴格管制,喜炎平、痰熱清逐漸多用于上呼吸道感染,兩藥均有一定的抗炎/抗菌作用,且不增加抗菌藥物的消耗,療效和安全性均較好,受到門診青睞[9]。
中藥注射劑說明書本身通常不夠明確,所列給藥劑量與給藥濃度波動范圍較大,用藥療程僅有少數(shù)說明書明確指出[10]。雖有文獻報道其臨床應用范圍較廣,但多為輔助治療,且缺少多中心、隨機、雙盲臨床試驗[11],循證證據(jù)不足,造成諸多中藥注射劑的超說明書使用。
中藥注射劑的超藥品說明書使用主要體現(xiàn)在超適應證、超用法用量和超療程上[8,10]。該院注射用丹參廣泛用于骨科圍術期,雖有很多研究報道圍術期活血化瘀類中藥注射劑的應用,但與說明書標示的用于胸痹血瘀證不符;圍術期使用劑量過大、時間過長,造成使用金額與DDDs過高,同步性好,給藥物動態(tài)監(jiān)測預警造成假象[12]。醒腦靜注射液在該院使用涉及14個科室,特別是下半年使用數(shù)量異常增長,提示臨床使用不合理,劉芳等[13-14]就醫(yī)師對醒腦靜的臨床應用認知調(diào)查的結果提示,38.7%的中醫(yī)師選擇非藥品說明書中的適應證,17.5%的臨床使用缺乏證據(jù)支持,單次劑量高于說明書規(guī)定劑量,平均療程14.6 d,與說明書提示的療程不宜過長或應在急性期使用不符,該院情況與之基本一致。
優(yōu)化醫(yī)院品種供應:2017年版醫(yī)療保險藥品目錄中,收載了西藥注射劑611種,中藥注射劑49種。該院供應20個品種,祛瘀劑占10個品種,主藥丹參成分中西藥共有5個品種,其次為三七總皂苷和燈盞花素,各有2個品種。該院雖為綜合醫(yī)院,但中藥注射劑主要用于西醫(yī)治療[9],應根據(jù)該院診治疾病譜,優(yōu)化品種結構,避免醫(yī)師因品種間的差異導致選擇錯誤。
加強醫(yī)師中醫(yī)藥理論學習:中藥注射劑的使用是以中醫(yī)辨證施治理論為前提。臨床常用清熱解毒類和活血化瘀類注射液的中藥成分藥性多偏寒涼,用于脾胃虛寒的患者會導致陽氣受損,脾胃氣機升降失調(diào),從而導致一系列胃腸道不良反應[15]。另外,中藥注射劑組成復雜,某些成分穩(wěn)定性差,輸液時應按照藥物理化特點選擇溶劑種類;同時,在其自身藥效物質(zhì)基礎尚不明確的前提下,不遵循中醫(yī)配伍原則,將導致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升高。臨床醫(yī)師在臨床使用中,應嚴格遵照藥品說明書,杜絕超劑量、超功能主治用藥,嚴格規(guī)范靜脈輸液流程,嚴禁中西藥注射劑混用,注重辨證施治。
強化藥事管理職能和臨床藥師作用:應充分發(fā)揮醫(yī)院藥事管理職能,在藥事管理與藥物治療學委員會下設中藥注射劑管理小組。利用藥物評價方法尋找監(jiān)控的品種和異常使用的科室,建立專項藥物考核指標,加強臨床藥師醫(yī)囑審核和臨床溝通的力度,運用PDCA方法跟蹤反饋,促進合理用藥[16]。
[1]張俊華,任經(jīng)天,胡鏡清,等.中藥注射劑臨床安全性集中監(jiān)測研究設計與實施專家共識[J].中國中藥雜志,2017,42(1):6-9.
[2]譚樂毅,王 萌,朱 彥.中藥注射劑的不良反應研究進展[J].中國中藥雜志,2014,39(20):3889 - 3898.
[3]劉國鋒.中藥注射劑面臨新版基藥目錄考驗[N].中國證券報,2012-06 -27(A11).
[4]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總局.關于魚腥草注射液等7個注射劑有關處理決定的通知[EB /OL].(2006-09-05)[2017-10 -12].http: //www.sda.gov.cn /WS01 /CL0844 /10594.html.
[5]李 悅,宋立瑩,劉世坤.5種活血化瘀中藥注射劑在腦梗死治療中的應用調(diào)查[J].中國藥師,2012,15(1):92.
[6]錢 芳,顧 艷,沈 慧,等.上海市嘉定區(qū)4家醫(yī)院住院患者中藥注射劑應用分析[J].中國藥房,2015,26(29):4038 -4040.
[7]楊曉艷,張愛武.武漢科技大學附屬天佑醫(yī)院中醫(yī)注射劑應用分析[J].中國醫(y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16,16(1):77 -79.
[8]馮煥村,徐雅玫,林清雯.2010-2013年某院中藥注射劑使用情況分析及合理性評價[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4,11(11):97-100.
[9]王 笛,張 杰,嚴 丹,等.全國參保住院患者中藥注射劑臨床使用現(xiàn)狀分析[J].中國藥房,2015,26(8):1015 -1017.
[10]譚朝丹,時扣榮,劉 娟,等.中藥注射劑超說明書使用情況調(diào)查分析[J].中成藥,2015,37(9):2095 - 2097.
[11]蔡長春,李景蘇.活血化瘀中藥注射劑臨床應用的合理性調(diào)查分析[J].臨床誤診誤治,2009,22(10):74 -75.
[12]孫世光,李子峰,謝雁鳴,等.中藥注射劑臨床使用合理性與安全性再評價方法學探討[J].中國中藥雜志,2013,38(18):2969-2972.
[13]劉 芳,趙榮生,王汝龍,等.臨床醫(yī)生對醒腦靜注射液臨床應用的認知與行為調(diào)查[J].臨床藥物治療雜志,2008,6(2):32-35.
[14]劉 芳,趙榮生,李 靜,等.北京市醫(yī)療保險住院患者醒腦靜注射液應用情況調(diào)查與分析[J].中國藥房,2007,18(2):85-88.
[15]吳國琳,張 力,余國友.中藥注射劑發(fā)生不良反應常見原因分析及防范對策[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8,28(12):1137.
[16]劉 靜,蘇 銳,蔡瑞君,等.PDCA循環(huán)管理法對控制抗菌藥物使用強度的干預研究 [J].中國藥事,2016,30(4):373-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