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賀州市平桂管理區(qū)第三初級中學 黃頌京
在實施初中新課程的教學過程中,科學而合理的課堂教學設計能夠起到提高教學質(zhì)量,如何更加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總結多年來的化學教學實踐、教研活動,主要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所謂教學結構,是教師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導下,為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對構成教學的諸要素(教材、學生、教師)所設計的比較固定的簡化的組合方式及運作流程。
在新內(nèi)容教學之前,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已有的認知狀況,這是選擇和設計優(yōu)化的教學結構的依據(jù)。一般要弄清以下三點:
(1)學生認知結構中能與新知識內(nèi)容建立聯(lián)系的有關概念;
(2)學生認知結構中易與新知識內(nèi)容產(chǎn)生混淆的概念;(3)認知結構中起固定點作用的概念是否穩(wěn)定、清晰。在設計教學結構時,還必須充分考慮到學生認知結構的個性差異,從而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選擇不同的教學結構,促進學生順利地進行認知同化學習。
教師要特別注意把握教材知識結構的層次性和整體性,以幫助學生構建良好的知識結構(1)抓知識的上、下位關系,構建起按包攝性由大到小排列的層次化知識結構。(2)抓住并列與相關的知識間的橫向聯(lián)系,進行橫向整合。(3)要根據(jù)化學知識的結構和中學化學教材的知識編排特點,抓住知識的中心要領,統(tǒng)攬全局,構建知識網(wǎng)絡。
化學教學中,教師精練、準確、豐富、生動活潑,又有幽默感的語言,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減少疲勞,激發(fā)興趣,加強學生領會知識,記憶知識的能力。
教學語言是師生雙方傳遞信息和交流感情的載體。親切感人的教學語言能使學生保持積極舒暢的學習習境,最能喚起學生的熱情,從而產(chǎn)生不可低估的力量。如在學生回答問題時,多用“你答得很好”、“你并不比別人差”。
化學概念、化學用語都有確切的含義,每個定義、定律都有確定的條件,因此,教師的課堂語言務必清楚、準確,要有字斟句酌的細功。如不能把“集氣瓶”說成“玻璃瓶”。不能粗心大意,如把化學方程式中的“+”讀作“加”,“=”讀作“等于”。在準確的基礎上能做到形象生動。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語言幽默風趣,是開啟學生智慧之門的催劑,是激發(fā)學生靈感的鑰匙,能調(diào)動學生聽課的興趣,形成愉快歡樂的意境。如在講解“催化劑(觸媒)”時可以講生活中的媒人的作用:媒人加快雙方的認識速度,但媒人本身的性質(zhì)和質(zhì)量沒變;在講解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與濃溶液、稀溶液的關系時可以講講生活中因人而異的飯量問題:吃飽的人不一定吃得多,沒有吃飽的人不一定吃得少。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重在得法,貴在用活,課堂教學是一門極其復雜、內(nèi)涵非常豐富的藝術。只有科學性、靈活性、創(chuàng)造性使用教法,才能適應課改要求。教師要根據(jù)實際情況,揚長避短地將各種教學方式有機融合,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定方法。
所謂的講授法就是教師主要用語言,輔以演示實驗,向學生講授知識的方法。其特點是主要通過教師的語言,使學生掌握知識,啟發(fā)學生思維,發(fā)展能力。在化學的教學過程中應用講授法要合理.
一是講授的問題必須要處理得當,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水平,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二是講授時要注意突出重點,條理清晰,語言直觀、形象、準確、精煉。能夠喚起學生頭腦已有的感性認識,并能激起學生積極思考。三是講授知識,要立足于發(fā)展學生的能力,要善于應用比較、分析、綜合、概括、推理等思維過程。
實驗包括教師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演示實驗是教師作示范表演,為學生獲得感性認識,提供“生動的直觀”的實驗。對學生有著“言傳身教”“潛移默化”的影響。
(1)對于演示實驗,教師應做到目的明確,心中有數(shù),即,通過每一個演示實驗,要求學生要掌握哪些基礎知識、解決什么問題。(2)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的實驗,是實驗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如有關氧氣的化學性質(zhì),可采用邊學邊實驗的方法。(3)善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教學情景設計,就是教師出于教學目的的需要,依據(jù)一定的教學內(nèi)容,設計創(chuàng)造出某種情景和情感氣氛,用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進行生動活潑的教學。如:在討論微粒的運動性時,師創(chuàng)設如下情境;在燒杯A中裝入20ml蒸餾水,滴入2~3滴酚酞試液。得到的溶液是無色的。在燒杯B中裝入10ml濃氨水。用一只大燒杯把A、B兩燒杯溶液罩在一起。通過以上實驗現(xiàn)象觀察,你能得到結論嗎?通過分析得出結論,從而牢固掌握分子是不斷運動的。
討論法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它是在教師指導下,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過程,增加學生之間的協(xié)助和交流的一種教學方法??梢耘囵B(yǎng)并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閱讀能力、自學能力。如:在“水資源”我提出討論題目為“如何節(jié)約用水”,并將全班按學生學習能力和組織能力的強弱分成5組,每組8人。每組指定一位有領導和組織能力的學生擔任組長,讓每位學生都有發(fā)言的機會,然后老師總結,這讓取得了較好的學習效果。
練習是鞏固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發(fā)展記憶力和思考力的重要手段,可以使學生學過的知識得到加深和充實。習題課中要注意典型題的解法,例如:進行有關物質(zhì)濃度計算,和根據(jù)化學式的計算和化學方程式的計算最好讓學生多練習,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計算能力。
板書是課堂教學過程中傳授知識的一種手段,好的板書能夠邏輯的解題格式和方法。好的板書便于學生記筆記,有利于學生進行課后復習,還有助于學生理解和鞏固知識。因此板書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有著不可缺少的作用。
總之,提高課堂教學是一個博大精深的研究課題。方法是多種多樣的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應在實踐研究中不斷總結經(jīng)驗,改進教學方法,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爭取更優(yōu)異的教學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