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蕾
[摘 要] 二戰(zhàn)后,美國高等教育質量評價體系對國家、社會、大眾和院校本身都產生了綜合性影響。該體系可分為內部與外部質量評價兩部分,其中內部質量評價指院校或專業(yè)自內而外進行的自主評價,外部評價指校外機構對院校或專業(yè)的考核與認證。21世紀以來,該體系在評價內容、評價模式、評價多樣性等方面進行諸多積極變革,但也有一些突出問題,包括政府與院校關系的恰當處理,評價內容的有效設計等。解決此類問題,應從高等教育的特性著手,努力把握其時代性與民族性,不斷完善評價體系的頂層設計。
[關鍵詞] 美國;高等教育;質量評價體系;發(fā)展趨勢
[中圖分類號] G649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8-2549(2018) 02-0049-03
一 美國高等教育質量評價體系概述
(一) 高等教育質量評價的概念
總的來說,可以將高等教育質量評價的概念總結為“針對高等教育質量維度展開的一系列評價”。各評價主體立足現(xiàn)狀,通過科學的方法來評價高等教育質量的實現(xiàn)情況與潛在情況,并提出可行的質量提升方案,在院?;驅I(yè)完成質量提升方案后,給予認證。以美國高等教育質量評價體系為例,其評價的主體可分為院?;驅I(yè)、政府、第三方機構,按照主體的不同可以將該體系劃分為內部質量評價與外部質量評價兩部分。
(二)美國高等教育質量評價體系的發(fā)展階段
我們可以將發(fā)展階段劃分為:初創(chuàng)階段(18世紀末—20世紀初),這一階段產生了‘高等教育需要被評價的理念;分化階段(1910年—1930年),這一階段出現(xiàn)了早期評價機構,并提出了各具特色的評價手段;大發(fā)展階段(1930~1980年),這一階段政府開始加深影響,評價機構進行了整合重組,評價體系逐步完善;成熟階段(1990年—至今),這一階段成立了美國高等教育認證理事會(CHEA),也標志著以社會中介組織認證為基礎的高等教育評價制度逐漸趨于成熟。
(三)美國高等教育質量評價體系的作用
畢家駒認為,該體系主要有確保院校和專業(yè)的質量、幫助院校與專業(yè)提高質量、公開證實院校或專業(yè)滿足接受公共基金的條件這三個作用。[1]
常善桐認為,美國的高等教育質量評價體系,營造了一種注重實證的大學辦學績效評估氛圍,對推動大學自主發(fā)展有積極效用,為美國大學的發(fā)展與強大注入了管理與質量上的保證。[2]
此外,還有學者將中美高校質量評價體系做了對比,分析了美國高等教育質量評價體系的優(yōu)勢。樊秀娣提出,與中國自上而下的評價體系不同,美國自下而上的評估與認證制度,既能夠關注到學校學術、教學、研究,又能夠關注到學校師生的現(xiàn)實狀況,加之用人單位在招聘時通常要求畢業(yè)生來自于通過評估認證的大學,因此,該體系的優(yōu)勢在于能迫使大學參與質量評價并認證對待,而非走形式。[3]
上述對美國高等教育質量評價體系作用的分析,體現(xiàn)出該體系對于國家、大眾、院校與專業(yè)的重大作用。通過一系列評價過程與評價結果,國家能夠保障大學的整體氛圍,也能對教育基金的分配做出合理判斷;院?;驅I(yè)能夠進行自我完善,保證學術水平、教學水平與畢業(yè)生進入勞動市場的表現(xiàn);大眾能夠通過評價結果等來對院?;驅I(yè)進行監(jiān)督,學生能夠根據(jù)大學的聲譽以及專業(yè)排名來挑選適合自己的學校。
二 關于美國高等教育質量內部評價的研究
(一)高等教育質量內部評價的模式
美國高等教育質量內部評價的模式主要都圍繞問責、督促兩個關鍵詞展開,其中督促類模式使用比例非常高,因為督促類模式是一個正面的,易于接受的,通過溫和卻嚴謹?shù)膽B(tài)度幫助院?;驅I(yè)進行改進。問責類模式由于其嚴厲性,可能產生一些副作用,因此僅在一些特殊情況下使用。
(二)高等教育質量內部評價的主要內容
陳小塵指出,美國高校普遍認為“大學須依靠自己的手不斷進行自我評估”,因此在1996年美國已有近160所大學參與自我質量改進活動,近50%的大學建立了質量管理的相關組織,組織的工作重心主要放在教師教學、行政管理與學生學習生活情況等方面。不少大學在自主質量評估的管理方面還有自己的創(chuàng)新與獨到之處。例如西卡羅萊納大學的“專業(yè)政策評估(PAP)”,因其在評價教學質量與成就方面的信效度,在地區(qū)大學聯(lián)盟內得到廣泛使用。[4]
此外,有學者對內部評價的內容進行了更細致的剖析。畢家駒指出,高教質量內部評價主要有任期與提升評估、同行評價、學生評價與院校專業(yè)評價等幾大內容。內部評估相較于外部評估,更直接地與院校規(guī)劃、資源分配、專業(yè)配置等掛鉤。[5]
馮骉指出,招收最優(yōu)秀的教師與學生、創(chuàng)造一流的環(huán)境是高校通用的基本方法。通過對教師、學生以及學習科研環(huán)境作出一定的評價以保障基本教育質量。幾乎所有大學都采用學生評教方式來對教師的教學進行評價,地區(qū)高校聯(lián)盟還會定期舉辦師資培訓,旨在幫助教師學習新方法,改進教學工作。此外,院校還注重夯實基礎,特別是研究型大學對課程的審核、評價非常嚴格:通識課程占比高、數(shù)量多,課程涉及面要廣,課程能幫助學生進行職前準備,與市場需求相協(xié)調。同時,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還要求設置一系列的社會服務于社會實踐活動,并對這些服務活動的可行性與實效性進行評價。[6]
從內部評價內容角度來分,美國高等教育內部評價主要針對學校資源、課程設置、學生成就、教師表現(xiàn)、行政管理五個方面;從評價對象來分,則主要針對領導群體、教師群體、學生群體與課程設置。無論從哪種角度出發(fā),我們都可以發(fā)現(xiàn),內部評價主要是圍繞管理、課程、學生、老師四個目標對象展開的。
三 關于美國高等教育質量外部評價的研究
(一) 高等教育質量外部評價的模式
畢家駒認為,外部評價是指高等學校外的機構對學?;驅I(yè)的評價,其主要方法是進行院校認證與專業(yè)認證。主要內容有認證、數(shù)據(jù)收集與排行榜。[7]endprint
李延成指出,認證是高等教育外部評價的重中之重,認證是以院校自我評估和同行評估為基礎,以滿足公眾問責、提高學術質量為目的的過程。[8]張威認為,除上述兩種認證外,大學排行榜也是構成外部評價的一部分。[9]
此外,1998年美國Pew Charitable Trusts(皮尤善信托基金)還委托美國全國高等教育管理中心(CHEMS)與高等教育專家共同研發(fā)了NSSE(全國大學生學習投入調查)的評價體系,旨在以學生為中心的指導理念下,通過科學方法與長期探索,對高等教育質量進行評估。[10]崔瑞峰提出,教育提供者評估教育活動,后由評價機構審核評價的方法及過程,是一種內外合理的評價方法。評價機構設置目標并審核教育提供者自評方式,保障自評是恰當而合理的。[11]
由此可見,高等教育質量外部評價的對象是院校與專業(yè),評價主體是取得教育部與CHEA認可的校外機構,主要內容有院校評估、專業(yè)評估與排行榜三種。內部評價機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匯聚多種評價形式與主體共同發(fā)力,目的在于對美國高等教育質量進行有效評價與高效監(jiān)督。
(二)認證(鑒定)制度的構成
陳時見指出,院校認證由取得認證資格的地區(qū)性機構與全國性機構負責,專業(yè)認證由取得認證資格的專業(yè)性認證機構負責,目前美國共有全國性認證機構11個,地區(qū)性機構按歸屬地組成了6個大型聯(lián)合會。[12]肖毅還指出,認證機構主體通常是非營利的,民間的,高等院?;驅I(yè)一般是他們的認證對象。現(xiàn)有的幾大認證機構一般由認證決策機構、執(zhí)行機構與咨詢專家三部分組成。[13]
漆玲玲提出,認證一般要通過認證資格審查、單位自評、實地考察、認證決策與周期性復評5個基本步驟。院校認證同專業(yè)認證的基本過程在時間、程序上大同小異,真正有區(qū)別的地方是認證規(guī)模與范圍而已。[14]
Judith?Eaton指出,認證制度非常耗費時間、精力與財力,認證組織對初始認證的學習有一個嚴格的篩選過程。此外,認證的目的不是篩選,從根本上說是為了促進學校或專業(yè)的發(fā)展。[15]此外,江波認為,認證制度發(fā)揮了學校的主體性作用和行業(yè)協(xié)會的協(xié)調作用,同時,認證制度是美國特有文化背景下的機制體制創(chuàng)新,其認證標準與辦法能夠反映美國的歷史、文化、價值觀與社會需要。[16]
上述觀點從組織構成方式、組織行為方式、組織行為的監(jiān)督方式出發(fā),分析了美國高等教育質量評價體系中認證制度的構成。同時,指出了認證制度的正面性與文化底蘊。但是,關于組織權利構成方面的研究比較欠缺,僅僅提到了是依靠社會力量而非國家行政來執(zhí)行。
四 關于美國高教質量評價體系發(fā)展趨勢的研究
(一)評價內容的完善與規(guī)范
張威指出,美國高等教育質量評價體系按照嚴格的周期開展,評價單位由同行專家構成,注重過程與結果的結合。[17]
對高等教育改革和發(fā)展做出迅速應對是當前評價體系發(fā)展的重要特點。以美國遠程教育與培訓協(xié)會(DEAC)為例,該協(xié)會是為了適應遠程教育發(fā)展,彌補遠程教育評價的空白而設立的。協(xié)會通過開發(fā)遠程教育質量評估體系,制定嚴格標準和程序來提高評價的權威性,2010年一份調查顯示雇主會鼓勵員工到經過DEAC認證的院校就讀。[18]
Judith·Eaton指出,高等教育系統(tǒng)具有很強的多樣性,為了得到一種具有普適性的高等教育質量標準,CHEA下屬的國際質量小組(CIQG)提出過7條高等教育國際質量原則,包括高校主要責任、關注學生就業(yè)成就、政府支持但不干預、問責、保障組織的領導力以及對創(chuàng)新、靈活、創(chuàng)造了精神的承諾。[19]
由此可見,美國高等教育評價體系也在不斷適應教育的發(fā)展,在形式與內容上不斷創(chuàng)新:通過完善評價的內容以保障評價結果更具科學性與實用性,通過建立各類教育協(xié)會對高等教育界新事物進行規(guī)范。換句話說,該評價體系具有很強的生命力與適應力。
(二)評價模式的探索與創(chuàng)新
劉鳳云認為,美國高等教育質量評估模式經歷了內部自我評價、社會中介組織參與評價,在90年代后逐漸發(fā)展成以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過程績效評估模式,這種更加完善的模式特點在于重視評估過程與結果輸出、彈性化的內外監(jiān)控與高校社會績效責任并重。[20]
陳小塵指出,美國高等教育沒有明文的國家標準,只有內外質量評價。內部質量評價常與質量認證合并進行。質量評估的主要模式是以各州政府主導,三方機構參與,此外還有由出版機構主辦的排行榜等模式。[21]
馬彥利指出,隨著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發(fā)展,美國高等教育評價體系還出現(xiàn)了跨國(境)之間的專業(yè)認證,創(chuàng)造出了國際“學歷互認”與“學分轉移”的新模式。[22]
綜上所述,由于缺乏明文的國家標準,美國高等教育質量評價的模式一直在不斷探索與創(chuàng)新中。政府、院校與機構都致力于開發(fā)一種既能符合國家利益,又能保障院校利益與個人利益的評價模式。此外,面對愈發(fā)現(xiàn)代化、國際化的高等教育,近年來,新出現(xiàn)的“學分互認”與“學分轉移”模式具有很強的借鑒意義。
(三)評價機構的多樣化、專業(yè)化
宣葵葵指出,美國高等教育評估機構當前在政府加深影響的背景下努力通過游說的方式維護其獨立性,通過評估工作的公開性來保持評估結果的公正性。[23]
劉鳳云還指出,第三方評估機構在評估制度中的地位呈不斷上升趨勢,與此同時,國家、社會對評估機構也開始進行嚴格規(guī)范與常態(tài)化認證,主要要求其評估技術手段更具有科學性、實證性。[24]
美國遠程教育與培訓協(xié)會(DETC)的設立初衷是適應遠程教育發(fā)展的需要,對遠程教育領域進行專業(yè)化評估。2010年該協(xié)會對畢業(yè)生與雇主進行的調查顯示,當前畢業(yè)生對遠程學習滿意度高,雇主也認可遠程教育學習經歷。國際和跨地區(qū)認證委員會(CITA)的設立初衷則是開展跨境教育認證活動,采用的認證標準和辦法能夠反映美國的歷史、文化和價值觀。[25]此外,還有如美國教育理事會(ACE)組織的校長培訓,采用的實訓方式能幫助校長或準校長在未來的工作中更好的協(xié)調各種關系。還有美國高等教育聯(lián)合會(AAHE)組織的對學生學習的評價,都具有非常強的專業(yè)性與針對性。[26]endprint
隨著遠程教育、跨國教育的遍地開花,美國成立了針對這些新型高等教育形式的合法認證機構,出現(xiàn)了許多有針對性的教育協(xié)會、認證協(xié)會,通過制定一系列專業(yè)的評價標準,對這些新型高等教育形式進行認證與監(jiān)督,保障學習者的利益與新型教育形式的教育質量。
總之,在三百多年的時間里,美國高等教育從無到有,從啟蒙逐步走向輝煌,21世紀以來,其教育質量與教育水平均引領世界,當然,這與其完善的教育質量評價體系不無關系。通過質量評價體系中的內部評價,院校或專業(yè)自查自糾,通過問卷調查、數(shù)據(jù)分析、座談會等形式找出實際問題,通過制定合理方案解決問題,提升質量。通過外部評價,三方機構平衡了政府與院校間的關系,同時,政府與機構相互制約,共同監(jiān)督評價過程,院校在機構與政府的監(jiān)督下認真改進,以此獲得認證、教育基金與良好社會聲譽。此外,專業(yè)而科學、公正而創(chuàng)新、富有民族性等特性貫穿整個評價體系的方方面面,這也是整個評價體系發(fā)展的基石與源源動力。
參考文獻
[1][5]畢家駒.美國高等教育質量評估體系探討[J].醫(yī)學教育探索,2008(1).
[2]常善桐.美國高等教育質量評價機制的特色與啟示[J].大學(研究版),2016(12).
[3]樊秀娣.多元問責需求下的美國研究型大學自主績效評價的指標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6(10).
[4][21]陳小塵.美國高等教育質量管理及其借鑒[J].高教探索,2010(1).
[6][7]馮骉.啟示與借鑒——美國高等教育質量評價體系及其實踐[J].無錫教育學院學報,2015(3).
[8]李延成.美國高等教育評價體系——一種高等教育管理與質量保障模式[J].高等教育研究,2008(06).
[9][17]張威.美國高等教育評價的模式與借鑒[J].科學與管理,2012(6).
[10]Vickie Schray. Assuring Quality in Higher Education:
Recommendations for Improving Accreditation[C]. The Secretary of Educations Commission on the Future of Higher Education. Washington, DC: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2006.
[11]崔瑞峰.保障高等教育的質量和效率——美國高等教育評估實踐經驗透視與借鑒[J].天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5).
[12]陳時見.美國高等教育質量認證的運行模式——以美國南部院校協(xié)會(SACS)為例[J].比較教育研究,2010(12).
[13]肖毅.美國高等教育評價的模式與借鑒[J].科學與管理,2012(6).
[14]漆玲玲.美國高等教育質量第三方評估模式及其啟示[J].教育探索,2014(7).
[15][19]Judith S Eaton.US Accreditation: Meeting the Challenges of Accountability and Student Achievement[J].Evaluation in HigherEducation,2016(6).
[16]江波.美國高等教育質量認證概述——國際高等教育質量保障模式研究(一)[J].世界教育信息,2012(6).
[18]DEAC Degree Programs Graduates and Employers Evaluate Their Worth[EB/OL].[2011-7-22]http: //www.deac.org/downloads/publications/DEAC_Graduate_Survey_2010.pdf.
[20]劉鳳云.美國高等教育質量評價模式演變、特征及其借鑒價值[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4).
[22]馬彥利.當今美國高等教育質量評價評估的焦點:學生學習成果評估[J].復旦教育論壇,2012(4).
[23]宣葵葵.美國高等教育評估中介機構發(fā)展新趨勢及啟示[J].中國高教研究,2012(3).
[24]劉鳳云.美國高等教育質量評價模式演變、特征及其借鑒價值[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4).
[25]NCA/HLC,Commission releases beta version of criteria. [EB/OL] http://www.ncahlc.org,2011.
[26]孫建榮.教育質量與質量證據(jù)——2013年美國高等院校認證標準[J].評價與管理,2012(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