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醫(yī)科大學 河北石家莊 050011)
我校“十三五”規(guī)劃關于學校發(fā)展重點任務指出:“堅持以德樹人,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堅持德育為先,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增強學生的國家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德育工作,無疑是教育之本,關系著教育的成敗,是專業(yè)技能培訓的前提和基礎。作為一所擁有上萬名在校生的河北省最高水平的醫(yī)學類骨干大學,肩負著為全省醫(yī)療行業(yè)輸送骨干人才的重要職能,必須把德育工作作為育人的重中之重,高起點、大格局部署和開展學校的德育工作。[1]
作為醫(yī)科大學,培養(yǎng)的是醫(yī)務工作者,也是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而且,醫(yī)務工作者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道德體系的主體實踐者。所以,加強對學生的政治思想教育,是德育工作的核心內容。[2]
愛國主義是一個人思想中最崇高的組成部分。當前,世界格局正在發(fā)生變化,我國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yè)正蓬勃發(fā)展,遇到的挑戰(zhàn)也越來越多。而且,目前一些學校育重業(yè)務培養(yǎng)輕思想教育、重職業(yè)技能輕職業(yè)操守的傾向越來越嚴重。極個別青年學生受西方思想和外來文化的影響較重,盲目崇洋媚外,只認外國品牌,穿洋裝、吃洋餐,國家意識淡薄,愛國熱情減退,對中國的社會主義事業(yè)缺乏認知和信心,這對學生的成長極為不利,必須把愛國主義教育作為整體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不但不能削弱,需要更進一步加強和完善。[3]
當下的學生獨生子女多,從小嬌生慣養(yǎng),好逸惡勞、奢靡浪費等現象比較多,個人主義、享樂主義等泛濫。這些,對青年學生未來的做人、做事和承擔相應的社會角色都會產生消極的影響。而目前關于中華傳統美德教育相對缺失和薄弱。所以,學校要發(fā)揮主導作用,主動把中華傳統中的積極的因素如知榮辱、明禮儀、守誠信等作為不可缺少的內容貫穿于德育之中。[4]
極個別學生片面追求所謂的個人價值實現,有的崇尚所謂的另類,特立獨行,團隊意識、合作意識淡薄。因此,作為未來的醫(yī)務工作者,更要加強集體主義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主義榮譽感,學會合作與分享,增強對他人的認同感,要教育學生認識到醫(yī)務工作是一個體系,不是靠個人的單打獨斗,要增強團結協作精神,才能勝任擔負的工作任務。[5]
法制教育的實質就是增強規(guī)范化意識。醫(yī)務工作者直接關系著人民的健康和生命,所以,依法行醫(yī)、依法做事顯得更為重要。要從學生階段就要抓好醫(yī)德醫(yī)風教育,讓法律意識、紀律意識根植于腦海,成為自己的自律行為,讓學生未來不但成為醫(yī)術高超的人,而且是醫(yī)德高尚的人。[6]
德育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樹立全校一盤棋的思想,從全局和整體的高度,通盤部署和安排,構建和形成德育工作的體系。
學校黨委要把德育工作納入到黨委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上來,定期或不定期召開專門會議進行研究部署。要制定學校整體德育工作的整體規(guī)劃,成立相應的領導機構和辦事機構,并建章立制,明確工作內容和職責。各二級學院、系部、班級也要制定相應的德育工作實施細則,并落實到人頭。要把德育工作落到實處,不搞空對空,建立德育工作考核評價體系,作為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重要內容。[7]
德育工作不是被動和從屬地位,也不是與教學工作割裂的。明確德育是全員化的工作,不是某些專職部門和人員的事情。在教學中,要堅持德育為先的原則,要重視和發(fā)揮任課教師對學生的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明確教師是德育工作的主體,課堂教學是開展德育教育的主陣地。要從教師的教案抓起,明確每堂課在教學中的德育滲透點,在課堂教學中融入德育教育的相關內容,育德于教,把德育和教學有機結合起來,讓廣大教師真正做到既教書又育人,無愧于人類靈魂工程師的光榮稱號。同時,打鐵先要自身硬,要加強師資隊伍管理,加強對教師的政治思想教育,提高政治素養(yǎng),做到言傳身教、為人師表。要加強對課堂教學的監(jiān)督和評價,不能只教書不育人,更不能出現負面的消極的甚至是反動的言論。[8]
德育工作屬于思想政治工作的范疇,是做人的思想工作的。尤其是學校的德育工作,有一定的規(guī)律性,也有前瞻性,這樣便于掌握主動,做好預見性的工作,使得德育工作事半功倍。學生根據年齡和年級的不同,呈現出不同的特點來,要有針對性地開展相應的主題教育活動,如新生入學教育、畢業(yè)班的離校教育等。要定期開展學生思想調查,摸清大多數同學在想什么、關注什么,這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同時,要關注社會上的熱點問題和潮流問題,要評估這些問題對學生帶來的影響,及時采取措施,學會借力和造勢,乘勢而為。這樣,學生的參與面廣、參與熱情高,更容易達到預期的效果。[9]
要在校園建設上下功夫,做到環(huán)境育人。要大力搞好校園文化建設,把德育融入到文化之中,用優(yōu)秀的文化鼓舞和影響青年學生的成長,如校風、校訓、校歌、校園廣播、板報墻報、校園標語、校園的美化綠化等等,要精雕細琢,注重細節(jié),讓校園的每一部分、每個角落都成為育人的環(huán)境和載體。同時,要善于借助新興媒體的傳播作用,如QQ群、微信群等,都要加以引導和管理,作為開展德育工作的又一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