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朗費羅與丁尼生

      2018-02-26 06:02:24柳士軍
      關鍵詞:費羅共同體詩歌

      柳士軍

      (信陽師范學院 大學外語部,河南 信陽 464000)

      19世紀美國著名詩人朗費羅(1807-1882年)素有“波士頓文人雅士”之贊譽,在美國詩壇獨領風騷長達半個多世紀?!叭绻?朗費羅)最大的過失是使詩歌成了似乎人人都可以寫的東西,那么他最大的美德則是使詩歌成了似乎值得去讀,值得去寫的東西”[1]1278。朗費羅曾在新英格蘭組建文學俱樂部,與參與者一起探究美國獨立后的文學發(fā)展路徑,他們成功地將詩歌潛移默化的教諭功能與美國文化建設融為一體,成為當時美國文學界公認的領路人。然而,近幾十年隨著“反權威”“去經典化”風潮在全球盛行,朗費羅成為當代評論家批評的對象,由備受歡迎的“民眾詩人”降格為“美國一流的流行詩人”[2]6。有的評論家甚至幸災樂禍地指出朗費羅的詩歌在《諾頓文學選集》中僅僅占據了6頁,最近50年,只有1本《朗費羅傳記》出版。朗費羅與歐洲文學界的交往也被指責為“巴結權貴,結交名流,抬高自己的卑賤行為”[3]6-23。朗費羅與英國素有“媒體詩人”[4]100美譽的丁尼生(1809-1892年)多年的友情,也受到西方學界的抨擊。

      我們借用精神共同體的理論對朗費羅與丁尼生的交往進行探討,以期得到新的發(fā)現(xiàn)。共同體的概念始于18世紀前后,黑格爾、馬克思、威廉斯、安德森、南希、布朗肖等在不同時期、不同哲學邏輯路徑的基礎上都曾對其展開過討論,得出了不同的思考與結論。德國學者滕尼斯在《共同體與公民社會》中提出“精神的共同體”(community of spirit)思想,即“為著同一目標一起努力的共同體”,“即便共同體中的人們各自分離,這種統(tǒng)一感依然存在,而且以多種形式存在,其共同特征是潛意識”[5]22-27。也就是說,精神共同體是指具有共同信仰、共同價值追求的人們,為了滿足主體心理、情感、意志等精神方面的需要所結合起來的共同體。

      在精神共同體視野下研究發(fā)現(xiàn):朗費羅與丁尼生之間的文學交流與生活中的交往是純潔的、高尚的。兩位詩人在出身背景、詩歌題材、樣式、意象選擇、感傷主義底色等方面幾乎是一致的,并且都有較強民族認同感和對社會底層的關注。區(qū)別在于,朗費羅是在19世紀美國剛剛獨立的時代語境中,積極創(chuàng)作既有本土色彩也有異國風情的詩歌;丁尼生詩歌是在英國“進步”話語流行的場域中創(chuàng)作的,是對19世紀英國工業(yè)革命發(fā)展的反思。盡管地域不同、創(chuàng)作宗旨不同,但是他們在相互交往中形成了跨越地域的一種獨特的精神共同體。

      在美國,朗費羅“用詩歌編織了一個個美麗的神話。他是一位很有抱負的詩人,一心想‘建立一座詩歌之塔!’‘一座璀璨的詩歌之城’。他始終認為,詩是靈魂的呼喚,是長著翅膀的語言,是靈魂在高空翱翔。朗費羅的聲譽不僅僅限于文學界,他在人們的心中還是一位文化巨人。他的詩或被譜曲吟唱,或被編成話劇演出,或被創(chuàng)作成畫展覽”[6]336。盡管朗費羅一直宣稱自己的創(chuàng)作立足美國本土,但是西方學者高曼(H. S. Gorman)撰寫的《朗費羅傳記》仍然將他定位為維多利亞詩人,認為朗費羅是美國文學史上第一個將歐洲文學資源視為富礦的作家,他的智慧與思想都來自于歐洲。朗費羅在美國文學發(fā)展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通過他這個媒介,歐洲文學源源不斷傳播到美國。因此高曼認為朗費羅是美國的丁尼生,美國的維多利亞詩人。作為一個時代的代言人——朗費羅,為我們理解美國歷史與文學提供一個視角,是他將美國文學與歐洲文學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理解朗費羅,需要我們站在他的那個時代考慮問題。高曼的評論是正確的,畢竟維多利亞女王也是朗費羅的崇拜者,當她在溫莎城堡初次見到朗費羅時,欣喜之情油然而生。當朗費羅離開時,女王的隨員躲在遠處偷偷觀看,他們對朗費羅的詩歌非常熟悉。沒有一個外國詩人在溫莎城堡能夠引起如此大的關注與興趣,在威斯敏斯特教堂的詩人角,安放了朗費羅的半身像,安放時間是在朗費羅去世2年之后,即1884年。這讓當代英國的部分批評家非常不愉快,但這至少說明朗費羅在19世紀的英國非常受歡迎。

      朗費羅與丁尼生在世時都已享有文學帶來的巨大榮譽。丁尼生創(chuàng)作生涯長達60年,朗費羅長達70年。從家庭背景來看,朗費羅、丁尼生都是出身書香門第。他們的父親都喜歡閱讀,藏書巨多;他們的母親都富有才華,喜愛詩歌,經常給兒女們朗讀詩人的作品。家庭環(huán)境對朗費羅和丁尼生產生巨大影響,如丁尼生8歲能寫詩,朗費羅11歲時已在家鄉(xiāng)的日報上發(fā)表詩歌。

      葉芝說:“一切創(chuàng)作的想象之源是那些距離我們很遠的東西,當我們真正從這樣的東西中有所汲取的時候,那必將對現(xiàn)實的創(chuàng)作有巨大的推動作用。”[7]73-80這“很遠的東西”就是偉大的文學傳統(tǒng)。傳統(tǒng)的浸潤是丁尼生、朗費羅取得文學成就的重要因素,他們都是在研讀古希臘、拉丁人的傳統(tǒng)文化中成長起來的,對歷史上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包含歷史作品都有深刻的理解與闡釋。共同的文學淵源使他們選擇相同的創(chuàng)作題材:傳奇。在給朋友的信中,朗費羅曾贊譽丁尼生是“亞瑟王的桂冠詩人”。丁尼生也認為亞瑟王傳奇幾乎是所有詩歌題材中最偉大者。在19世紀30年代,丁尼生籌劃創(chuàng)作一部關于亞瑟王的12卷的史詩,并于1833年寫出草稿;他還計劃寫一個音樂劇,草擬了一個5幕的情節(jié)綱要。朗費羅的《海華沙之歌》就是根據印第安傳奇而創(chuàng)作,主要原因在于傳奇“本身就是民眾呼聲的化身,是共同體倫理精髓的體現(xiàn)”[8]11-66。

      維多利亞時期的人文關懷也是朗費羅、丁尼生詩歌創(chuàng)作的共同旨趣?!笆耸兰o二十年代末出現(xiàn)了以自然和情感為主題的感傷主義詩歌……借自然景物冥想和抒情。他們時而沉思于秀麗的自然景象之中,時而徘徊于廢墟與古跡之側,時而沉思于鄉(xiāng)村墓園及村舍之間,時而又沉溺于宇宙幻滅的痛苦思索之中。他們用憂傷的情調謳歌美麗的大自然、凄涼的墓地、神秘的長夜,用傷感的措辭和同情的心態(tài)來表現(xiàn)普通農民的辛勤勞作及天災人禍給他們帶來的不幸”[9]232。朗費羅、丁尼生都是感傷主義詩歌大師,前者創(chuàng)作的《伊凡吉琳》與后者創(chuàng)作的《伊洛克·雅登》都是同一時期著名的敘事詩。丟失的情人、孤獨的女主人公、海難、孤獨的尋覓、疾病、無法挽回的死亡等意象,飽含了“自己的悲傷”,觸動讀者純潔的柔情,在歐美掀起感傷主義詩歌的高潮。朗費羅、丁尼生通過挖掘人類靈魂深處感傷的因子,將流浪男女的孤獨、焦慮、悲憫與審美體驗展示在讀者面前,喚起讀者內心的共鳴。感傷主義是浪漫主義運動的先聲,也是現(xiàn)代主義文學的源頭。朗費羅、丁尼生在歐美浪漫主義與現(xiàn)代主義之間起到重要的媒介作用。

      朗費羅與丁尼生的詩歌很多是以草根階層為描寫、閱讀對象的,所以在選擇題材上比較大眾化。他們都以民間喜聞樂見的歌謠體詩歌形式創(chuàng)作??肆_蒂斯·克列爾曾在其《生活的藝術》中記錄閱讀朗費羅的詩歌《海華沙之歌》的感受:它首先教會我聆聽森林的聲音,我發(fā)現(xiàn)大自然不是想象中的沒有生命的東西,而是充滿了活力和語言。它的身后,橡樹高高挺立,松鼠在枝間跳躍,時而出現(xiàn)時而隱匿在樹冠里,時而咳嗽時而啁啾,笑嘻嘻地說:“不要向我開槍,海華沙!”小路上跑來兔子跳到一邊,隔著距離。如果說丁尼生中世紀田園風光的書寫是對19世紀英國的工業(yè)革命和資本主義的拒斥,那么從惠特曼關于朗費羅的評論可以看出,朗費羅與丁尼生在精神上的一致性:“朗費羅是個批判者,是我們物質主義的、專斷孤行的、拜金的盎格魯-撒克遜種族最為需要的,尤其是當前時代的美國——這個時代受到工廠主、商人、金融家、政客和零工的專橫控制”[10]202。這不謀而合的觀點有其必然性,即維多利亞時期共同的觀念、情感以及價值觀。

      朗費羅與丁尼生交往深厚。愛倫·坡指責朗費羅的《子夜彌撒》(1839年)抄襲丁尼生《逝去的一年》(1832年)。然而,朗費羅回應“根本不清楚丁尼生曾寫過這個主題”[11]215。朗費羅與丁尼生的交往在《朗費羅日記》中有25處記錄,足可以表明他們之間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在精神上,都保持密切的聯(lián)系。

      首先,朗費羅在書信中表達了對丁尼生的仰慕。丁尼生曾匿名發(fā)表詩歌《悼念》,但是編輯菲爾德想寫上他的名字。朗費羅發(fā)現(xiàn)這個動向,于1850年6月25日寫信給菲爾德:我看到您用鉛筆把丁尼生的名字寫在詩歌的前邊了。但是我真誠希望您不要如此印刷,應尊重作者自己信守的沉默權,他有足夠的理由不在自己的作品署名,請您諒解我的多言。我對這本詩集非常感興趣,總是情不自禁地想起它,好像是我寫的一樣。朗費羅也經常在給朋友的信中贊譽丁尼生氣質高雅,詩句華美,如1859年8月12日,朗費羅再次給菲爾德寫信:丁尼生的“傳奇故事非常成功,是一副富麗堂皇的掛毯,只有丁尼生能夠做得到,值得懸掛在《仙后頌》的旁邊,非常和諧”[11]143。1867年,朗費羅給薩姆爾寫信,“我收到了丁尼生的一封信,信中說‘我們英國人與美國人都是好兄弟,沒有任何其他國家的關系像我們這樣,我相信,將來不管發(fā)生什么,我們的關系都是非常友好的’”[11]108。

      其次,朗費羅在拜訪丁尼生時加深了相互的了解。1843年朗費羅訪問英國,日記寫道:“丁尼生是一個抒情詩人大師,我非常仰慕他。如果能夠見到,我該是多么的幸福啊,此行見到狄更斯?!盵11]510在與他人的交流中,朗費羅也時常介紹這位精神上的朋友,如1848年8月4日記錄:“拜訪麥爾維爾,一個晚上的長談,談論美國的愛默生,英國的丁尼生,談到法國、英格蘭、佛羅倫薩的夜鶯?!?867年,朗費羅贈送丁尼生一個紅色的和平煙斗,“我認為它確實沒有什么實際用途,但是它確實是很精美的”[11]139。這個煙斗至今保存在倫敦的丁尼生研究中心。1868年,朗費羅再次到英國,在倫敦待了兩個星期,有丁尼生伴隨,游覽了懷特島。他們交流融洽,丁尼生還為朗費羅朗讀了《波阿狄西亞》。

      再次,朗費羅常寫閱讀心得,從精神上加強與丁尼生的聯(lián)系。如1848年2月7日記錄:“菲爾德帶來一本丁尼生的新詩歌《公主》,詩歌描寫一位大學中的女人,諷刺作品,用最流暢的無韻詩體寫成的,是一首非常甜美的無韻律的詩。有很多精致的內容。讀完后,我就上床休息了。耳邊依然是詩歌的悅耳的韻律?!?853年2月23日寫道:“飯后,閱讀馬修·阿若德的詩歌,非常年輕的詩人,詩歌寫得很聰明,頗有丁尼生的風格?!?855年8月5日記載:“在勞頓山谷度過一個下午??碌偎篂槲覀冮喿x一首丁尼生的詩歌Maud,該詩歌很美,盡管有一點殘忍的味道,我不喜歡這一點,但是男女主人公的愛情故事還是吸引我的注意力,確實是一首很優(yōu)美的詩歌?!?859年7月19日、20日,朗費羅兩次談到丁尼生:“從出版商那里得到丁尼生的新詩,四卷《國王傳奇》,很急切地閱讀了第一卷,非常迷人,使我想起了喬叟的格力澤爾達。”“第一、三卷是來自偉大的詩人所能創(chuàng)作,第二、四卷我感覺寫得不夠滿意?!?/p>

      最后,丁尼生的詩歌隨時出現(xiàn)在朗費羅日記中,這也足以表明朗費羅對丁尼生的關注與推崇。1861年7月9日,朗費羅妻子在做家務的時候,家中發(fā)生火災,不幸離開人世。朗費羅引用丁尼生的詩歌來表達自己的情感:“這里沒有一個人像她,現(xiàn)在她已經離去,我僅發(fā)出一聲哀鳴,從極端絕望的最深處?!盵11]242丁尼生的一首詩歌在感情上獲得朗費羅的共鳴:“甜美地入夢,溫柔的心,一片寧靜/入夢,高貴的靈魂,神圣的心靈/群星閃耀,月光滿地/偉大的時代向前進?!蓖砟甑睦寿M羅寫詩贊譽丁尼生,后來在寫給丁尼生的信件中轉錄此詩:

      詩人!我用長矛觸摸您的/不是像一個騎士,在無垠的賽場/觸摸對手的盾牌/作為挑戰(zhàn)的標志,而是以表示/對大師的尊重,那應屬于你的/在英語歌聲中,我也不隱藏/就像森林中無聲的小溪/我對您神圣詩篇的尊崇/并不是巨大的衣缽聲/它發(fā)狂的舞姿令大腦發(fā)昏/你是甜美的歷史學家的心/因而,月桂枝葉/我們的愛戴,我們的虔誠屬于您/因為您對詩歌藝術的忠誠。[11]317

      詩歌表達了朗費羅與丁尼生的精神相通的共同體情懷。顯然,無論是在生活上,還是在精神上,朗費羅與丁尼生都保持密切聯(lián)系。但是,這些密切的交往被后來的研究者所誤解、誤讀,混淆了視聽。

      19世紀50年代,朗費羅有94部詩集在英國出版,被譽為維多利亞時代非官方的桂冠詩人?!兑练布铡繁毁潪樵醋悦绹恋厣系牡谝还烧嬲脑娨獾娜?。前拉斐爾派運動奠基人認為朗費羅的地位僅次于莎士比亞,與伊麗莎白·巴雷特·勃朗寧、拉斐爾齊名[12]12。朗費羅60歲的時候,歐洲詩壇認為朗費羅的名聲已經與丁尼生、雨果等齊名了。

      卓越的詩人大都有一種“共同體沖動”,即建構一種超越地域、血緣的共同體形式,希望通過共通的思維模式、共有的文化記憶、共享的倫理價值等將彼此聯(lián)系在一起。通過對朗費羅與丁尼生的比較研究表明,首先,他們有共同的目標、相同的志趣,在不斷地交往互動中,形成結合力??梢?,志趣性是精神共同體的首要特征。朗費羅與丁尼生間的關聯(lián)不是因為血緣或地緣,而是由于對詩歌的共同認知與熱愛讓他們走到一起的。個體的人在精神共同體中獲得精神、情感滿足后,才會對精神共同體發(fā)生強烈的歸屬感,從而體驗到人的真正的生存意義[13]23-28。其次,他們都遵循維多利亞時代共同的規(guī)范和價值準則,如種族和男女平等、嚴于律己、情操高尚等。他們從維多利亞時代的精神中獲得情感,有共同的生存體驗,獲得靈魂上的皈依,正如朗費羅所說:“也許今生今世我再也不能/用肉眼看到你們的容顏笑貌/你們在我的心目中再不會變老,/在我的記憶里永遠青春年少!/永遠別衰老,別變化,也別隱退!/當日子過得越來越凄涼陰晦,/你們溫婉的語聲長流不息,/像流過枯寂荒原的清清活水?!?/p>

      “閱讀西方文學史,我們會發(fā)現(xiàn)是英語詩歌傳統(tǒng),從莎士比亞、彌爾頓、華茲華斯到雪萊、濟慈等人的詩歌戲劇性創(chuàng)作奠定的基礎造就了民眾詩人朗費羅”[14]64。通過與丁尼生的交往,朗費羅回應了歐洲共同體的精神訴求,同時確定了自己在歐洲的影響。當朗費羅建構了自己的精神共同體時,他的詩歌已經化為美國文明的一個組成部分,影響至今。

      (注:未注明出處的詩歌選自楊德豫譯《朗費羅詩選》,2009年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

      參考文獻:

      [1] NINA.BAYM. Norton Anthology of American literature[M]. Norton company.1985.

      [2] CHRISTOPH IRMSCHER. Longfellow Redux[M].Champagne-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2007.

      [3] JOHN MORTON. Longfellow, Tennyson, and Transatlantic Celebrity[J].Critical Survey , 2015,27(3): 6-23

      [4] KATHRYN LEDBETTER. Tennyson and Victorian Periodicals[J].Aldershot: Ashgate, 2007.

      [5] FERDINAND TNNIES.Community and Civil Society[M].Trans.Jose Harris,Margaret Holli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2001.

      [6] 張 沖.新編美國文學史[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1.

      [7] GENT, MARGARET.“ To Flinch From Modern Vanish: The Appeal of the Past to the Victorian Imagination.” ModernCritical Views: Alfred Tennyson[ M]. New York: Chelsea House Publishers,1985.

      [8] VANINSKAYA, ANNA.William Morris and the Idea of Community: Romance, History and Propaganda,1990-1814[M].Edinburgh: Edinburgh UP,2010.

      [9] 候維瑞.現(xiàn)代英國小說史[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86.

      [10] [美]惠特曼.典型的日子[M].馬永波,譯.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8.

      [11] 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 The Letters of 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6)[M].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7.

      [12] WILLIAM WHEWELL. Longfellow's 'Evangeline:a Tale of Arcadie[J].Fraser's Magazine ,1848(37):295-298.

      [13] 劉善仕.精神共同體的建構及其倫理意義[J].廣東社會科學,1998(2):53-59.

      [14] 柳士軍.論戲劇性與朗費羅詩歌創(chuàng)作[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36(2):128-130.

      猜你喜歡
      費羅共同體詩歌
      詩歌不除外
      愛的共同體
      共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
      構建和諧共同體 齊抓共管成合力
      甘肅教育(2020年17期)2020-10-28 09:01:36
      共同體的戰(zhàn)斗
      “新”“舊”互鑒,詩歌才能復蘇并繁榮
      中華詩詞(2019年1期)2019-08-23 08:24:24
      費羅娜新總部大廳
      詩歌島·八面來風
      椰城(2018年2期)2018-01-26 08:25:54
      雨天
      朗費羅與歌德文緣關系及其理論意義
      神农架林区| 日照市| 郑州市| 泾阳县| 休宁县| 浮山县| 汪清县| 南昌县| 太原市| 凌海市| 乳源| 山西省| 扶风县| 江源县| 元氏县| 盘锦市| 阿合奇县| 长治市| 许昌市| 青神县| 新巴尔虎左旗| 高阳县| 太原市| 花莲县| 密山市| 大邑县| 丹棱县| 南投市| 晋中市| 揭西县| 绥阳县| 神木县| 车致| 乌兰浩特市| 始兴县| 巴彦淖尔市| 大冶市| 万山特区| 化德县| 射洪县| 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