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志兵 聶佳龍
(1江西水利職業(yè)學院 江西南昌 330000;2江西科技師范大學理工學院 江西南昌 330000)
遍覽人類社會發(fā)展史,都不難發(fā)現,在任何社會中唯有對人的行為進行控制,才能實現在秩序的范圍內進行社會生活的目標。為了實現此目標,國家等必須要對社會治安進行綜合治理。所謂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就是通過綜合運用法律、行政、教育等手段預防與懲罰違法犯罪行為來實現良好穩(wěn)定社會秩序目的。無論是犯罪學還是社學會的研究都表明,在任何一個社會中,違法犯罪行為能否得到有效的遏制取決于社會治理的模式。根據相關學者的研究,目前為止,可以觀察到的社會治理模式主要有國家(政府)統(tǒng)治、社會治理與善治三種類型。
“治理從頭起便須區(qū)別于傳統(tǒng)的政府統(tǒng)治概念”①。與之相對應,在政府統(tǒng)治語境下,社會公共事務的決策與管理主體只能是政府,公民與社會公民組織對于政府的管理主要是接受與服從,而在社會治理的語境下,社會公民組織可以參與社會公共事務的決策與管理②。由此,社會治理能夠彌補國家(政府)統(tǒng)治的不足。盡管如此,但“由于各方對原定目標是否仍然有效發(fā)生爭議而未能重新界定目標”③而導致失敗。為了防止社會治理的失敗,界和實務界都認為善治是最好的方法。
當前我國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存在著治理體系的滯后性導致綜合治理工作存在著“政府部門對企事業(yè)單位的行政約束力減弱”、“城鄉(xiāng)基層組織對人的管理、控制能力弱化”、“打擊的軟弱性和對政法機關的依賴性問題同時存在”等問題,由此引致違法犯罪行為與治安災害事故居高不下④。然而,社會治安綜合管理是“中國國家治理現代化和法治建設不可回避的現實問題”⑤?;诖艘约吧浦蔚膬?yōu)越性,在社會治安領域內,學者們普遍認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講究源頭治理、系統(tǒng)治理和綜合治理”,從而是“法治在治安上追求善治的體現”⑥。由此,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應該按照善治的模式進行。
就全球的范圍看,瑞士聯邦自1848年成立以來,幾乎沒發(fā)生過重大的社會沖突,即便是上世紀70年代發(fā)生在汝拉地區(qū)與尼泊爾的分離沖突,也是以和平有序的方式解決的。而這一功績與瑞士的聯邦委員會制度密切相關。于是,筆者認為可以借鑒瑞士聯邦委員會制度來建立符合善治模式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體制。
根據瑞士憲法的規(guī)定,瑞士的最高行政機構是由七人組成的聯邦委員會。聯邦委員會的委員是先由參加政府的政黨提名,然后經過各政黨與各州的反復協(xié)商后,最后才由聯邦以為兩院聯席會議選舉產生,任期是四年,可以連選連任。聯邦委員會設主席和副主席各一名,其中主席由聯邦七委員按照當選委員的順序輪流擔任,任期為一年,不得連任。主席享有主席聯邦會議于對外代表國家的權利。
自1959 年以來,瑞士的四大黨派,即自由民主黨、基督教民主人民黨、社會民主黨與瑞士人民黨,在聯邦委員會中的人數按照2:2:2:1的比例進行分配。該比例保證了代表不同利益與派別的政治力量能夠平等地參與國家管理。從委員所屬的州方面來看,瑞士憲法規(guī)定,任何一個州不得同時擁有七名聯邦委員會中的兩名委員。從委員的文化分區(qū)方面來看,至少有兩名委員來自少數語言居民區(qū),而德語、法語和意大利語這三多數語言區(qū)大致上是按照4:2:1的比例產生委員。這些做法,保證了瑞士聯邦委員的組成能夠在政治傾向、語言等方面達到平衡。此外,根據瑞士憲法還規(guī)定,州在法律的范圍內各自擁有同等的充分的自治權。此種自治權能夠保證各州通過選派聯邦議員參與國家立法,還能保證利用公民復決權參與政府的決策。
從上述瑞士聯邦委員會的介紹中,我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制度可以從中得到這樣的啟示:其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主管機構由不同社會階層和不同利益主體的代表組成;其二,賦予民間組織相應的自治權,能夠通過選舉代表的方式參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對這兩點啟示進行仔細的推敲會發(fā)現都指向了公眾參與。
公眾參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是解決社會治安問題的關鍵。但當前我國公眾參與眾參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積極性不高是不爭事實?!胺彩菍儆谧疃鄶等说墓彩挛锍3J亲钌偈苋苏疹櫟氖挛铮藗冴P懷著自己的所有,而忽視公共的事物;對于公共的一切,他至多只留心到其中對他個人多少有些相關的事物?!雹哂谑?,要想破解這一問題,最好的辦法是實現公眾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激勵相容。為實現這一目標,在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主管機構的成員除了堅持由不同的階層或利益主體的代表組成外,還應當對組成人員進行動態(tài)化選拔。此外,目前我國公眾難以參與社會治安綜合管理主要是的原因是“目前有關公眾參與具體如何開展和推行,采取怎樣的程序和形式,參與的深度與權限約束等方面都缺乏一系列配套的相關法規(guī),公眾參與的權利和地位都沒有法律保障,致使許多公眾參與都以非制度化的形式出現,公眾參與僅流于表面形式”⑧。由此,我國需要加強保障公民參與的法律制度建設。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建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決策聽證會制度,即參照我國已有的聽證制,構建包括參加聽證會的公眾代表、主持人選擇的程序與方法、聽證會程序與聽證記錄整理方式及效力等內容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決策聽證會制度。
(2)建立鼓勵公眾組織民間團體的制度。相較于個人參與社會治安管理而言,團體參與能夠較大限度地保證公眾的利益訴求得到國家回應。由此,我國應該鼓勵公眾組織民間團體??紤]到國家對民間團體的管理,可以規(guī)定公眾組織民間團體必須由相關的機構等進行擔保。
(3)利用網絡開展公民公開討論。公民對某一社會治安問題或者治理方法進行公開討論是公眾參與社會治安管理一個重要渠道。當前,網絡普及化程度特別高,從而實現公民公開討論已不再是難事。由此,可以利用網絡技術開展公民公開討論。
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是公共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服務的對象是社會公眾,從而決定了其各項活動與過程必須有公眾的參與。由此,我國社會治安管理體制應當要圍繞著公眾參與這一目標來予以完善。
注釋:
①轉引自俞可平.治理與善治[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5.
②熊春泉、聶佳龍.大數據時代的中國法治建設——一種立法視角的分析[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7:77.
③俞可平.治理與善治[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7.
④付于江.轉型時期我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體系改革[D].四川大學2006年碩士研究生論文:22-25.
⑤吳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法治邏輯[D].山東大學2014年博士研究生論文:2.
⑥吳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法治邏輯[D].山東大學2014年博士研究生論文:161.
⑦[古羅馬]亞里士多德.政治學[M].吳壽彭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3:48.
⑧奇冠華.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之公眾參與[D].華東政法大學2007年碩士研究生論文: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