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省三亞市崖州區(qū)水南小學 王仙翠
筆者從事小學教育教學工作已28年,在這28年的教育教學工作中,一直讓我感到最棘手的工作就是后進生的轉化工作。所謂后進生,是指那些在學習成績和思想品德兩方面均暫時落后于其他同學的學生。他們的形成根源主要是由于心理因素,或生理上、性格上有缺陷,導致學業(yè)基礎差,學習成績跟不上等方面造成的。雖然他們在班級中為數(shù)不多,但能量不小,而且有一定的破壞性。因為經常犯錯誤或學習落后,因此給班主任的工作帶來了不少麻煩,也給老師們的教育教學工作帶來了極大的影響。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呢?筆者談談對后進生轉化工作的方法、路子。
后進生的學習成績之所以那么差,具體因素有兩個方面:一是智力因素,二是非智力因素,而對學生的學習影響最大的是非智力因素。因此,我們可以通過改進后進生的非智力因素來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具體地說來就是要從興趣入手,培養(yǎng)后進生的學習興趣。
大部分學生的智力差不多都是一樣的,因此,影響后進生成績差的原因,并非他們的智力低下,主要原因是他們對學習沒有興趣。課堂上老師講什么他們根本不用心去領會,課后對學習更不會用心,測試成績的好與壞對他們來說也沒有任何影響。因此要提高后進生的學習成績,首先必須得提高他們對學習的興趣。不是有句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嗎?一個孩子,只要他對一件事情有了興趣,那么,你就是不花力氣去催促他,他也會把這件事情做好的。同樣的道理,一個學生,如果他對學習產生了興趣,那么,即使沒有老師、父母的催促,他也會很自覺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的。學習興趣有了,學習就成了一件快樂的事情。一個樂于學習的孩子,難道他的學習成績還會跟不上去?因此,轉化后進生的方法之一就是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
有人說,“愛是冬日里的一縷陽光,使饑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間的溫暖”,也有人說,“愛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讓瀕臨絕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可見愛的力量有多大!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說過:“沒有愛的教育將會使之枯燥,像山泉枯竭一樣”??梢姡蠋煂W生實施關愛的教育方法,是教育取得成功的關鍵。老師只有關心、熱愛學生,學生才會“敬其師,而信其道”。而對于后進生,老師更要用慈母一般的心腸去體貼他們,用火一般的真情去感化他們,使之產生感激之情,并由此轉化為學習的動力。如果老師對學生僅僅止于傳授學科知識,傳授人生哲理,沒有一些愛的滋潤,那么,這種師生關系將是冷漠的,僵硬的,久而久之,心與心之間就會筑起一道看不見的墻。老師對學生予以關愛,那將是學生享受的來自血緣關系以外的第一縷溫情,是學生走上社會前懂得關心幫助別人的最初起源。因此,對于后進生,老師應多給他們一些關愛,多與他們交流,用心去傾聽他們的心聲,與他們談談他內心的苦惱以及所面臨的困難,耐心聽他們的想法,細心開導他們,培養(yǎng)他們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并盡量為其解決實際難題。
一個尊重、信任學生的班主任,他的教育工作就成功了一半。小學生雖然很小,可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自尊與人格。后進生他們常會因為自己的成績差,而覺得自己低人一等,因此自信心嚴重不足,但有時信心還是有的,這時候,我們作為教師,就不能對他們冷眼相看,也不能把他們置于不屑一顧的位置,因為這樣會使他們的自信心更加受到嚴重的傷害。相反,教師應多創(chuàng)造一些培養(yǎng)后進生自信心的機會,善于發(fā)現(xiàn)每一個后進生的稟性、興趣、愛好和特長。對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對他們的微小進步,要倍加珍惜,讓那些微弱的火花點燃起來,增強他們前進的信心。
今年元旦,我校開展校園文藝活動,我班36名同學中35名都踴躍報上自己的表演節(jié)目,平時我行我素比較調皮的蘇同學沒有報名。這讓我深感驚訝!要知道這樣的活動我??墒呛苌匍_展的,全校學生可高興了,從低年級到高年級,沒有多少學生是不報名參加的。這么難得的機會,他怎么就不愿參與呢?課后我找他聊聊,問他為什么不愿參與的原因。原來他也很想報名參加,可是卻擔心自己表演得不好,怕同學們嘲笑他,更怕在師生面前丟臉。于是我跟他講:你還沒有表演,怎么就知道自己表演得不好呢?你要有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這樣就有膽量站在大家面前表現(xiàn)自己的才能和智慧!一個人如果對自己都沒有信心,那別人又怎么看得起你呢?在我的耐心開導下,第二天,他怯怯地報名了,他的節(jié)目是“撲克牌魔術表演”。結果在文藝會上,他的精彩表演贏得了同學們一陣陣熱烈的掌聲。這給他的學習、生活帶來了極大的自信。之后,我常在課后抽空與他談心,聊他感興趣的事情,讓他意識到老師尊重他、信任他,對他和對其他同學是一樣的。漸漸地,我發(fā)現(xiàn)他課后都樂于與同學們相處了,也能獨自完成自己的衛(wèi)生區(qū)打掃工作了,最可喜的是他的成績也進步了。
信任是一種愛的教育,這種愛的教育力量無比神奇,它能樹立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崇高威望。而信任的實質是尊重。對于生理和智能發(fā)展階段的學生,首先應該給予尊重。特別是后進生在這方面顯得比較敏感,因此教師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對于后進生更應該尊重他們的人格,尊重他們的勞動成果,在尊重中恢復它們的自尊。信任是一種鼓勵,讓后進生在信任中克服缺點,在信任中提高受挫的能力,在信任中恢復勇氣和信心。
寬容是一種美德,更是一門教育藝術。教師在教育教學中,適當應用寬容的手段,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為人非圣賢,孰能無過?老師不是圣人,學生也不是圣人,而那些正在成長中的孩子,在學習生活中難免會犯這樣或那樣的過錯。特別對于那些后進生,由于自控能力較差,他們出現(xiàn)過失的可能性就更大,有時他們的某些舉動往往是下意識的行為。所以老師們要樹立“允許學生犯錯誤的教育觀”,把育人當作一項長期的事業(yè),用發(fā)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學生,保持一顆寬容的心去對待每一位學生,特別是后進生。在學生犯錯誤時,對他們進行教育開導、慢慢啟發(fā)。他們都會接受的。如果你能采用訓斥、諷刺、挖苦的方式來處理,這樣學生往往會壓而不服,有的學生表面虛心接受,可背地里卻會消極抵抗、暗中作亂。因此,后進生如果不是犯有大錯,老師們就應該冷靜分析原因,看看這一過錯行為在學生成長中屬于什么性質的問題,然后用大海一樣的胸懷來寬容他們,給他們一個臺階下,再加與引導,進行幫助。這樣,這些犯錯的學生就會從寬容中感受到教師對他的愛護和人格的尊重,從而自覺改正自己身上的缺點,主動接受教育。
體諒并寬容學生,創(chuàng)設臺階給學生下,其實是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過程,表面看來是“退一步”,而實質上是在“進兩步”,使教育真正深入到學生心靈深處,并內化為自覺的行動。
通過介紹先進人物的事跡,對后進生產生一種感染和激勵作用。后進生一般都比較注重具體的、實際的東西,對老師空洞的說教,常有一種逆反心理,你要他這樣,他偏要那樣。所以,單憑說理是難以見效的。針對這一心理特點,教師應常向他們講述老一輩革命家或是科學家的故事,如徐悲鴻、華羅庚、愛因斯坦、愛迪生等名人的先進事跡,讓他們知道原來很多先進人物在小時候也是很調皮的,原來的學習基礎也不算多好,而是后來由于發(fā)奮努力,才成就了大事業(yè)。同時,還可以從以往所教的學生,或是從本校本班級樹立學生身邊的典型,尤其對那些基礎較差但進步較快的同學給予大力表揚,號召全體同學向他們學習,這樣做,不僅促使這些學生加倍努力,而且也讓后進生看到進步的希望。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經常宣傳榜樣,樹立典型,對差生的教育就能收到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