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西縣畜牧水產局,安徽 合肥 230000)
(1)病料。在河南地區(qū)內10個發(fā)病雞場取患病雞肝臟、脾臟等臟器備用。其中駐馬店1例、新鄭1例、鄲城1例、中牟1例、杞縣1例、汝州1例、廣武1例、睢縣1例、濮陽1例、開封1例。
(2)藥敏試驗。用常規(guī)紙片法對已純化分離物進行藥敏試驗。藥敏判斷標準:根據抑菌圈直徑的大小將敏感性試驗結果分為:敏感(S)、中度敏感(I)和耐藥(R)。藥物敏感標準依據是CLSI提供的人醫(yī)藥品的判斷標準。獸醫(yī)專用抗菌藥物的判斷標準系參考人醫(yī)同類藥物標準。
(1)細菌分離培養(yǎng)及形態(tài)染色結果。在伊紅美蘭培養(yǎng)基上長出紫黑色菌落,帶金屬光澤;在麥康凱培養(yǎng)基上,圓形表面光滑濕潤、邊緣整齊、稍隆起的粉紅色菌落;在肉湯中呈均勻渾濁生長,管底黏性沉淀,管壁有菌環(huán);在普通瓊脂培養(yǎng)基中呈圓形、表面光滑、邊緣整齊的灰白色菌落。挑取單個典型菌落經革蘭氏染色鏡檢,可見倆端鈍圓,散在或成對存在革蘭氏陰性短桿菌。
(2)藥敏試驗結果。這些結果與2006年王永芬等[2]報導的結果有很大差異,結果表明分離出的十株禽源大腸桿菌對17種藥物均出現不同程度的耐藥性,17種藥物中有15種藥物的耐藥性>70%,其中強力霉素、頭孢哌酮、利福平、阿奇霉素、青霉素、萬古霉素、阿莫西林、氨芐西林8種藥物耐藥性達90%,硫酸新霉素、克林霉素2種藥物的耐藥性達100%,無菌株對其敏感;此結果與Melzer M等所報道的人大腸桿菌耐受頭孢類藥物有所不同,但與R. Sharada等所報道的大腸桿菌對喹諾酮類藥物敏感,對四環(huán)素、羅紅霉素等耐藥的結果一致;而敏感率>50%的只有阿米卡星和頭孢他啶。
不同地區(qū)耐藥性相差很大,這與報道的具有一致性。所分離的10株致病菌對17種藥物中有15種藥物的耐藥性>70%,其中強力霉素、頭孢哌酮、利福平、阿奇霉素、青霉素、萬古霉素、阿莫西林、氨芐西林8種藥物耐藥性達90%,硫酸新霉素、克林霉素2種藥物的耐藥性達100%,無菌株對其敏感;而敏感率>50%的只有阿米卡星和頭孢他啶,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地域間的用藥習慣,養(yǎng)殖戶的隨意用藥等因素有關。
①長期低劑量使用抗菌藥:估計用藥,用藥稱量不準或比例不當,有的養(yǎng)殖戶因治療心切,用藥1~2 d后不見療效就更換藥物,甚至任意加大劑量,這不僅浪費藥物,還造成藥物中毒或疾病加重造成中毒;或者長期使用同一種藥物,不僅使致病菌產生耐藥性,還會引起雞體慢性中毒。②給藥方法不當:給藥方法有飲水給藥、拌料給藥和注射給藥。飲水給藥或拌料給藥方便快捷,而注射給藥工作量大,一些養(yǎng)雞戶往往圖省事或者受條件限制,所有藥物都采用飲水給藥或拌料不按療程用藥。不到療程就更換藥物,用藥時間過短,常常延誤治療的最佳時期,導致病情加重。③人藥獸用:由于獸用藥物常添加除主要成分以外的其他成分以提高臨床效果,且不在產品說明書中說明,使獸用藥物的信譽下降,人們用人藥來代替。④投藥時機不當:要使藥物充分發(fā)揮其療效,還要掌握好投藥時機,應按動物的個體差異、疾病的發(fā)展情況而靈活選用藥物,以減少藥物對機體產生不良反應和毒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