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肅省金昌市實驗小學)
合唱教學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其具備培養(yǎng)小學生學習音樂文化的興趣并提升小學生的音樂演唱能力的功能。在素質教育理念廣泛推行的時代中,小學課程改革不斷深入化,小學音樂教學質量得到人們的高度關注。但是,現階段部分音樂教師沒有認識到合唱教學的意義,教學方法單一化顯著,無法激發(fā)學生參與合唱教學的興致,基于此本文進行詳細解析。
合唱教學是小學音樂課堂的主要構成,其在落實小學音樂教學目標上發(fā)揮的作用是極為顯著的。合唱教學的意義在以下幾方面體現出來:①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與樂感;②增強學生的審美能力與整體素養(yǎng)。由此可見,在音樂課堂上進行合唱教學,有助于培養(yǎng)能力全面、素質優(yōu)良的小學生。最近幾年中組織的合唱比較與表演數目逐年增多,小學音樂教師也應深度研究提升合唱教學有效性的教學辦法,以學情、教學設施以及自己所持有的教學理念為基點對教學策略進行合理革新,借此方式大幅度提升學生的音樂內涵與整體素質。
課程教師對合唱教學的認知程度直接關系合唱教學質量,故此在推廣合唱教學模式的過程中,教師對合唱教學的參與度高低是極為重要的。合唱教學對教師職業(yè)能力學生素質均提出較高需求,國內部分小學音樂教師不是音樂專業(yè)院校畢業(yè)的,此時極易放棄合唱教學。此外,在應試教育理念的長期影響下,教師重視的多數是學生對課程知識記憶的牢固性,而沒有關注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情況。合唱音樂能力掌握效果難以從卷面分數體現出來,合唱教學不受重視。
音樂課程創(chuàng)設的宗旨在于對學生各種聲部配合性、發(fā)音精確性以及氣息控制能力的訓練,這就要求課程教師有針對性地設計課程教學內容,并采用最有效的教學方式,想方設法強化學生對音樂知識與技能掌握的全面性。但是,現階段國內多數小學學校沒有重視對音樂教師專業(yè)知識進行有效培訓,音樂教師綜合素質與業(yè)務能力偏低的現象是極為常見的。這樣,教師在課程教學期間,難以參照音樂課程知識的特殊性以及學情差異選用最佳的教學方法,傳統教學方法的應用,是學生的主體地位被淹沒,不利于調動學生參與合唱教學活動的主觀能動性,甚至會有厭煩的情緒衍生出來,這對小學音樂合唱教學質量的提升產生負面影響。
合唱教學對音樂素質提出較高要求,在小學音樂課堂上開展合唱教學要求全體學生對在發(fā)出每個音節(jié)時一定要確保其精確性,與此同時,學生也應該將不同的聲部準確唱出來。這主要是因為學生在參與合唱教學活動中,每個人都需要演唱相應的部分的緣故。要想使合唱教學活動運行的和諧性有所保障,參與教學活動的學生一定要經過數次發(fā)音練習。小學生因為年紀尚小、自控能力較低,很難在反復性的合唱訓練中維持高度的興致,很可能對音樂產生枯燥感,對合唱教學參與的興致處于不斷下滑的態(tài)勢中,這對音樂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產生的影響是極為不利的。
這是提升學生合唱整體水平的有效辦法之一。合唱音樂一般會具有較強的律動感,這是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知識靈動性與活躍性的有效辦法之一。不同的合唱曲目所具備的音色和音調存在顯著差異性,并且不同樂器在不同合唱曲目演繹過程中也會扮演不同的角色,在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過程中,為了最大限度地提升音樂教學的有效性,音樂老師應科學而巧妙的應用音樂富有的律動感,并輔以與之相匹配的合唱樂器,協助學生更為全面的掌握合唱曲目的音調與音準,為小學音樂課堂中合唱教學活動的有序展開奠定基礎。
《音樂課程標準》中已經對小學音樂課程教學設置明確的總目標,具體是借助多元的音樂教學活動去培養(yǎng)處于小學階段學生對音樂知識學習的興致,將音樂的感染力和表現力充分體現出來,有效挖掘個體的聯想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對音樂的賞析能力,不斷充實自己的內心世界,獲得更多的情感體驗?!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中所蘊含的道理每一位教育者均知曉,故此在合唱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興趣,以課程教學大綱為基準,對其內涵深度解析,并結合學生現實狀況對合唱教學模式進行革新,巧妙的套用其他課程經典的教學方法,最大限度的激發(fā)學生參與合唱教學的熱情,使合唱教學在音樂課堂教學中熠熠生輝,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文化學習能力以及提升藝術素養(yǎng)。
小學音樂課程教學的目標之一是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賞析能力,這是構建學生音樂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因素之一。21世紀中,計算機技術在教育、生活、醫(yī)療等領域中得到大規(guī)模應用,將網絡媒體技術應用于小學音樂課程教學中,對合唱教學效果產生的影響是極為深遠的。在合唱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以網絡媒體技術為憑借,為學生展示一些與合唱內容相關的圖片、視頻等資源,組織學生認真觀看、靜心聆聽,不斷強化對音樂曲目內涵的賞析能力。借助聆聽不同風格音樂曲目的方式,能夠強化學生對合唱曲目的認知與理解程度,解讀曲目中所涵蓋的音樂表現手法,從思想上感受音樂文化的魅力,體驗音樂的美妙與神圣。
在素質教育理念不斷推行的時代中,小學音樂教師也應積極整改合唱教學模式,使其滿足現代社會的發(fā)展需求,整改以往固定式的合唱教學模式,不斷完善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方法,實施科學有效的自由化合唱教學模式。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斷放大學生的優(yōu)點,引導他們積極采用適合自體合唱學習的方法,并鼓勵學生在課余時間對合唱曲目進行訓練,使學生的身心的得到有效放松的同時,也協助學生在寬松的環(huán)境中不斷提升合唱的技藝與水平。除此之外,課程教師在小學階段對學生的合唱方式進行正確引導,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可以激發(fā)學生對優(yōu)雅經典合唱樂曲的向往,潛移默化的提升學生對音樂內涵的感悟能力。
綜合全文論述的內容,對合唱教學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意義有更為全面的認識。音樂教師在后續(xù)課程教學中,應科學組織學生進行合唱活動,利用合唱的律動感、優(yōu)化教學內容、積極采用網絡媒體等技術并構建自由化的合唱教學模式,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參與合唱教學活動的興致,對其進行有效引導,從而將合唱教學在提升小學音樂教學整體質量方面的作用凸顯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