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與學生進行溝通的方式、語氣與用詞都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和思想,所以教師一定要注意在與學生互動的同時,能夠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知識的快樂,能夠積極主動地學習語文知識,靈活地運用教師傳授的知識內容到實際的生活中去,可以與他人更好地進行溝通和交流。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師生互動;話語溝通
在實施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師生互動是活躍課堂教學氛圍的一個有效途徑,對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有著積極的作用和意義。話語溝通為師生互動的有效方法,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力,讓師生之間的關系更加融洽,促進了教學效果和質量的提升。話語溝通這一師生互動方式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的運用方法有很多,效果不盡相同,而為了提高話語溝通在小學語文教學師生互動中應用的效果,提高教學的有效率和質量就應該充分地認識到小學語文教學師生互動中話語溝通的重要性,并對話語溝通的實施策略進行探討。
一、 話語溝通的重要性
1. 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小學生年齡均相對較小,大多數都處于一個愛玩、愛鬧的階段,這一時期的學生并不能適應枯燥、沉悶的課堂教學氛圍,大多數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不高。而話語溝通在小學語文教學師生互動中的運用可以增加師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讓課堂教學內容變得更加豐富,營造一個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并突出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進而達到提高小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的目的。
2. 有利于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目前,我國大多數小學語文教學課堂均存在著教學效率低下的情況,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效果并不能滿足學生學習的需要,不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而在實施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師生互動中運用話語溝通可以讓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實際需要,進而針對性地對知識點進行講解和授課,以便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和質量。
3. 有利于豐富教學手段和方法
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大多數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方法和手段均相對單一,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得不到體現,依然采取教師“一言堂”的教學模式。而話語溝通在小學語文教學師生互動中的運用給予了學生發(fā)表自己觀點和想法的機會,發(fā)揮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性,既改變了傳統的教學觀念也豐富了教學方法和手段。
二、 小學語文教學師生互動中話語溝通的實施策略
1. 創(chuàng)設科學和合理的話語溝通情景
語文教師在實施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摒棄傳統的教學方法及觀念,擺脫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充分地發(fā)揮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教師在實施小學語文教學師生互動的過程中應該為學生營造一個科學、合理的話語溝通情景,使學生在教學情景的引導下更好地了解教學內容。教師利用豐富、生動的教學情景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地與教師進行溝通和交流,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進而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例如,教師在對《草船借箭》這一教學內容進行講解的過程中,就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科學、合理的話語溝通情景實施教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有關《草船借箭》過程的相關視頻,教師在播放視頻的過程中應該找準時機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教學的內容進行充分的講解和說明,并在學生觀看視頻的同時讓學生說出自己對于教學內容的理解和認識,這樣的話語溝通情景有助于師生互動有效性的提升。
2. 在課堂教學中增加師生討論環(huán)節(jié)
語文教師在實施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強化師生溝通,教師應該根據教學的內容安排師生討論環(huán)節(jié),進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和質量。課堂教學中的師生討論是教師與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有效溝通和交流的主要方式。因此,教師應該為學生營造一個公平、民主的課堂討論氛圍,根據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選擇討論的內容,進而激發(fā)學生討論的積極性和熱情,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討論環(huán)節(jié)中來,進而讓學生更好地對教學內容進行學習和理解。例如,教師在對《詹天佑》這一教學內容進行講解的過程中就可以通過在課堂教學中增加師生討論環(huán)節(jié)實現話語溝通。教師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安排學生進行師生討論。首先教師應該讓學生對詹天佑的任務形象進行分析,并讓學生對自己的想法進行總結和發(fā)言,教師引導學生將人物特點更加具體和全面的進行總結,在學生發(fā)表完自己的觀點后,教師進行總結,這樣的討論方法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
3. 通過課堂提問實現師生話語溝通
課堂提問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話語溝通的一個有效方法和途徑,教師在運用這一方法應該完善提問的形式,保證提問的科學性和有效性。教師在提問的過程中應該保證問題可以引起師生的話語交流,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讓學生得到啟發(fā),推動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更好理解以及學習,在促進師生互動和話語溝通的同時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以及質量。例如,教師在對《觀潮》這一教學內容進行講解的過程中,應該通過課堂提問實現師生話語溝通。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以及教學內容提出問題,教師提問應該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和層次性,按照“潮來前”“潮來時”以及“潮去后”三個部分對學生進行針對性地提問,讓學生有層次感地回答問題,啟發(fā)學生正確地對文章進行歸納和總結,在一問一答中實現話語溝通,并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掌握和理解。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教學師生互動中的話語溝通屬于課堂藝術,對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以及豐富教學的手段和方法均有著積極的作用和意義。
參考文獻:
[1]王秋蓮.小學語文教學師生互動中的話語溝通探析[J].新課程,2014,(28):384-385.
[2]向大娟.小學語文教學師生互動中的話語溝通探析[J].新課程,2016,(28):173-174.
[3]朱艷峰,劉長菊.小學語文教學師生互動中的話語溝通[J].中國校外教育,2016,(20):426-428.
作者簡介:林娜玲,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縣第二實驗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