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zhí)熨F
【摘 要】雙語教學已經(jīng)成為當前教育改革的熱點和重點,越來越多的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和學校已經(jīng)成為實施雙語教學的重點。然而,在當前彝族地區(qū)小學教育中,仍然存在著許多問題,制約著彝漢雙語教學效果的實現(xiàn)。因此,教師應當積極探討利用雙語教學提高彝區(qū)低年級學生說話寫話能力的策略。
【關鍵詞】雙語教學;彝族地區(qū);低年級;說話寫話能力
【中圖分類號】G7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4-0232-02
一、引言
在低年級階段開展雙語教學對教師來說是一項難度較高的教學任務。雙語教學從廣義的層面上來說,就是以兩種語言作為語言教學的教學。由于彝語作為民族語言的特殊性,雙語教學視域漢語為地域語言,以彝語為第二語言的組合,主要目的是借助學生對彝語的理解促進漢語的教學,進而有效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因此,雙語教學不僅應用于學生的語言交流,更應當滲透于各門學科的教學之中。
說是寫的基礎,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說話訓練顯得尤為重要。在彝族生活地區(qū),低年級學生基本上不具備漢語說話能力。提高低年級學生漢語說話能力不僅能夠發(fā)展彝族學生已有的語言,而且能夠提高彝族學生說話寫話的標準型和規(guī)范性。因此,彝族地區(qū)低年級學生的說話訓練是寫話訓練的基礎,教師應當予以高度重視。
二、用拼音當“做試金石”口頭訓練說話
漢語拼音,是認識漢字、學習普通話的基礎性工具。由于長期受到生活環(huán)境的影響,彝族地區(qū)低年級學生在與他人交往過程中漢語使用和表達能力受到了嚴重的阻礙,甚至不具備漢語能力,不具備運用漢語語言傾聽和表達的基礎。進入學校學習之后,他們接觸漢語主要是從學習漢語拼音開始的。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味地灌輸漢字發(fā)音、書寫并記憶漢語字母和字形,拼讀漢語音節(jié),這種簡單枯燥的教學方式很容易引發(fā)他們的厭學情緒。在低年級所用教材中,通常都會配置一些意境優(yōu)美的圖畫,教師可以在拼音教學中借助這些圖畫,以拼音代替漢字,讓小學生先說后寫,邊說邊聽,并且教師利用彝語引導學生學會說話,允許學生用彝語回答教師的提問。例如,教師在教學聲母與韻母組成的音節(jié)中,可以先讓學生根據(jù)四聲練習說話,每一種發(fā)音都組成一個句子。低年級學生可以根據(jù)四聲組合成不同的詞語,造不同的句子,這樣做既能鞏固拼音學習,擴展學生的思維,同時又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fā)了學生說話的興趣和欲望。
三、漢字加拼音加母語——彝語“扶”著寫話說話
在學生學完拼音之后,利用漢語拼音教學生識字時,為了鞏固學生已學的漢字,加深學生對漢語拼音的理解和記憶,教師應當用彝語翻譯和講解漢語生字,幫助學生理解漢字的意思;然后先用生字組詞,再用組成的詞語造句,并將造的句子寫下來。寫話的時候,一定要使用漢字將學過的會寫的漢字寫出來,不會寫的字則用漢語拼音代替,這種漢字加拼音加母語講解的教學方式,能夠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激發(fā)學生說話寫話的興趣,不僅加深了學生對所學拼音和漢字的理解和記憶,提高了造句能力,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養(yǎng)成了勤于動手、動腦的良好習慣,為作文能力的培養(yǎng)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四、充分利用說話課,多給孩子們提供說漢語的機會
教師在進行雙語教學時,要充分利用說話課,多為孩子創(chuàng)造說漢語的機會。如教師可以讓低年級學生介紹自己的生活中發(fā)生的事情,要求學生在講述的時候態(tài)度要大方,聲音要洪亮,說話要有條理性,并給予他們充分的贊揚和肯定,以激勵、啟發(fā)不敢說、不會說的學生,調動他們說漢語的積極性;對于聲音不大的學生,應當鼓勵他們大聲講出來。這樣,不敢說話的學生也有了說漢語的積極性,從而帶動了全體學生,漢語教學氣氛逐漸活躍起來。在此基礎上,教師進一步給學生提供看圖說話的機會,讓學生用漢語描述圖畫中的內容,引導學生在日常交流中也使用漢語說話,久而久之,學生運用漢語說話的能力就會得到相應的提高。
五、采用多樣化方法,給學生創(chuàng)設說話的情境
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彝族地區(qū)學生在家中都能看電視,都喜歡看電視,教師可以有效利用學生的這一特性,讓學生從動畫片、動物世界等電視節(jié)目中學習漢語,并讓學生將在電視中看到的節(jié)目用漢語講述出來,用漢語描述動畫片的故事情節(jié)和動物世界中的動物行為,對于表現(xiàn)好的學生,給予恰當?shù)莫剟?,對于講的不好的學生,也應當給予鼓勵。教師也可以讓學生用漢語描述自己喜歡的東西和自己的所見所聞,要求學生有序、條理地表達清楚。采用多樣化方法,為學生創(chuàng)設說話的情境,能夠調動學生說漢語的熱情和積極性,并且提高說話的邏輯性和條理性。
六、訓練、鼓勵彝族學生要學會說完整的漢語
教師還應當不斷訓練、鼓勵彝族學生學會說完整的漢語。低年級的學生不懂得漢語語法,特別是彝族學生,不應當過早地為學生講解漢語語法,因為彝語和漢語的語法是相反的。漢語語法的結構時“主謂賓”,而彝語的語法是主賓謂,就不是一句完整的話。這時,教師應當告訴學生,完整的漢語就是在表達時告訴他人“誰”、“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等等。在學生理解了完整的話的概念和結構之后,教師應當讓學生反復練習說“完整的話”,并讓學生之間互相評價、提出意見。久而久之,低年級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就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詞匯量也會相應地增加。
彝族地區(qū)低年級學生的說話訓練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項應當長期堅持的工程,教師應當將說話寫話訓練舌頭到各科教學和實際生活中去,引導學生學會自然而然地用漢語交流。教師應當善于發(fā)現(xiàn)周圍生活和學習中的漢語訓練資源,加強說話寫話能力的訓練,提高學生說話的規(guī)范性,達到能夠使用漢語流暢表達的境界。
七、結語
總而言之,彝族地區(qū)的低年級教學應當以提高學生使用漢語說話寫話能力為教學的首要任務,不僅要求學生聽得懂、說得出漢語,還要他們學會用漢語寫作。因此,在開展彝漢雙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為學生創(chuàng)造學習漢語、訓練說話寫話的情境和機會,提高學生的漢語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以實現(xiàn)雙語教學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段莉,張藝騫.加強彝族雙語教學,提升彝區(qū)學生說話寫話水平[J].媒體時代,2015(10):171.
[2]沈文貴.淺析利用彝漢雙語教學提高彝區(qū)低年級說話寫話能力[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2014(0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