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利銀
【內(nèi)容摘要】隨著教育的改革和和發(fā)展,學生的文化成績并不是唯一的教學目標,促進學生形成良好品的品德行為和社會性發(fā)展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學任務。品德與社會是小學教學中的重要科目,教師應該引起重視,改變之前的教學模式,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讓學生的發(fā)展更適應社會的潮流,所以提升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的有效性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相應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品德 社會教學 策略
前言
在基礎階段的教學中,品德與社會教學是非常重要的。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進步,一個人的道德水平受到了更多的重視,小學是培養(yǎng)學生正確價值觀念和行為品德的重要時期,重視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把學生培養(yǎng)成一名優(yōu)秀的人才是所有教師的職責。教師在小學品德與社會的教學中,應該轉變教學模式,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實際的情景中感受品德與社會的相關知識,促進學生自身品質(zhì)的提升,這是提升教學有效性的重要途徑。
一、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中突出的問題
1.教學方法陳舊
小學品德與社會是一門與學生生活實際緊密相連的學科,這門學科的教學可以促進學生道德素質(zhì)的全面進步,因此教師的教學與引導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采取的教學方法過于陳舊,學生從課堂中感受不到新奇的東西,只是一味的被動接受理論知識,這會抑制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發(fā)展,沒辦法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創(chuàng)新型的人才。
2.應試化傾向嚴重
在小學階段的教學中,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而品德與社會的學習是學生接受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徑,同時這門學科的教學還能開拓學生的視野,讓學生更好的適應社會生活。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教師更多的是強調(diào)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要求學生掌握教材中的重點內(nèi)容,讓學生在考試過程中可以更好的發(fā)揮。這種教學模式忽視了學生的情感發(fā)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能自主的思考,長期處于這樣的學習氛圍中,學生將會失去學習的興趣,抑制這門學科教學有效性的提升[1]。
3.學校的重視程度不夠
很多小學校都忽視了品德與社會這門學科的教學,在課程的安排上面不夠用心,這會給很多教學老師帶來不好的影響,利用這門學科的時間開展其他教學科目。另外很多學校都沒有專業(yè)性的教學老師,在品德與社會這門課程的教學中請其他科目的老師代課,大大降低了教學的質(zhì)量,嚴重影響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二、提高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1.建立師生互動關系
師生之間良好關系的建立是課堂教學有效性提升的必要途徑,因此教師在小學品德與社會的課程教學中,教師要與學生建立起互動的關系,以小學生的發(fā)展特點為中心開展教學,讓學生在理解基礎知識的同時也能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讓學生的自身品質(zhì)得到提升[2]。比如在北師大版四年級品德與社會《人們在土地上耕耘》這一主題內(nèi)容的教學中,主要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了解食物是人類生存的最基本條件,幫助學生思考,產(chǎn)生了解食物來源的愿望。教師可以從課堂提問入手:我們餐桌上的食物有哪些?這些食物從哪里來?建立起與學生的互動關系,引發(fā)學生思考,活躍課堂氛圍,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積極挖掘教學內(nèi)容
在小學品德與社會這門學科的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明確教材大綱,并且積極挖掘教材中的教學內(nèi)容,豐富學生的情感思維,促進他們品質(zhì)的提升。比如在北師大版《無情的火災》這一內(nèi)容的教學中,教師就要明確教學的目標,讓學生了解火災的危害和發(fā)生原因,并讓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防火意識。與此同時,教師還要積極挖掘教學內(nèi)容,從火災延展到消防人員,充分體現(xiàn)出消防人員的重要性,讓學生對消防人員有更多的崇拜和尊敬,讓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從課堂教學中學到不一樣的知識。
3.拓展教學空間
在小學品德與社會這門學科的教學中,教師不應該只局限于課堂教學,而是積極拓展教學空間,讓學生融入到社會實踐中,更好的感悟所受到的教育。比如在北師大版《我們身邊的交通事故》這一內(nèi)容的教學中,教師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感受交通事故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傷害,可以組織學生到交警隊進行了解和學習,請專業(yè)性的人員為學生們講解和分析生活中的交通事故,讓學生更好的感受交通事故的危害性。這種實踐性的活動比傳統(tǒng)的教室教學更加有效,在豐富學生知識的同時,也促進了學生情感的升華,這是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的主要目的。
結語
總的來說,要想提升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必須根據(jù)這門課程的特點和小學生的發(fā)展特點選擇教學方法,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實際的教學情境中感受這門學科的重要性,促進小學生思想道德品質(zhì)的提升。另外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還應該倡導學生自主性學習,構建積極主動的課堂氛圍,最大限度實現(xiàn)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希望通過本文的探討能夠為小學品德與社會的教學提供一定參考,促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為學生以后的健康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姜東旭.淺談當前農(nóng)村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的不足及策略[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0(3):128.
[2]王文軍.淺談小學品德與社會的教學[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3(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