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春霞
【內容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微課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應運而生,憑借其自身強大的優(yōu)勢逐漸占據(jù)課堂,成為教學"新寵",被廣泛應運于各種學科。有效的微課應用不僅能提高課堂有效性,激發(fā)學生興趣,調動其積極性,還能活躍課堂,發(fā)展思維,最大化地提升課堂質量,為深入的互動探究奠定扎實基礎。文本就圍繞微課在知識點、解題以及實驗等方面探究其具體運用。
【關鍵詞】高中化學 微課 運用
微課,主要以視頻為載體,將教學中的重點、難點進行講解、實驗教學的過程。相比于傳統(tǒng)教學,其具有很多明顯優(yōu)勢,像時間短,一般控制在十分鐘以內,而且針對性強,能突出要點,對于重要的實驗直接演示其變化過程。學生在運用時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能隨時隨地觀看,由此便大大提升了學習效率,讓教學更具靈活性。由此,不僅極大地豐富了課堂教學,還有效豐富促進了學生認知,讓其輕松掌握,高效學習。
一、突出要點,強化理解
高中化學具有知識點多,記憶量大的特點,給學生認知理解帶來了很大障礙。傳統(tǒng)教學習慣直接講解,但效果并不理想,不僅“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累”,還引發(fā)了其反感,一度陷入低迷狀態(tài)。對此,就可利用微課分散知識點,將龐大的知識體系分段記憶,以此降低理解難度,達到強化效果。化學教學中涉及很多元素化合物,形式種類很多,以鋁為例,將其分解,就可細化為單質鋁和鋁的化合物,以此制作微課,重點講解其性質、作用和制法,促進學生分段學習。這樣一來,學生就能針對自己的不理解或有疑惑的地方反復觀看,深入分析,及時有效地掌握。在這一過程中,既不會感到煩躁、壓力,也不會覺得很難,久而久之就能掌握這一學習方法,將大知識點細化,抓住重點理解記憶,實現(xiàn)靈活掌握、運用。
此外,對于重難點也可采取這一方法突破,在原有認知的基礎上引入微課,不僅能促進學生理解掌握,還能幫助其深化,加強知識印象。通常,我會將學生的問題總結,以直觀、形象的方式展現(xiàn),借助視頻將抽象知識具化,適當增加趣味,便于學生理解掌握。以有機化學中乙醇的性質為例,我就借助視頻直觀呈現(xiàn)乙醇分子模型,引導學生分析其結構特點。然后借助動畫呈現(xiàn)其催化氧化消去分子的結構變化。由此,學生便對其分子結構反應特點有了較深入的理解,并在文本的基礎上自主總結、提煉,促進對重點的有效掌握,完成了預期的學習目標。需要注意的是,在借助微課講解時,要關注學生認知構建,引導其自主完善知識體系,不斷補充,為能力發(fā)展做好準備。
二、以線構面,靈活解題
微課最突出的特點就是短小精悍,主要體現(xiàn)在時間的“短”和內容的“精”上。課堂時間是有限的,如何最大化發(fā)揮微課作用呢?這就需要我們合理安排,優(yōu)化配置,在教學中突出重點,嘗試“以線構面”,即圍繞一條主線,提高教學內容的集中化,精髓化,引導學生靈活運用學習資源,在認知理解的過程中優(yōu)化思維,提高效率。
在解題方面,微課的作用不容小覷,結合不同的錯因,像審題不清、粗心大意、理解不明等就可以借助微視頻展開針對性講解,及時解決不同學生的問題,讓其掌握相關技能,融會貫通,舉一反三:
例1:一定條件下磷與干燥氯氣反應,如果0.25g磷消耗掉314mL氯氣(標準狀況),則產(chǎn)物中PCl3與PCl5的物質的量之比接近于( )。
A.1:2 B.2:3 C.3:1 D.5:3
這一題錯誤率很高,分析原因,主要是因為學生缺乏相關的解題技巧,而不能靈活運用信息理解,進而沒有選出正確答案。對此,我就制作微視頻具體講解,引導學生設未知數(shù),根據(jù)P元素守恒得出兩者關系,獲得方程組之后,就聯(lián)立解決最終得出具體數(shù)值,得出正確答案是C。
例2:含0.8gNaOH的溶液中通入一定量H2S后,將得到的溶液小心蒸干,稱得無水無7.9g,則該無水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質是( )。
ANa2S B. NaHS C. Na2S和NaHS D. NaOH和NaHS
對于這一題,大部分學生覺得很難,其實問題本身沒有太大難度,只是對要點不是很理解,缺乏一定的解題經(jīng)驗,無法靈活應對,進而讓思維陷入困境。對此,我就設計微視頻,引導其運用數(shù)形結合的思維解決,圍繞“H2S是否過量”進行假設:(1)NaOH全部生成Na2S和NaHS;(2)全部生成NaHS,由此借助質量展開辨析,最終得出無水物一定是Na2S,選擇正確答案A。
通過這樣的引導,不僅幫助學生解決問題,促進思維的突破,掌握正確的方法與技巧,還為其提供了很好的學習方法,為其之后的學習提供指向,遇到問題時自主反思知識與方法,嘗試尋找突破口,促進問題解決,以此提升學習效率。
三、優(yōu)化實驗,激發(fā)興趣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課堂教學離不開實驗,借助微課助力實驗教學不僅能激發(fā)學生興趣,調動其積極性,主動參與到教學中,還能活躍課堂,激發(fā)思維,實現(xiàn)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進而促進理解,深化認知,實現(xiàn)教學效果的優(yōu)化。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可操作的實驗很有限,具體設計時既要考慮到安全問題,又要考慮資源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就可以借助微課彌補,借助視頻引導理解,讓學生有機會看到一些高危實驗的步驟及現(xiàn)象,一解其心中疑惑。眾所周知,日常操作中不能講水倒入硫酸中,對此學生并沒有深信不疑,而只是在反復強調下有所意識。對此,就可借助微課將這一現(xiàn)象演示出來,清楚展現(xiàn)實驗過程及后果,由此便加深了學生印象,讓其知道這一操作的危險性,與此同時激發(fā)了探究興趣,對學科改觀。在此基礎上,我會抓住學生的求知心理,借助微課引導預習、復習,適當插入實驗演示,讓其在興趣的驅動下積極發(fā)現(xiàn)、分析、解決問題。以“平衡常數(shù)”為例,這一概念比較抽象,學生難以理解,我就設計微課配以趣味小實驗引導觀看,讓其在正式學習前做好預習,自主了解內容,讓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隨著信息技術發(fā)展,微課將成為時代進步的教育產(chǎn)物,為課堂教學提供極大便利。在這一背景下,要充分發(fā)揮其靈活、集中、針對性的特點,有效彌補傳統(tǒng)教學的不足,讓學生在興趣的驅動下主動學習,積極探索,促進學科能力的發(fā)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