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麗芳
摘要:小學生正處于思維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其對于客觀事物的觀察多數依賴感性思維,而缺乏邏輯思考的意識和能力,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設計中應該根據數學的學科特點,為學生設計包含邏輯關系的問題,并讓學生在邏輯探索、因果分析中,逐漸形成邏輯思維能力。本文對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培養(yǎng)策略
小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不僅可以提高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思考能力、學習能力還可以為他們以后的生活和工作提供幫助。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是極其重要的。但是,在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同時不要太過于目標化,要以學生為本,注意方式方法,必須結合實際情況。
1 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重要性
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個長時間的不斷培養(yǎng)和強化訓練的過程。相對來講,小學數學教育時間寬裕,且這個時期學生的思維活泛,在自然狀態(tài)下不受拘束,思維方式更加多樣化,這樣的條件下對小學數學教育十分有利。小學正是一個關鍵的過渡時期,此時學生的思維方式正經歷由具體形象向抽象邏輯的轉型。由此可見,小學數學教育在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學生在對數學知識的掌握和理解中,對各種思維方法例如比較分析、抽象概括等進行綜合運用,在這樣的教育下,學生思維能力會得到很大提升。并且數學是一個很有特點的學科,也是理科的經典代表學科。數學十分注重邏輯推理,要求學生有高度縝密的思維,通過學習數學,對形成細致縝密的個人品質也有很大幫助。雖然小學數學的內容較為簡單,但要求同學們具有推理判斷能力。這些判斷在小學中更多的運用符號表達,在強化推理判斷能力的過程中,小學生的思維能力也會隨之提高。小學階段正是思維發(fā)展的黃金時期,因此新課標向小學數學教育提出了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要求。
2 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
2.1營造學習氣氛,激發(fā)學生思考
課堂氛圍是學生學習的客觀環(huán)境,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可以讓學生的思維更加自由、主動,因此,在小學數學邏輯思維培養(yǎng)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重視對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和課堂氛圍的營造,讓學生深入情境,并在情境體驗中,激發(fā)思考的主動性,例如在“乘法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講故事、看視頻、提問題的方式,為學生設計乘法題目,并讓學生在乘法與加法的轉換中理解乘法的由來,從而提高學生對乘法知識的邏輯思考。
2.2 開展實踐操作,重視思維過程
邏輯思維是一個思維活動的過程,小學數學教師在實踐中不僅要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更應該重視對邏輯思考過程的體驗,讓學生在有理有據的邏輯推理中得到啟發(fā)。例如在“余數教學”中,教師為學生安排了“分橘子”的活動,讓學生將9個橘子平均分到4個盤子中,或者將8個橘子平均分到3個盤子中,這樣學生在操作中,就會出現(xiàn)剩余的情形,而這時教師就可以結合生活中常常出現(xiàn)的“不夠分”或者“剩余”的問題,為學生講解余數出現(xiàn)的原因,因此,學生就會將動手操作過程中形成的思考過程與已經出現(xiàn)的數學結果聯(lián)系起來,從而強化對數學知識的體驗。
2.3 轉變思考角度,實現(xiàn)靈活思考
小學生的想象力豐富,但是在邏輯思考中卻常常出現(xiàn)思路限制,缺乏多角度思考的意識,而這對于其思維靈活性的發(fā)展顯然是不利的,基于此,小學數學教師在實踐中,可以從一個問題出發(fā),鼓勵學生開動腦筋,提出不同的解決方案,例如在小學階段,“路程問題”比較典型,教師在問題分析中,可以利用畫線段圖的方式,為學生提供開闊的思路,這樣在數形結合中,學生就可以實現(xiàn)多角度理解,最后,教師組織學生開展互動交流,在思維碰撞中獲得更多的思維發(fā)展空間。
2.4 注重習慣培養(yǎng),形成思維能力
習慣的力量是強大的,小學生正處于良好習慣培養(yǎng)的關鍵時期,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可塑性,潛移默化地進行思維引導,讓學生逐漸形成邏輯思維習慣,進而提高邏輯思維能力。良好的思維習慣包括獨立分析、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等,而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通過對不同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2.5注重創(chuàng)新,讓數學課變得別出心裁
教學中還有一大問題是必須要學生集中注意力,不然老師講的很好,學生沒聽到,那還是不起作用,這就要求教師要對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心態(tài)和心理規(guī)律有一定的了解。如果教師能在課堂中適當運用一些幽默的語言和肢體表達,能使課堂更加生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課堂更加高效。同時教師在教授新知識之前,要進行課程設計,選擇恰當的方法,有意識的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2.6強化引導,訓練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針對學生知識儲備量少,想象力豐富的特點,有意識的引導學生積極動手、動腦,不斷發(fā)散學生思維,引導學生摒棄固有的思維模式,讓學生能夠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由于數學的解題方法非常靈活,教師要注意保護學生的獨特思維,不要用固有思維去束縛學生。但是,教師也一定要將題目的邏輯性解釋清楚,確保學生的解題思路正確。
2.7 強化訓練,注重數學練習題難易程度
正所謂“熟能生巧”,練習題是檢驗和鞏固知識的不二法寶。在練習題的設計中,要以大多數學生為主,難度不宜過大,使大多數學生能接受并獨立計算。這樣的練習題也能加強學生的自信心。此外,教師可以選擇個別有難度的題目作為附加題,使個別成績突出的學生能深入思考,享受探究的樂趣。教師通過對題目進行挑選,有針對地選擇思維性強的題目,輔以有效的邏輯思維培養(yǎng)方法,實現(xiàn)培養(yǎng)學生自主思考的教學目標。
總之,小學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關鍵時期,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一旦形成不僅僅只是應用于學習當中,對學生未來的生活及工作也有重要影響。
參考文獻:
[1]劉雋.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探究[J].小學生(教學實踐).2017(05)
[2]王艷艷.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探究[J].考試周刊.2017(09)
[3]趙曉春.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探究[J].小學生(多元智能大王).2017(01)
[4]朱月亮.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探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5(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