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 陶笛
摘 要: 器樂教學,是在課堂里用樂器演奏和表現(xiàn)音樂的一種形式,陶笛作為課堂樂器進入小學中段的音樂課堂,用于幫助學生提高音準,提高音樂素養(yǎng)。本文從陶笛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陶笛練習方法、課堂實例等進行研究,提高學生的識譜能力和音樂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音樂學習效率,從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音樂學習習慣。
關鍵詞: 陶笛 小學中段 音樂學習
一、引言
美國當代著名的音樂教育心理學家詹姆士·莫塞爾曾說:“器樂教學可以說是通往更好地體驗的橋梁?!碧盏炎鳛槊褡鍢菲魇瞧鳂方虒W的重要組成部分,課堂樂器教學面對的群體是全體學生,每個學生都是學習的主角,在演奏器樂的實踐中感受和體驗音樂帶來的美。
二、選題緣由
筆者是任教在教學一線的小學音樂教師,任教的年級是小學中低段,所任教的407班(原307班)是比較活潑的班級,學生音樂素養(yǎng)差,甚至把do re mi fa sol la si do唱成忽上忽下的音高,音準較亂。在一次音樂課上,我問學生:“你們誰會樂器?都會些什么樂器呢?”班里的大多數(shù)學生邊搖頭邊說:“不會?!辈粌H如此,學生識譜能力弱,對音樂感知能力也弱,對于他們而言選擇一個合適的樂器進入音樂課堂是必要的。
基于以上考慮,選擇學習陶笛幫助學生學習音樂基礎知識和技能,幫助教學,可以提高音樂教學效率。一方面陶笛作為民族樂器,承載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讓學生更了解中國的傳統(tǒng)音樂。另一方面,六孔陶笛指法簡單,學生較容易掌握吹奏方法,學習起來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易拿易學,且陶笛價格相對較低,普通家庭都能接受。
三、小學中段學生陶笛學習策略
小學中段學生經(jīng)過兩年的音樂學習,對音樂的基本要素例如節(jié)奏、速度、節(jié)拍等還是有一些了解的,而且相對于低段的學生理解能力強,比較適合開展課堂樂器的學習。
(一)陶笛
1.陶笛的選擇。陶笛是陶土制成的樂器,按音區(qū)分為低音陶笛、中音陶笛和高音陶笛三種,陶笛有十二孔與六孔兩種形制?;谝羯岷?、吹奏指法簡單易操作等因素,筆者認為六孔AC陶笛(即六孔中音C調陶笛)更適合進入小學中段音樂課堂。
2.陶笛的攜帶。陶笛的材質是陶土比較易碎,小學中段的學生是比較活潑好動的,經(jīng)常會發(fā)生不小心把陶笛弄破的現(xiàn)象。因此,如何攜帶陶笛是急需解決的事情,經(jīng)過實踐摸索出了解決方式:其一,和學生講述陶笛樂器的養(yǎng)護知識;其二,經(jīng)過和家長們的商議,為學生定制攜帶陶笛的夾棉布袋,方便陶笛的攜帶。
(二)小學中段學生陶笛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
學生學習吹奏陶笛的過程,是一步一步由淺入深的學習過程,在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良好的陶笛學習習慣是非常重要的,對學生學習音樂是終身有益的。
1.聽。生活中處處都有音樂,學生每天接受不同的音樂信息。聆聽是音樂學習的重要領域之一,學習陶笛,首先要聆聽老師的范奏,聆聽同學的演奏,從中感知音樂的節(jié)奏、速度、力度等音樂要素,從聽覺上感知。
2.唱。唱是指唱樂譜。演奏一首樂曲,首先要唱樂譜,熟悉旋律,在演唱樂譜的過程中,提高識譜能力和音準。對于小學中段的學生而言,培養(yǎng)良好的音準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陶笛學習中,視唱樂譜可以利用鋼琴幫助學生演唱樂譜,熟悉旋律后,更好地進行陶笛吹奏的學習。
3.復習。陶笛作為一門樂器,需要反復練習才能熟練和鞏固演奏技法,讓孩子養(yǎng)成復習的習慣,才能掌握陶笛的演奏方法。
4.展示。音樂學習的過程是學生參與音樂實踐的過程,在小學中段學生的班級音樂會中設置陶笛專場,給學生展示自己的機會和舞臺,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通過展示體驗到陶笛演奏帶來的成功感。
(三)小學中段學生陶笛練習法
陶笛作為一件樂器,需要大量的、長期的練習才可以掌握演奏的技法,練習陶笛的方法很多,由于是小學中段的學生進行學習,結合實踐筆者總結了幾種練習的方法:
1.趣味練習法。練習本來是一件枯燥的事情,學生很難堅持,那么進行趣味的練習顯得十分重要,增強練習的趣味性,例如模仿吹奏練習,手指按著音孔練習指法,默唱旋律,增強學習的趣味性。
2.氣息訓練法。陶笛在吹奏的過程中,用到的氣息是腹部的,聲音會變得平穩(wěn)。用到的聲音是胸腔的,演奏的聲音變得忽高忽低、忽強忽弱難以控制。陶笛音區(qū)不同所需的氣息用量也不同,低音區(qū)要輕吹,中音區(qū)要用適中的氣流量吹奏,而高音區(qū)則要用到較重的氣流量吹奏。
(四)小學中段學生陶笛學習教材的選擇
在小學音樂教材中,并不是所有樂曲都適合用陶笛演奏,我們按指法區(qū)分,用比較簡單的兩種陶笛演奏指法,配合相應的曲目學習。因此,筆者把適合小學中段音樂課本中適合用葫蘆絲演奏的樂曲予以整合。
指法:C1(C調指法),適合曲目:《小星星》、《劃船曲》、《粉刷匠》、《可愛的家》、《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小紅帽》、《楊柳青》、《小雨沙沙》、《牧童謠》、《我們大家跳起來》、《美麗的黃昏》。
指法:C5(F調指法),適合曲目:《我和你》、《新年好》、《生日快樂》、《四季歌》、《嘎達梅林》、《白樺林好地方》、《小紙船的夢》。
學生在學習陶笛的過程中存在差異,在練習過程中筆者會關注哪一些是演奏較好的學生。學習一定時間后,由演奏較好的學生較多地參與課堂中的吹奏,讓另一部分學生唱歌譜。在最初的學習過程中,學習C調指法及C調指法適合吹奏的樂曲,由于學生基礎差,學習起來較慢,但也是頗有收獲的一個過程。
在學習吹奏《小雨沙沙》這首音樂作品時,當筆者示范結束后,班里一個學生激動地說道:“這時我們學過的歌曲,用陶笛吹奏出來,感覺好棒啊!”有些學生不自主地哼唱出歌詞,學生立刻提起學習的興趣。
(五)陶笛在小學中段音樂課《美麗的黃昏》教學實例分析
《美麗的黃昏》是三年級上冊的一首輪唱歌曲,歌曲旋律比較簡單,難點在于輪唱這一演唱形式的把握,將陶笛運用于教學,解決輪唱的難點。
1.導入環(huán)節(jié)中的運用。教師用陶笛吹奏《美麗的黃昏》的旋律,讓學生對這首歌曲進行初步的感受。演奏結束后,問學生聽完的感受,引導學生說出歌曲抒情優(yōu)美的,速度是中速,節(jié)拍是三拍子。學生對歌曲的速度、情緒、節(jié)拍等音樂要素進行初步的認知。
2.新課教學中的運用。在導入后,筆者出示了《美麗的黃昏》的單聲部旋律,跟鋼琴視唱樂譜熟悉旋律后。請學生聆聽輪唱曲目《美麗的黃昏》,筆者問學生這種演唱形式是什么?與學生對比輪唱與合唱的不同。
筆者出示兩聲部旋律,引導學生一起用陶笛分聲部吹奏旋律。首先,分組分聲部吹奏旋律,在老師范奏的時候學生邊看邊聽的同時按音孔熟悉指法。其次,分組分聲部自主練習兩分鐘。再次,請學生分組分聲部吹奏。在聆聽后,請吹奏較好的兩名學生和老師進行輪奏吹奏,其他學生分聲部輕聲輪唱旋律,學生更清晰地明白自己所演唱的聲部及輪唱的意思。接下來請學生跟鋼琴伴奏一起學唱唱歌詞,正式進入輪唱歌曲教學中。
在小學中段的音樂課堂中器樂教學是服務于歌唱教學的,所以課堂樂器在音樂課中出現(xiàn)的時間要有所控制,不能超過十分鐘,切不可主次顛倒。
3.擴展環(huán)節(jié)中的運用。在學生學會演唱輪唱歌曲《美麗的黃昏》后,按照之前的分組將學生分為兩組,分聲部練習《美麗的黃昏》后,輪奏表演歌曲,對歌曲旋律加深印象的同時,鞏固了輪奏(唱)的音樂表現(xiàn)形式。
四、反思與總結
陶笛運用于小學中段的音樂課堂中,在學唱歌曲的過程中,加入器樂的演奏可以激發(fā)和延續(xù)他們對音樂學習的情緒,在豐富音樂課堂的同時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因為陶笛進入課堂,帶動了班級的音樂學習氛圍,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潛移默化地掌握了更多的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學習更加快樂,對音樂學習益處很多。
參考文獻:
[1]劉思貝.初探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陶笛教學[J].教育教學論法,2017(5).
[2]趙亮.我愛吹陶笛(修訂版)[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14.
[3]王文君.農(nóng)村小學音樂課程器樂教學研究[J].兒童音樂,2012(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