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古無舌上音”在姓氏讀音中的體現(xiàn)

    2018-01-25 23:57:12楊秀巖
    山西青年 2018年21期
    關(guān)鍵詞:聲符中古上古

    楊秀巖

    (衡水學(xué)院文學(xué)與傳播學(xué)院,河北 衡水 053000)

    在2017年4月第23屆乒乓球亞錦賽的比賽過程中,一位名叫“丁祥恩”的選手的出現(xiàn)令觀眾很驚訝,因為之前人們一直叫他“鄭尚恩”。鄭尚恩為什么“改名”為丁祥恩呢?原來,這位選手中文名字本來就叫“丁祥恩”,但是大部分媒體根據(jù)“韓語”發(fā)音(jeong sangeun)直接音譯其名為“鄭尚恩”。丁祥恩為此特意向亞乒聯(lián)提出了更正自己中文名字的要求,所以央視的轉(zhuǎn)播報道里就把“鄭尚恩”改成了“丁祥恩”。

    丁祥恩是從中國吉林移民到韓國的歸化球員,他的名字韓語發(fā)音jeong sangeun,很明顯更接近鄭尚恩,這也是先前媒體叫他鄭尚恩的原因。那么,本來名為丁祥恩為什么在韓語中發(fā)音卻是鄭尚恩呢?首先要明確,他并不是改名換姓了,而是韓語發(fā)音音譯為中文時出現(xiàn)了問題。我們知道,韓語受中國語言影響頗深,漢字在朝鮮半島使用長達兩千年之久,在漫長歷史時期內(nèi),無論字形如何變化,發(fā)音始終接近于它們曾經(jīng)的母體——漢語,比如現(xiàn)在中國人聽起來十分熟悉的“大宇”、“現(xiàn)代”、“三星”等詞的韓語發(fā)音就是這樣??梢哉f,韓語中部分漢字發(fā)音保留了中國古代語音,所以如果追根溯源的話,丁祥恩的“丁”在韓語中發(fā)音接近“鄭”,不是漢語與韓語的問題,而是漢語今音與古音問題。這其中體現(xiàn)著漢語語音演變的一個重要規(guī)律:古無舌上音。

    古無舌上音,是清朝音韻學(xué)家錢大昕提出的理論。指在上古聲母系統(tǒng)中只有“端[t]、透[t']、定[d]、泥[n]”這組舌頭音聲母,沒有“知、徹、澄、娘”這組舌上音聲母。(“端透定泥知徹澄娘”,是音韻學(xué)中用來代表聲母的漢字,古代沒有音素文字,就用漢字表示聲母,描述漢語的發(fā)音。)舌上音聲母是后來從舌頭音“端透定泥”中分化出來的。分化時代大約在中古第六世紀(jì)。用現(xiàn)行漢語拼音簡略地講,是說中古之前沒有今天普通話中的zh、ch、sh、r幾個舌尖后音聲母,都讀成舌尖中音聲母d、t、n、l。“端透定泥”聲母,到了中古分化出“知徹澄娘”和“照穿床審禪”中的一部分,到了元明清匯合成zh、ch、sh。

    “古無舌上音”,在現(xiàn)在某些方音中仍然只有舌頭音,閩方言就鮮明地反映了這一原始語音情況。知徹澄娘的聲母在閩南語中的讀音是[t/ th /t/ n]。如:知母的知、置音ti,徹母的徹、撤音tiek,澄母的治音ti,直音tik。以姓氏為例,普通話聲母為“zh/ch”的 “趙、張、陳、遲”,在閩南方言福州話中聲母為“d”[t],發(fā)音為趙tiou,張tiunn,陳tan,遲ti。從音韻學(xué)方面講,上古趙陳遲皆為定母,張為端母;后來中古語音演變,趙陳遲皆為澄母,張為知母。在閩南方言中時至今日仍是舌頭音端系發(fā)音。

    從上古史料所記載的人名來看,《春秋》的“陳完”就是《史記》的“田完”。中國歷史上有著名的“田氏代齊”事件,在《史記》 里說陳姓與田姓一家,《史記·齊太公世家》:“我遠田氏矣。” 漢代服虔作注:“言我與陳氏宗疏遠。”《說文》:“田,陳也?!薄妒酚洝分^之田氏,是古田、陳聲同。陳是舌上音澄母,田是舌頭音定母。古無舌上音澄母陳,就是讀作定母田?!秴斡[·不二》篇:“陳駢貴齊?!标愸壖刺锺墶?/p>

    還有些姓氏現(xiàn)在還有舌上、舌頭兩讀,如“翟”字有zhái和dí兩讀,即澄母和定母。再如單也有兩讀,音dān,是保留了上古舌頭音端母;音shàn、chán,是中古以后才出現(xiàn)的舌葉音審母和禪母。這種類型的一字多音正說明了“古無舌上音”這一現(xiàn)象。

    反切是古人常用的注音方法,用兩個漢字拼合出第三字的讀音,取前一字的聲母和后一字的韻母和聲調(diào),如:毛,莫袍切。從古人的反切也可以看出古無舌上音這一語音演變特征。北宋時代,雖然知系已從端系分化出來,但此時官修韻書《廣韻》中反切的又音依然保存了一些古讀。如:褚,張呂切,又丁呂切。張呂切聲母是知母,丁呂切聲母是端母。

    利用“古無舌上音”這一語言演變規(guī)律,可以解釋現(xiàn)代漢語一部分形聲字與其聲符普通話讀音不一致的現(xiàn)象。如“周(zh)”作聲符 “碉、凋、雕、鯛、調(diào)(d、t)”等;“詹(zh)”作聲符組成的復(fù)姓“澹(t)臺”;“褚(ch)”的聲符“者(zh)”為聲符還可以組成 “都、睹、堵、賭(d)”等;“鄧(鄧的繁體)”的聲符“登(d)”為聲符還可以組成 “橙(ch)”等字,而“澄”就有deng和cheng兩讀……另外,利用舌上音與舌頭音的對應(yīng)規(guī)律,還可以辨識在多種方言中不分的平舌音和翹舌音,與d、t相對應(yīng)的一定是翹舌音zh、ch、sh。如“單”為聲旁的字,“蟬、嬋”讀chán,“闡”chǎn,“禪” chán/shàn。

    回到丁祥恩的姓氏,丁在上古是舌頭音端母ding,后分化出知母zheng 的讀音,這個讀音流出在韓語中保存下來,與后來“鄭”的發(fā)音接近,而在中國境內(nèi)一直保留下來的是端母的讀音。

    另外,“丁丁”連用用來擬聲,如形容伐木的聲音,《詩經(jīng)·伐木》:“伐木丁丁,鳥鳴嚶嚶?!币魖hēng zhēng,一直沿用至今,不過只限于連用。

    猜你喜歡
    聲符中古上古
    中古之家
    《山海經(jīng)》與上古海洋學(xué)知識
    秦漢時期“跡”字聲符的歷時演變*——兼談錫、鐸兩部通轉(zhuǎn)及相關(guān)問題
    上古
    任時光荏苒——營上古寨
    對外漢語教學(xué)中形聲字聲符特點的應(yīng)用
    歷史感謝發(fā)現(xiàn) 上古炎帝陵碑重見天日
    炎黃地理(2017年10期)2018-01-31 02:14:52
    英文摘要(Abstracts)
    論中古時期佛教類書的編纂
    罕見韻書《聲均表》古韻研究
    語言研究(2014年4期)2014-05-30 07:29:08
    湖口县| 丰原市| 盱眙县| 方正县| 玛多县| 汶上县| 永和县| 千阳县| 夹江县| 阿尔山市| 黑水县| 沈阳市| 竹山县| 大英县| 沧州市| 临沂市| 鄂州市| 永州市| 义马市| 淮阳县| 富顺县| 区。| 肥东县| 蒲城县| 靖边县| 天水市| 邯郸县| 台前县| 兴安盟| 清徐县| 隆化县| 临汾市| 桃园县| 布尔津县| 顺平县| 陇西县| 乌兰察布市| 鞍山市| 台湾省| 合川市| 宁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