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久棟
【摘 要】審題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對題目的正確理解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對問題進行正確解答。教師只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愉悅地學習,才能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學生審題能力在“趣味四部曲”中不自覺地得到提升。
【關鍵詞】趣味;審題;簡單
具備審題能力是每名學生所必須擁有的,但在實際數學學習中,學生因為粗心看錯題目、未看全題目、漏掉題目中隱藏條件等導致解答失誤的現(xiàn)象卻屢見不鮮。很多教師讓學生動筆在題目中圈畫重要信息以求提高學生的解題正確率,但效果甚微,因為他們認為這種方法是教師“強加”給自己的,并且會占用解題時間,不能主動“悅納”審題很少有學生能夠真正明白“磨刀不誤砍柴工”這個道理。
對此,筆者在多年的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摸索出一套趣味審題“四部曲”,在實際教學中運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嘗試整理如下。
一、閃電“看”題
有一檔娛樂節(jié)目《最強大腦》吸引了無數的成年人和兒童,中間有一個比賽環(huán)節(jié)——“閃電心算”深深地震撼了筆者和學生。原來人在經過訓練之后,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情況下,一秒鐘可以解4~6題多位數運算。學生審題能力為什么弱?根本原因就是在看題的時候注意力不能高度集中!教師給予的充分的看題、審題的時間,反而成了一些學生思想開小差的最佳時間。
于是,筆者向學生下挑戰(zhàn)書:想成為我們班的數學“最強大腦”嗎?那就從“閃電看題”開始!今后每一道題呈現(xiàn)的時間都有限,誰能在規(guī)定時間內圈畫出這道題最關鍵的條件或需要提醒其他學生注意的關鍵點,誰就是“閃電看題”這個環(huán)節(jié)的優(yōu)勝者!
學生對這樣的情境設置感到既新鮮又有趣,用他們的話叫“緊張、刺激”。盡管每一道題呈現(xiàn)出來,留給學生看題的時間比原來少多了,可是,學生的注意力反而比以前提高了許多——根本沒有開小差的時間!個別學生偶爾稍微做點與學習無關的事情,就會痛苦地發(fā)現(xiàn):“看”題的時間已到,可是自己卻連題目都沒看完整,后面的環(huán)節(jié)就只能眼巴巴地看著別的同學侃侃而談、得到獎勵,這是無論哪一個學生都不愿意面對的。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里,時間的把控是關鍵,教師既要確保絕大多數學生能夠按要求完成“看”題,又要營造出一種時間不充裕的緊迫感,“逼”著學生自覺主動地不浪費每一分每一秒,學生注意力能得以集中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二、趣味“讀”題
“閃電看題”所營造的時間緊迫感,讓學生的注意力有效集中,這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讓學生“趣味讀題”。請學生將題目完整地讀一遍,但有一個要求:在讀題的過程中,必須將自己剛才“閃電看題”時圈畫的重點有針對性地讀出來,讓聽題的其他人能夠清楚地區(qū)分出這道題的一般條件和重點條件。
有了這樣的要求,那么,以往“波瀾不驚”的一個腔調“平鋪直敘”肯定是不行的。怎樣才能讓別人一聽就明白、耳目一新呢?學生的創(chuàng)意無極限開始了——有的學生在讀題時,先是用一般音量正常朗讀,讀到關鍵的詞、句時突然將音調提高八度或加重語氣,以示區(qū)別;有的學生則故作神秘,念到關鍵的地方突然停住,讓大家錯愕幾秒后才慢悠悠地繼續(xù)讀下去(那意思,你懂的)還有的學生讀題時配合著動作,手舞足蹈……每一次的“趣味讀題”,課堂都成了歡樂的海洋,枯燥、沉悶的數學題仿佛一下子鮮活起來,學生驚喜地發(fā)現(xiàn),原來數學也可以這么玩!
三、情景“說”題
有了前面兩個環(huán)節(jié)的鋪墊,班級里絕大多數學生基本上能明晰這道題的條件是什么、問題是什么,哪些地方是需要格外注意的,哪些則是無用條件。接下來,就要請學生上臺扮演老師,充當“小先生”,向全班學生分析這道題的解題思路,即第三個步驟:“情景說題”。
上臺說題的學生一開始的時候往往很緊張,他們的眼睛總是會不自覺地盯著看老師的反應,卻忽視其他學生,所謂的說題往往會演變成說給教師一個人聽。這個時候,需要教師從旁邊及時給予指導,最好一方面采用幽默的語言緩解“小先生”緊張的心態(tài),另一方面要告訴其他學生,每一個人上臺都會緊張,要懂得尊重別人,認真傾聽,只有這樣,下一次輪到你上臺時,才有可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其實學生的這些反應很正常,他們往往由開始上臺后的自言自語到說給教師聽,再到能夠用眼睛看著臺下的學生,說給全班學生聽,最后才能像“小先生”一樣,拿著粉筆或其他道具,一邊講解自己的解題思路,一邊在黑板上寫出相應的解題步驟,并且能夠從容地應對其他學生的質疑。當然,不是每個學生都能達到“小先生”的境界,許多學生即使有教師的長期引導及多次的上臺鍛煉,也只能達到第二個層次,即眼睛看著臺下的學生,說給全班學生聽。但,這又有何妨?學生的素質原本就各不相同,教師應該做的就是讓所有的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各自發(fā)展。也許有人會覺得這樣做會不會浪費了課堂有限的時間?其實不然,課堂不應該是教師一個人唱獨角戲的舞臺,它應該是所有學生都能自信展示、暢所欲言的地方。課堂,是傳授知識的場所,更應該是培養(yǎng)人才的搖籃!
四、動筆“解”題
經歷了前面三個步驟,絕大多數的學生已能明確解題思路,剩下的,就是自己“動筆解題”了。一般來說,只要計算稍微細心點,幾乎百分之百學生可以正確地完成題目的解答。
以上是“趣味四部曲”的全部環(huán)節(jié)。在這個過程中,絕大多數的學生始終能夠感受到快樂、有趣,能夠自覺主動地參與學習,教師在這個時候往往扮演的是一個“傾聽者”“評判者”的角色,學生之間的互動越多,他們的參與度也就越高。當然,不是每一道題都需要學生完整地經歷這“四部曲”。由于課堂時間有限,教師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在一節(jié)課中有針對性地挑選一兩道有一定難度且具有代表性的題目,讓學生完整經歷“趣味四部曲”,其余的題目,或者選擇讓學生“閃電看”,或者讓學生“趣味讀”,又或者讓學生直接扮演“小先生”,可以視實際教學情況而定。
另外,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確保“趣味四部曲”能在學生中長期自主地堅持下去,筆者開始設置表揚卡:在“閃電快看”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最先圈畫出題目中重要條件的,獎勵一張表揚卡;“趣味怪讀”讀得有聲有色、讀出“感覺”、找對“重點”的獎勵一張表揚卡;上臺當小先生來“情境說題”的,不管說得對錯、好壞,只要敢上臺展示自己,一律發(fā)表揚卡一張;“動筆解題”完成后,點名回答正確的,也有表揚卡。筆者每周對學生所獲得的表揚卡統(tǒng)計一次,評出“閃電看”周冠軍、“趣味讀”周冠軍、“最佳小先生”“計算高手”,在全班進行表彰。
審題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對題目的正確理解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對問題進行正確解答。以前,學生懶得認真審題,現(xiàn)在,融入趣味性之后,越來越多的學生開始重視審題。為了能夠確保自己讀出重點,他們開始自主地拿起筆在題目上圈圈畫畫——這不正是當初筆者要他們去做,而他們卻懶得去做的嗎?面對學生花樣百出的“趣味”讀題法,筆者樂見其成。
學生審題能力在“趣味四部曲”中悄然提升,相信其他方面的學習如果能緊緊抓住“趣味性”這一主線,一定可以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之中主動學習并掌握。
(江蘇南京市浦口區(qū)陡崗小學 21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