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雨萌
(710063 西北政法大學 陜西 西安)
2012年新修訂的《民事訴訟法》中增加了第三人撤銷之訴制度,其與案外人執(zhí)行異議之訴都是加強對民事第三人保護的法律手段,因為是一個新的制度,現有的法律規(guī)定內容較為簡單,尤其第三人撤銷之訴同再審程序、案外人執(zhí)行異議之訴間的行使順序問題需要有明確認識,以求在司法實踐活動中更好地保護民事訴訟第三人的合法權益。
第三人撤銷之訴是指民事訴訟中(有獨三、無獨三)因不能歸責于本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但有證據證明發(fā)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的部分或者全部內容錯誤,損害其民事權益的,可以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益受損害之日起六個月內向作出該生效判決、裁定、調解書的法院起訴,要求撤銷、改變原生效判決、裁定、調解書。由這個定義可以看出第三人撤銷之訴本質上是形成之訴?!睹袷略V訟法》及司法解釋對第三人撤銷之訴的受理條件及不適用的情形、審理方式等問題都有明確規(guī)定。
案外人在執(zhí)行中對執(zhí)行標的主張權利,可以向執(zhí)行法院提出書面異議,法院經過審查后作出處理結果。如果異議成立,法院裁定中止對標的的執(zhí)行;如果異議不成立,法院會裁定駁回申請。根據案外人提起訴訟的不同對象,分為異議之訴和許可執(zhí)行之訴兩種。
第三人撤銷之訴中的原告為提起訴訟的第三人,被告為生效原審裁判的原告和被告。因為第三人撤銷之訴包含著第三人對原審生效裁判的撤銷請求和第三人請求法院確認其民事權利的主張兩個部分,所以判決結果必然要分兩個部分做認定。
在民事訴訟中對第三人權利的保護制度總結出來無非以下四種:第一,依據民法誠實信用原則,如果當事人之間惡意串通損害第三人合法權益的,法院應當判決駁回訴訟請求,并依情節(jié)輕重依法作出處理或追究刑事責任。第二,在訴訟中,第三人發(fā)現自身權益受到影響,可以以有獨三或者無獨三的方式參與訴訟。第三,在判決生效后,可以提第三人撤銷權之訴。第四,執(zhí)行中,案外人提對執(zhí)行標的的異議,此時視情形通過再審或者執(zhí)行異議之訴解決糾紛。
其實,通過比較上述四種對第三人救濟的方式,就可以看出這其中已經蘊藏著權利行使的時間線,即是:原則上第三人撤銷之訴的行使時間會先于案外人執(zhí)行異議之訴。第三人撤銷之訴發(fā)生在法院生效裁判作出后但尚未執(zhí)行前,可以向作出生效裁判法院提出。而案外人執(zhí)行異議之訴發(fā)生在執(zhí)行階段中,可以向執(zhí)行法院提出?;谟袝r候民事訴訟案件的復雜程度,除了這兩種訴訟選擇之外,還會牽扯到再審問題??紤]到可能出現的情形,具體地救濟方式如下:
當案外人對執(zhí)行中的標的主張權利提出了異議,其目的就是為了能夠中止執(zhí)行,法院審查后認為異議不成立,做出了駁回申請的裁定。此時,根據《民訴解釋》可以區(qū)分為兩種情形討論:
(1)如果該案外人對異議裁定結果不服,并且認為原生效判決、裁定有錯誤的,可以在法院送達異議裁定之日起的六個月內,向作出原生效判決、裁定的人民法院申請再審。此時會出現第三人撤銷之訴和申請再審之間的關系處理問題。①判決生效后,第三人提起撤銷權之訴未能中止生效裁判執(zhí)行的,第三人可以案外人身份提執(zhí)行標的異議,法院若認為異議不成立,裁定駁回。對該被駁回裁定不服而申請再審的,法院不予受理。言下之意是第三人只能繼續(xù)通過第三人撤銷之訴去解決糾紛。②執(zhí)行中,案外人向執(zhí)行法院提出對執(zhí)行標的的異議,法院作出裁定后,對該裁定不服,認為原生效裁判確有錯誤的,應當依法申請再審,而不能再回過頭去提第三人撤銷之訴解決糾紛了。綜上分析,第三人撤銷權之訴與案外人執(zhí)行標的異議后的再審只能根據啟動時間的先后擇一行使救濟,不能同時進行。由此也能看出兩種訴訟的行使順位。進行這樣的規(guī)定是為了提高案件訴訟效率,便于當事人行使權利和法院審理案件。
(2)如果該案外人對異議裁定結果不服,并且認為與原生效判決、裁定無關的,可以在法院送達異議裁定之日起的十五日內,向執(zhí)行法院提起執(zhí)行異議之訴。對執(zhí)行異議之訴的判決結果不服,法律規(guī)定了可以上訴。
(3)第三人撤銷之訴與再審的關系。第三人撤銷之訴在審理期間,法院對生效裁判再審的,受訴法院應當裁定將第三人的訴訟請求并入再審程序。除非有證據證明是原審當事人之間惡意串通損害第三人利益的,法院應當先行審理第三人撤銷之訴案件,裁定中止再審訴訟。當第三人撤銷之訴并入再審程序審理的可按照第一審程序審理,人民法院應當對第三人的訴訟請求一并審理,所做的判決可以上訴;如果按照第二審程序審理的,人民法院可以調解,調解不成的,裁定撤銷原裁判,發(fā)回一審法院重新審理,重新審理時應當列明第三人。
我國民事立法及司法解釋對民事訴訟程序中的第三人的權利保護經歷了一個發(fā)展的過程,現已確立的四種對第三人權利保護的救濟方式基本涵蓋訴訟過程中的各個階段,可以說對第三人的保護機制比較全面。但也有不足的地方仍需要完善,比如為了促使權益得到保障、訴訟高效的目的實現,有的外國國家設置了具體的第三人濫用撤銷權進行訴訟的懲罰制度,我國臺灣地區(qū)也有罰款的規(guī)定,大陸地區(qū)目前在這一領域還沒有涉及。
有時候制度的交叉重合,界限不清必然會妨礙第三人有效合法地行使權利保護自己的權益?,F在有人提倡在民事仲裁程序中引入第三人救濟機制,細細思量確實不妥。民事仲裁程序講究的就是雙方自愿協商,一旦在仲裁程序中引入第三人救濟機制,必然需要有人去主持引導,諸如仲裁中對第三人的身份確定、防止惡意訴訟等問題,這就存在難度,表面看起來為第三人維權拓寬了途徑,但實際上好像又將問題重復處理、復雜化了,帶來了一系列待解決的新問題。
關于民事訴訟第三人制度問題研究,可以通過借鑒國外或者我國港澳臺地區(qū)的相關新理論,推動民事第三人權利保護制度有所發(fā)展,相信最終有一天一定會有完善的民事訴訟第三人保護制度建立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