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優(yōu)化完善締約過失責任的微觀路徑

    2018-01-22 07:06:20宗晶晶
    職工法律天地·上半月 2018年18期
    關鍵詞:締約過失締約信賴

    宗晶晶

    (100125 北京建外社區(qū)經濟管理中心 北京)

    一、排除固有利益于賠償范圍之外

    被譽為十九世紀”法學上的偉大發(fā)現(xiàn)”的締約過失理論自耶林提出后,兩大法系諸國家和地區(qū)的民事立法、判例及學說,都不同程度地引進了締約過失制度。我國上世紀末頒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亦首次以立法的形式對締約過失制度進行了肯定,這是我國民法學史上的一大進步。但是,該法有關締約過失制度除涉及的條款顯得較少、邏輯上不夠周密外,對于該制度的主旨——信賴利益的保護,其概念內涵、外延、賠償范圍、計算方法,以及締約過失責任的法律構成要件等等,幾乎根本未能涉及,使得該制度的法律規(guī)定根本未能形成體系,影響了司法實踐中的正確運用。

    固有利益保護是否涵蓋在締約過失責任賠償范圍內,各國各時期學者觀點不一致。持贊同觀點的學者認為,固有利益理所當然地包含在先合同義務范疇內,締約人未能盡到注意保護義務,則構成對先合同義務的違反,符合締約過失責任的構成要件,應當承擔責任。持反對觀點的學者認為,“固有利益”應屬于侵權法的調整對象,如納入締約過失責任的調整范疇,則容易造成兩者界限不清晰,也不利于債權法體系的不統(tǒng)一。我們認為,結合我國立法現(xiàn)狀實情,我國締約過失責任的賠償范圍不應當包括“固有利益”。主要理由有:

    (1)符合締約過失責任制度創(chuàng)設初衷的根本需要。從該制度被譽為法律上的發(fā)現(xiàn)始,其制度目的就是為了解決契約責任與侵權責任所無法企及的領域,或者說無法有效地解決締約中對信賴合同有效成立的當事人的權益的保護問題。當事人在締約過程中因信賴合同能夠訂立而為之做必要的準備,最終受損害,如何救濟?而這種損害賠償請求既不符合違約責任的構成要件,也不符合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也正因為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的不周延性給締約過失責任留有了制度生存發(fā)展空間。探究利益的本質,侵權責任為固有利益提供了保護路徑。而締約過失責任的保護核心利益是“信賴利益”。

    (2)對德國立法經驗歷史溯源反思的現(xiàn)實需要。如前文所述,德國法院通過系列案件確立了“固有利益”理論。該理論觀點認為,固有利益應納入締約過失責任的保護范圍。為何德國不將其納入侵權法保護對象。因為德國侵權行為法缺少一般性財產損害侵權責任、輔助人可免責、舉證責任由受害方承擔等缺陷。也正因為如此,才促使德國法院在與侵權法交易安全義務相平行的情形下發(fā)展“先契約”義務,以此彌補侵權發(fā)展法律保護上的不足。綜上所述,德國的這一立法經驗并不適合我國國情。

    二、排除間接損失于賠償范圍之外

    從造成損害的來源看,有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之分。一般而言,一方基于對另一方當事人的信賴而支付的締約費用為直接損失。間接損失也即所指稱的機會利益損失。對于機會損失,我國王利明教授和崔建遠兩人對此持不同觀點,前者認為機會損失應排除在外;后者則認為包括在內。綜合上文所述,筆者認為,我國在立法上應將間接損失排除該制度保護范圍在外。理由如下:

    (1)避免締約過失責任制度濫用。對締約過失責任的立法本意主要在于促使當事人利益還原于當時締約時起初狀態(tài),抑或是未締約時的狀態(tài)。倘若無過錯締約方能獲得機會利益損失,也即其可以獲得與第三人等量的訂約利益,如此一來,當事人極易濫用該制度獲得等量利益而轉嫁成本損失。

    (2)間接損失存在確定難。當前,對間接損失并沒有一個確定的可行評估標準,量化在個案處理中,也體現(xiàn)不一。因為這里的間接損失是錯失與第三人交易的機會。而如今信息化時代背景下的市場交易瞬息萬變,這種機會損失在本已缺乏評估標準的前提下,舉證會顯得更為步履維艱。如果將間接損失納入該制度保護范疇,也容易造成一方當事人與第三人惡意串通損害另一方當事人的合法利益的可能。

    三、賠償范圍應限于履行利益

    對于賠償范圍是否僅限于履行利益,理論界和實務界爭論不一。持有反對觀點的大多認為,其一,對當事人喪失信賴基礎的締約過失行為,僅以履行利益作為賠償內容,有失公允公正。其二,締約過失責任制度的目的在于為締約受害方提供全面的救濟,而僅以履行利益為限,難以有效彰顯該制度的價值。其三,以履行利益為限,無形之中會降低惡意締約人的失信成本。然而,筆者認為并建議,我們不僅要關注受害人的損失,同時也應充分考慮過錯締約方的利益衡平,不能一味義懲罰為要,還應堅持以補償為本。主要理由如下:

    (1)有效均衡雙方利益的考量。事實上,信賴利益損失會隨著市場信息的變化而有所波動,如果對賠償范圍不加以必要限制,波動幅度增大時,則會出現(xiàn)利益傾斜引發(fā)新的不公平。而且,損失多少賠多少,表象上充分體現(xiàn)了締約過失責任制度的賠償功能價值,但在合同目的業(yè)已落空的情況下,受害方可能獲得遠超訂立合同能獲得的利益,不可避免會讓對方當事人陷入另一層困境,難以達到利益均衡的最佳效果。

    (2)利益期待性使然。如上文所說,信賴利益,是一方當事人基于信任對方的基礎上所應享有利益。履行利益則指合同履行后一方當事人可以獲得的利益。信賴利益與履行利益比較而言,當一方當事人出現(xiàn)締約過失情形,試想,倘若合同未能成立,無過錯締約方所能獲得的利益損失大于合同履行后其能獲得的利益,也即信賴利益大于履行利益,如此無疑會加重當事人的投機心理,專司期待信賴利益而不積極促進合同的成立,同時該種情況也與合同的效力不相匹配。因而,基于雙方對利益的可期待性,締約過失責任損害賠償不應超過履行利益。

    (3)域外立法的借鑒?!兜聡穹ǖ洹返?22條對信賴利益損失的賠償做出了以履行利益為限度的規(guī)定。拉倫茨認為,規(guī)定僅需要負信賴利益的損害賠償,并以履行利益為限度,比較合理。從德國立法來看,其對締約過失責任的損害賠償范圍采取了區(qū)分對待原則,對“固有利益”仍然堅持采取全面賠償原則,而對于信賴利益,而采取以履行利益為限界定賠償范圍。

    猜你喜歡
    締約過失締約信賴
    強制締約的請求權基礎分析
    合同法中的締約過失責任的分析
    淺談行政法的信賴利益保護原則
    信賴利益保護原則的中國化
    行政法論叢(2018年1期)2018-05-21 00:41:50
    我國強制締約制度研究
    法制博覽(2018年4期)2018-01-22 15:02:52
    一種改進的自適應信賴域算法
    論締約過失責任的賠償范圍:以“誤打彩票號碼案”為例
    出租車承運人的強制締約義務
    強制締約制度重思
    行政與法(2015年3期)2015-09-10 07:22:44
    淺議締約過失責任
    怀安县| 楚雄市| 泉州市| 德安县| 湘潭市| 潜江市| 益阳市| 萍乡市| 团风县| 台东市| 渑池县| 徐水县| 左云县| 兴和县| 娱乐| 乌拉特后旗| 遂平县| 汝城县| 台江县| 筠连县| 积石山| 上栗县| 陕西省| 台前县| 永登县| 醴陵市| 侯马市| 汪清县| 莒南县| 桓台县| 商都县| 沈丘县| 陇川县| 宁波市| 怀安县| 宜兰市| 高清| 宝应县| 永和县| 永平县| 汉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