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云
摘 要: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徐梓教授認為:“國學經(jīng)典教育就是通識教育、博雅教育和素質(zhì)教育?!鄙钋畜w會到國學教育的重要性,通過國學儀式,讓少先隊員培養(yǎng)起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心理品質(zhì)、道德品質(zhì)和人生修養(yǎng),增強自我調(diào)控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是當務之急。在少先隊活動中融入國學經(jīng)典文化,必須在少先隊活動中深度喚醒少先隊員對國學的情感認同和信念支撐。
關鍵詞:少先隊活動;國學;儀式教育
一、國學經(jīng)典儀式為少先隊活動提供了價值導向
《江蘇省未成年人基本文明禮儀規(guī)范》明確指出:通過組織舉行寓意深刻、莊重簡樸的入學儀式、成長儀式、青春儀式和成人儀式,以此教育引導未成年人強化文明禮儀素養(yǎng)。
《周禮·春官·大胥》有云:“春入學,舍采合舞?!币庵笇W童初次進入學校讀書。入學,今泛指入校學習。七歲,一年級新生走進校園,開啟了嶄新的小學生活。入學儀式,讓剛?cè)雽W的小學生感受學習的樂趣、接觸校園生活、感知禮儀規(guī)范。在深入研究《少先隊活動課程指導綱要》的基礎上,結(jié)合入學階段的精神需要,開展了國學“開筆禮”儀式。
二、國學經(jīng)典儀式豐富了活動的精神、內(nèi)涵
整個儀式分“正衣冠,叩拜先師敬孔圣”“點朱砂,學童開蒙齊啟智”“蓮之韻,小荷才露尖尖角”和“習‘人字,一撇一捺學做人”四大篇章。
1.正衣冠,叩拜先師敬孔圣
童蒙之學,始于衣冠,后明事理。學生“自正衣冠”,寓意做一個端莊有禮之人?!皫熣鹿凇?,寓意做一個謙遜明理的人。隨后,學長代表指導新生學習叩拜禮,雙手相扣,舉于頭頂,放置額前,三鞠躬向先賢行禮,表達敬仰,寓意對傳統(tǒng)文化的尊崇,及對學習生活的向往。
2.點朱砂,學童開蒙齊啟智
啟蒙老師為學生點朱砂,在額頭正中點上紅痣,“痣”通“智”,意味開啟智慧,以此寄托美好的愿望:從此眼明心亮,好讀書,讀好書。
開蒙,既是對老師、對知識的一種尊重,亦可點亮學童懵懂的智慧之燈,烙上生命重要的印記,教導學童做人的基本道理。
3.蓮之韻,小荷才露尖尖角
高年級的學生寄情詩詞《小荷才露尖尖角》,祝福新生在師長的引領下掌握真知,幸福成長。擁有蓮的氣度、蓮的風節(jié),有著蓮花一樣高潔的品格。
4.習“人”字,一撇一捺學做人
古人云:“人生聰明識字始?!睂懽肿R字是文化學校的第一步。一方硯臺,一支毛筆,一張宣紙,一撇一捺,一個方方正正的“人”字。在書法教師的帶領下,學生認真地書寫在小學的第一個“人”字,它意味著做人從此刻開始,從第一個稚嫩的“人”字開始。
三、國學經(jīng)典儀式豐厚了少先隊活動的文化底蘊
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尋的是根,鑄的是魂,聚的是心,有益于傳承民族精神、激發(fā)民族活力,有益于引領時代風范、塑造大國形象,有益于接續(xù)精神命脈、推進文明進程。
當前,要想把學生培養(yǎng)成有品德、有知識、有責任的接班人,必須在活動中融入傳統(tǒng)文化,開展國學經(jīng)典儀式教育,豐厚學生的文化底蘊。
1.儀式教育課程化,萬紫千紅才是春
我校秉承“愛潤童心,詩意人生”的辦學理念,以“成就學生詩意人生”為育人宗旨,以國學作為辦學特色。學校汲取“仁、義、禮、智、信”的精髓,確定了學生發(fā)展的四大核心素養(yǎng):真誠友善、博學善思、合作探究、康健自信。根據(jù)四大核心素養(yǎng),堅持詩意德育,努力創(chuàng)設適合學生發(fā)展的少先隊校本課程體系,以培養(yǎng)詩意少年。詩意課程分為詩格課程和詩韻課程,詩韻課程中的成長禮課程包括“一年級啟航課程、三年級知行課程、六年級修遠課程”,指引學生走好小學生活的每一個階段。
啟航課程解決幼小銜接問題,具有國學特色的“開筆禮”入學儀式是啟航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意在借鑒吸取傳統(tǒng)儀式的精華,運用于教育過程中,讓教育方式充滿國學魅力和人文情懷,潛移默化地于無聲處達到教育效果,讓剛?cè)雽W的學生感受學習的樂趣、接觸多彩的校園生活、感知基本的禮儀規(guī)范。
2.魅力國學迎新生,潛移默化別樣紅
古時,“開筆禮”是極為隆重的典禮,對讀書人具有重大意義,稱為人生四大禮之一。在入學第一天隆重舉行“開筆禮”,用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激發(fā)學生求學求知的欲望,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及傳統(tǒng)文化的神圣感情。同時,幼兒園到小學是孩子人生中的一個重要轉(zhuǎn)折點,入學儀式,是接受啟智開蒙和心靈洗禮的重要一課?!伴_筆禮”意味著正式進入學生時代,這種轉(zhuǎn)變不僅是年齡的增長,更是學習做人道理和承擔責任的開始。“開筆禮”儀式,使得尊敬師長、繼承傳統(tǒng)文化、開啟智慧、學會做人等美好寓意和期望得到了強化和暗示,有利于將儀式所倡導的價值觀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行。
3.經(jīng)典吟誦顯特色,詩意少年代代傳
入學儀式是學校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挖掘入學儀式的價值,即詩意少年的傳承。讓學生經(jīng)歷共同的情感體驗,讓小群體事件成為大群體的共同經(jīng)歷,激發(fā)學生對學校文化價值觀的認同和欣賞,使菁菁校園成為學生共同的精神家園?;顒又薪Y(jié)合本校詩詞特色,高年級學生自創(chuàng)詩詞吟誦,既是展示,更是傳承,以此激發(fā)新生情感的火花,引發(fā)共鳴,深刻感悟?qū)W校特色,成為新一代傳承人。
四、國學經(jīng)典儀式的深遠影響
此次活動發(fā)揮儀式教育的重要作用,賦予儀式文化意義,使內(nèi)隱的教育要求外顯化。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讓教育功能最大化,讓教育方式充滿人文情懷,潛移默化地于無聲處達到教育效果。
由此可見,創(chuàng)造性運用國學儀式活動,使中華民族復興夢植根于厚重的國學經(jīng)典文化積淀之中,深度喚醒學生對中華民族國學經(jīng)典的情感認同和信念支撐仍需繼續(xù)積極探索。
參考文獻:
[1]趙國峰.誦讀:開啟學生心智的鑰匙[J].語文天地,2018(1).
[2]吳正兵.淺談儀式教育的三個基本原則:以揚州市“十八歲成人儀式”教育活動案例為例[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8(1).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