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摘 要:當前,受制于升學壓力,詩歌教學更多的成為應試知識與鑒賞技巧的傳授。以致讓詩歌失去了原本的美感與詩意,而一些缺失“詩性”的機械的教學流程與單調(diào)的教學手段,必定無法實現(xiàn)提升學生語言能力、鑒賞能力、思維情感熏陶等教學目的。如何在詩歌教學中去追尋詩性和尋找應對的策略,是本文探究的重點內(nèi)容。
關(guān)鍵詞:古典詩 現(xiàn)代詩 詩性融合
中國是詩的國度,詩歌作為最古老的藝術(shù)形式之一,始終發(fā)揮著詩教的巨大功能?!渡袝に吹洹吩唬骸霸娧灾?,歌詠言?!薄墩撜Z》中孔子曰:“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倍裉?,我們讀詩歌的意義又是什么呢?94歲的葉嘉瑩先生一言以蔽之:“詩歌最大的作用,是要讓你有一顆不死的、不僵化的心靈?!弊x詩,是為了更好地做一個現(xiàn)代人。而詩歌教學對學生語文能力的提升與思想情感的熏陶,又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梢哉f經(jīng)典詩歌是接觸漢語特性最直接和最生動有效的方式。[1]
朱光潛說“詩比別類文學更嚴謹、更純粹、更精微,一切純文學都有詩的特質(zhì)。”選進教材的這些詩歌,都是千百年來被人們不斷傳誦的佳作,“它不獨要使我們得到美感的悅樂,并且要指引我們?nèi)⑽蛴钪婧腿松膴W義?!币栽娊讨芷鸬綕櫇扇诵牡淖饔?。因此,筆者在古典詩詞教學中經(jīng)常會融入現(xiàn)代詩歌元素,用詩意激發(fā)詩意,用詩情感染詩情。[2]
一、以詩引詩,激發(fā)興趣
于漪老師曾說:“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fā)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痹趯W習李白的《行路難》時,筆者用余光中的《尋李白》導入: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從開元到天寶/從洛陽到咸陽/冠蓋滿途車騎的囂鬧/不及千年后你的一首/水晶絕句輕叩筆者額頭/當?shù)匾粡椞羝鸬幕匾簟?/p>
這首越文學之脈,穿時空之限的現(xiàn)代詩歌,成為學習新課最詩意的打開方式,讓學生通過詩意的語言,浪漫的想象,不僅對李白詩歌的藝術(shù)價值有了了解,更對學習李白的詩歌充滿興趣。[3]
二、以詩解詩,豐富想象
詩是語言的精華,思想的靈光,詩歌中那種結(jié)晶的語言,深藏著許多精致的心靈。而以現(xiàn)代詩歌的形式演繹古典詩詞的意蘊,不僅能創(chuàng)造性地再現(xiàn)詩歌意境,而且能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與語言表達能力。
如學習王建的《十五夜望月》,這首詩意境幽美,感情真摯?!安恢锼悸湔l家”,不直接抒情,以問句結(jié)束,意味綿長。筆者就扣住“秋思”二字,請學生聯(lián)系全詩,發(fā)揮想象,將抽象的秋思具體化,補白詩歌內(nèi)容。筆者直接借用流沙河《就是那一只蟋蟀》中的片段,用現(xiàn)代詩歌的鋪陳,解讀古典詩歌的留白:
十五夜望月讓我想起月餅/想起桂花/想起滿腹珍珠的石榴果/想起故園飛黃葉/想起野塘剩殘荷/想起雁南飛/想起田間一堆堆的草垛/想起媽媽喚我們回去加衣裳/想起歲月偷偷流去許多許多……時空交錯,鄉(xiāng)愁永駐,每當我們讀詩的時候,藝術(shù)就這樣發(fā)生了。
朱光潛說:“能欣賞詩的人們不但對于其他種類文學可有真確的了解,而且也決不會覺得人生是干枯的?!钡拇_,以詩解詩,引導學生用詩歌特有的表現(xiàn)形式,在古典與現(xiàn)代詩歌的碰撞交融中品讀意象、感受意蘊,讓學生沉浸于濃厚的詩意氛圍,漸入文學審美的佳境。
三、以詩和詩,開啟靈性
顧城說:“偉大的詩人都不是現(xiàn)存功利的獲取者,他們在生活中一敗涂地,而他們的聲音,他們展示的生命世界,則與人類共存?!币恍﹤ゴ笤娙俗钭屛覀兙磁宓牟粌H是他們的知識和才華,更多的是他們面對生活的態(tài)度和人生境界。在學習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后,筆者和學生一起用現(xiàn)代詩歌形式,向這位將自己的悲喜深深扎根于社會土壤的偉大詩人致敬:
當席卷風聲的馬蹄/湮沒長安的街道/當病疲的人群/背著饑餓的行囊亡命天涯/你的夢境/是關(guān)于黎民寒士的風雨/誰說你只是詩人/詩人是灑脫飄逸之神/而你/衣衫襤褸/飽含著太多的淚水/你的眼淚/是上帝的眼淚。(《致杜甫》)
在學習陶淵明的《飲酒》之后,筆者進行了這樣的教學活動設計:波蘭有位同樣崇尚自然、懂得詩與生命況味的女詩人辛波斯卡,筆者特別喜愛她的一首《種種可能》,這里老師想和大家一起用這首現(xiàn)代詩的表達形式,以陶淵明的口吻,仿寫一個詩節(jié),寫出陶淵明的偏愛,來表達對陶淵明的理解與敬意:
我偏愛綠色/我偏愛例外/我偏愛線條細致的老式插畫/我偏愛寫詩的荒謬/勝過不寫詩的荒謬/我偏愛不開花的葉子/勝過不長葉子的花。(辛波斯卡《種種可能》)
示范:
我偏愛飲酒/我偏愛菊/我偏愛南山飛來的歸鳥/我偏愛酒醉后的清醒/勝過不飲酒時的清醒/我偏愛沒有讀者的詩句/勝過沒有詩句的人類。
將這種閱讀古詩文的感動再以現(xiàn)代詩歌的形式表達出來,不僅是對詩歌情感理解上的內(nèi)化,同時也是語言表達最自然、真實的生成訓練,更是對學生思想人格上一種無形的熏陶。正如錢穆所說:“我們學做文章,讀一家作品,也該從他筆墨去了解他胸襟。我們不必要想自己成個文學家,只要能在文學里接觸到一個較高的人生,接觸到一個合乎我們自己的更高的人生?!?/p>
詩歌的詩性教學,就是要為學生營造一個和諧寬容的成長環(huán)境,在這個詩性環(huán)境中,師生之間不再是那種冷冰冰的主體與對象的關(guān)系,而是一種心與心自由交融、豐盈的愛充溢期間的融洽關(guān)系,學生對知識的態(tài)度也不再僅僅是占有和獲取,而是憑借自己的感受去體驗與領悟世間的生命力;詩歌的詩性教學就是要培育一個個完整的非異化的生命,從而使學生達到“生命內(nèi)涵的從容、淡定與瀟灑,生命感覺的自在、充實與圓融,生命能量的擴張、通脫與放曠,生命天性的自然、本色與真實”。
參考文獻
[1]葉嘉瑩.紅蕖留夢:葉嘉瑩談詩憶往[M].北京:三聯(lián)書店,2013.
[2]梁宗岱.詩與真[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6.
[3]錢穆.中國文學論叢[M].北京:三聯(lián)書店,2005.
[4]朱光潛.談讀詩與趣味的培養(yǎng)[M].新世界出版社,2012.
[5]王進.論詩性的表現(xiàn)論特征——論詩性之二[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