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秋艷
【摘 要】本文論述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有效提問,認為通過由淺入深的提問方式,激發(fā)興趣;設計小活動,培養(yǎng)有效提問的能力;對學生的答案做出及時反饋等措施,以有效的問題來引導學生,從而幫助學生掌握閱讀技巧,最終提高閱讀效果。
【關鍵詞】高中英語 閱讀教學 有效提問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10B-0136-02
在閱讀教學中,有效提問能夠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刺激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深入思考。閱讀過程,不僅僅是簡單的信息傳遞與接收的過程,而是主動探索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學生始終處于積極狀態(tài),不停地對信息進行加工處理。這就要求學生不僅要具備語言能力,同時也應當具備一定的分析與預測能力。有效的閱讀提問往往需要結合課標與教材內容,包括所講解的語法知識要點與難點,如此可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要點。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當按照不同的題材與文體的特點來設計問題,傳授給學生閱讀技巧,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一、由淺入深的提問方式,激發(fā)興趣
根據(jù)新課改的要求,教師應當以學生的發(fā)展為基礎,給每位學生平等的機會,因此在設計問題時,也應當給每位學生相同的機會,使學生能夠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提高。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學習基礎,設計不同難度的問題,對于一些英語基礎不扎實的學生,教師主要可設計一些信息型或記憶型的問題;對于中等水平的學生,教師可提出一些理解性的問題,讓學生對閱讀內容中包含的知識進行總結;對于英語基礎較好的學生,教師就可提一些創(chuàng)設性思維的問題,讓學生進行綜合分析,自己做出創(chuàng)造性回答。在問題的設計方面應當從知識逐步轉向技能。在閱讀課堂上,教師可通過由淺入深的方式來提問,可按照閱讀的程序來設計問題,如在閱讀前、閱讀中、閱讀后來提問。
閱讀前提問通常是通過溫習學過的知識來導入新課,此時設計的問題應是幫助學生溫故知新,了解相關的背景知識,由此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例如在講解“The Olympic Games”一文時,教師可以先為學生展示體操運動員參賽時的照片,同時設計以下問題:(1)Who is your favorite athlete?(2)In which type of sports did he win a gold medal?(3)How many types of sports do you know?(4)What is your favorite sport?抓住學生喜歡體育明星的特點,鼓勵學生積極發(fā)言,隨后再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 The Olympic Games 方面。此種方式既自然又合理,學生能夠充分地感受到運動的氛圍,同時還可活躍課堂氛圍。在閱讀中,教師可引導學生在特定時間內進行 Fast reading 和 Careful reading,捕捉必要的信息,再嘗試著回答問題。在此過程中,學生便能夠掌握文章脈絡,抓住作者的主要觀點與態(tài)度等。閱讀文章后,教師提出的問題就必須圍繞教學目標進行,引導學生對課文產生深入理解,各抒己見,對閱讀產生新的理解。而在閱讀 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 一文時,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含義,教師可將其分為速讀與細讀。在閱讀前,教師可設置幾個問題,如 What happened in the passage?When and where?In what order was the passage written?引導學生從總體上把握文章內涵。
閱讀中,可讓學生通過細讀來進一步了解文章,理清文章的框架。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可結合第一環(huán)節(jié)的第二個問題的回答,進行分段閱讀:before the earthquake,during the earthquake,after the earthquake.在 before the earthquake 部分也就是 paragraph1,隨后設置一些問題,如 What were the signs before the earthquake?Were they normal?
閱讀后,教師還可設計一些能點明文章中心的問題,如 Find out the topic sentence of each paragraph.What does the title mean?通過對上述問題的解答,學生就能夠順利地了解文章內容。在閱讀課堂上,有些學生在閱讀材料時,總是會將學習重點擺在一個單詞或一句話上面,這會嚴重影響學生的閱讀效率。為了改變此種情況,幫助學生提高閱讀效率,教師就可交給學生一些閱讀的基本方法,尤其是怎樣抓住文章的重點。在上課前,教師可針對如何抓住文章要點的方式來提問,如此便可幫助學生從宏觀的角度來理解閱讀材料的含義,更好地解決閱讀材料中的問題。
二、設計小活動,培養(yǎng)有效提問的能力
教材知識學習完畢后,很多教師只會發(fā)試卷給學生,此種機械式的練習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此時,教師可為學生設計一些小活動,鼓勵學生參與其中,使學生在緊張的氛圍中得到放松的機會。例如,教師可借助復習課的時間安排一場小的演講比賽。在上節(jié)課結束后,教師可以告訴學生下節(jié)課是全英文的“三分鐘演講”課程,演講題目可與教材內容相關,如“Your Travel journal”,隨后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每個成員都需要做好準備,以便更好地完成演講。當一組學生演講完畢后,其他學生可對其提出問題,最終選出表現(xiàn)最好的小組。在此過程中,教師也可作為提問者,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演講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及時改正,逐步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
學習完課文后,教師還可為學生安排一些調查活動,如以“Keeping Fit and Healthy”為主題,讓學生對周圍的朋友做一個調查,設計以下問題:
Q1:Do you take any exercise in your free time?endprint
Q2:Which sport do you choose to keep fit and healthy?
此外,還可設計一些拓展問題,如:
Q1:“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
Q2:Do you think which is the better way to keep healthy,eating or exercising?Why?What do you think of it?
練習是提高閱讀有效性的關鍵。通過練習,教師可看出自己的教學成果與學生接受知識的情況。在此階段提問,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鞏固所學的知識,由此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與認識。在開展活動前,教師應當加入一些與文章相關的問題來過渡,隨后再引導學生對周圍的朋友進行調查,由此便可提高閱讀效果。
三、對學生的答案做出及時反饋
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問題屬于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有效的提問能夠促使學生集中注意力,刺激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深入思考。在英語教學中,閱讀課是單元教學的重點,且在高考中閱讀理解所占的分值也較大,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分析與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同時在考試的過程中取得高分,就需要在閱讀課堂上設計問題,引導學生把握文章重點,展開閱讀分析。此外,因為高中閱讀課文篇幅相對較長,學生面對長篇的文章總會產生一種不知道如何入手的感覺,尤其是一些英語基礎較差的學生,此時就需要教師對文章進行分解,通過設計有效的問題來降低閱讀的難度,由此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提高教學效果。為了提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可要求學生用不同的形式來思考問題,如獨立思考或開展小組討論,也可要求學生通過不同的形式來回答問題,如口頭回答或以書面的形式呈現(xiàn)。通過此種訓練,有效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要想充分實現(xiàn)閱讀教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教師需要對學生的答案做出及時反饋,假如學生回答不全面,教師可讓其他學生來補充或大家一同討論,必要時還應當給予學生一定的啟發(fā)與幫助。對于學生理解出錯的情況,教師可從側面引導學生,讓學生自己嘗試著去修正自己的答案。例如在講解 Under the Sea 的第一篇文章,作者以捕鯨者的身份來陳述自己的捕鯨經歷,文章中涉及的人物關系較為復雜,因此教師可先向學生提問:“What form of discourse of this passage?”學生通過積極思考與英語嘗試就可分辨出這是一篇 narration。隨后教師可繼續(xù)提問:“Can you find out the names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And try to find out who the names refer to.”同時教師可組織學生針對這一問題與同組的學生交換意見。通過上述提問,學生已經能夠有效理解文章的內容。此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己來設計一些細節(jié)問題,相互提問,如此便可達到全面理解文章的目的。在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教師應當用鼓勵的眼光看待學生,假如學生回答不出問題,教師也應當耐心地引導學生,使學生自己找出問題的答案,獲得成功的體驗,由此產生愉悅的心情。學生答對問題時,教師應當及時鼓勵或表揚學生,逐步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提高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課堂提問會直接對英語教學的效果產生影響,關系到是否能順利完成教學目標。在英語課堂上,教師應當學會把握提問節(jié)奏與時機,以有效的問題來引導學生,通過這些問題來引出閱讀教學的重點,同時傳授給學生一些解題技巧,并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最終提高閱讀效果。
(責編 江月陽)endprint